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健康状况关系着中国劳动力质量和生产效率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采用CLDS(2014)调查数据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考虑市民化与健康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关系,使用IV 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显著提升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水平。市民化水平的提高代表农业转移人口可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的增加,对健康有促进作用。从健康方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了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和躯体活动功能。从产业角度看,对比第二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说明对产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保护力度不够,应加快产业升级,减少或避免劳动者的危险或重复劳动。个体差异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康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个体差异的起点(教育程度)和个体差异的终点(收入水平)看,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户籍制度(尤其是隐藏其背后的社会福利差异)极大地削弱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基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和自身的健康状况的正相关关系,要想改善转移人口的健康状况,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持续对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成都的实践证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问题的核心,也是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许岩 《人口与经济》2022,(3):130-148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间巨大的工资差距是关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在农业转移人口大规模市民化的背景下,获得城市户口的“农转非”居民能够实现与城市居民在工资收入上的经济同化吗?以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的形成与弥合为线索,搭建了一个分析和讨论“农转非”居民能否实现工资同化的理论框架,并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的城市居民数据,通过Oaxaca-Blinder工资分解、倾向得分匹配(PSM)等多种实证工具考察了“农转非”居民工资同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过程,以及这种动态过程在不同所有制部门、不同“农转非”亚群体中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完成工资同化的制度诱因;在市民化之后,随着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逐步消除,“农转非”居民能够逐步实现与城市原住居民的工资同化,但大约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在异质性分析当中,公有制部门“农转非”居民以及由于土地被征用而实现“农转非”的居民完成工资同化所需的时间更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保障工资收入公平方面具有巨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市民化应该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支...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差异性对中西部不同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中西部不同地区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影响作用更明显.东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更注重职业升迁机会、职业技能水平、子女教育状况、工资待遇水平、工作环境、工作时长的满意度.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则更关注其与市民的关系、城市社会关系网络、户籍状况、基本公共服务、城市物价水平及居住条件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的增值及其与农民市民化的关系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界关注的焦点,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测算农村土地增值对农民市民化均衡实现的贡献,通过调查江苏省7市126个村的耕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三大地类的价值现状及区域差异,在拓展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的基础上,测算农村土地价值变化对江苏农民市民化均衡实现的影响。结果显示耕地经营价值如果从传统粮食生产型增长为高收益型,江苏农民市民化均衡实现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占现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可从90%降到56%,而耕地人均适度经营规模可从23.3亩降为5.7亩;三大地类的财产性价值每增长1 000元/人·年,可分化转移农民3%的城镇失业风险;此外,每1万农民市民化需占用耕地约502亩,而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每提高10%可降低约0.5%的耕地占用。优化情景模拟建议,江苏实现农民市民化均衡需保障农村人均经营耕地9.4亩,转移73.9%的农村人口。结论表明农村土地增值对农民市民化均衡的实现具有重要贡献,农地经营性和财产性收益的增加、城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可显著降低农村转移人口规模、耕地占用数量,并抵御农村转移人口的失业风险,进而降低城镇化进程的成本,但促进农村土地增值与农民市民化的实现还需解决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陕西省人口城镇化出现不一样的特征.本文以陕西省2015年1%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陕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陕西省5年来的人口变化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人口向关中地区、城市市辖区集聚更加明显,异地城镇化和半城镇化现象仍然较严重,老龄化问题突出,因此要通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来推进县域发展,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缓解大城市和城市市辖区发展压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健康预期寿命是反映人群健康长寿的重要指标,健康预期寿命差异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利用多状态生命表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在过去十余年间的趋势与变动,并通过夏普利值分解法测算了人口社会学等11类因素对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差异的具体贡献值。得到以下四项重要研究结论:第一,从2005年到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差异的程度略有增加,女性、农村群体相比对应群体差距始终较高;泰尔指数分解发现,组内不平等(而非组间不平等)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呈现出高龄老人缩小而低龄老人扩大的趋势。第二,婚姻状况是健康预期寿命变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反之,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逐年上升;进一步将11类影响因素归类后发现:"个体特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和"行为因素"的重要性次之,"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第三,上述影响因素对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城乡、分性别后依然呈现出相同的特征。最后,各因素在不同城乡、性别、婚姻状态的群体中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一)农牧业人口方面的某些特点 (1)农业人口比重高的牧业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在1979年由新疆自治区正式确定为牧业县,贯彻“以牧为主、牧农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发展了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牧业生产和以小麦、豌豆、油料为主的种植业生产。1985年全县人口共81106人,其中农牧业人口6307人,农牧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1.75%,非农牧业人口占18.25%,在农牧业人口中,牧业人口15800人,农业(种植业)人口50507人,各占农牧业人口的23.83%和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都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种世界性的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被称之为“二十世纪的人口迁移”。我国解放三十多年来,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工业发展较慢,至今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84.6%)。河南省农业人口比重更大(91.2%),是全国29个省、市、区中农业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但是,河南省同全国一样,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将会有较多的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11.
老龄化已成为严重影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在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主要特征,指出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路径的基础上,关注上海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情况,运用上海市1978年-2013年有关人口年龄结构、消费水平以及相关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居民消费水平构成影响的其他因素,研究表明:人均消费水平、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老年人口比重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呈负向影响.而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将会给社会经济生活等带来诸多意义深远的问题.物价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劳动人口比重等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传导渠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利用,以及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值得关注。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三个传导渠道出发,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因为近些年来外商进入我国越来越多的选择独资模式,因而特别在模型中加入反映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倾向的变量,来研究其对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既是养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事实上,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存在着种种制约养老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加快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是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健全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紧密结合,加大国家经济支持力度,理顺社会养老管理体制,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4.
Ideas on man-boy friendships prevailing in early 20th century Germany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friendship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edagogical Eros, as propagated by Gustav Wyneken (1875-1964) in his Wickersdorf Free School Community, are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Wyneken's conviction in 1921 for acts of vice with minors and the diverse reactions in the homosexual and youth movements and the popular press shed light on the viewpoints then held regarding these friendships. As a result of this confrontation, the Platonic model was superseded by the medico-sexological model which has continued to dominate thought on man-boy friendships up to the present day.  相似文献   

15.
农村老年人口健康视角中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入手,对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现状及其背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些基本思路、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农民养老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现行农民养老体系中,政府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正常发展。政府应明确和确立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促进农民养老问题的解决和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梁宏 《南方人口》2011,26(2):24-30,23
本文在描述广州市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及其差异的同时发现,受教育程度、地区因素和职业背景对老年人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强调城乡分布和职业背景对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建议将其作为解决老年人经济供养问题政策制订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亟待进行合理规划.本文用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退休年龄的9大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包括经济变量因素分析与非经济变量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最为重要,人均受教育年限、我国城市人口就业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在其后.国家在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时应当关注这些问题,并制定和执行配套措施,以确保延迟退休政策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Internet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中国人口素质、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总体上有利于人口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韩文丽 《西北人口》2005,(3):36-38,41
成都作为四川乃至整个西部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对流动人口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而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外来流动人口在西部的主要聚集地。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外来人口给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显著的影响,并对如何城市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