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陕西省农村老年女性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的影响。孤独感已成为影响农村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健康问题,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交往面广、代际情感支持丰富和日常生活照料周到是降低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促进老年女性身心健康、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旨在改善农村老年女性群体心理福利的相关政策、进行有效的政策干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发展使农村家庭呈现出规模小型化、结构核心化、居住离散化的趋势,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随之弱化,农村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呈现下降趋势。文章应用2015年CGSS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家庭规模、社会支持和健康状况对农村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规模通过影响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影响,表现为社会支持力度越大,农村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越高,同时社会支持还通过影响健康状况对农村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健康状况对农村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既具有直接影响又具有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为健康状况越好,主观幸福感越高,间接影响表现为通过影响家庭规模间接影响农村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人口学刊》2019,(6):30-43
文章运用2002年至2014年五期"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晚年丧偶和孤独感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家庭支持在老年人的丧偶和孤独感之间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文章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清除不随时间变化的不可观测因素,从而降低模型估计的遗漏变量偏误。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对于老年男性还是老年女性,丧偶都会显著提高其孤独感水平,丧偶对于年纪更轻的老年人具有更严重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丧偶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会相应减弱。第二,在丧偶之后,再婚有利于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再婚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显著低于近期丧偶和长期丧偶的老年人,而与初婚老年人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第三,与子女、孙辈同住有利于抑制丧偶老年人的孤独感。从长期来看,"三代同堂"的居住格局最有利于降低丧偶老年人的孤独感。第四,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会提高近期丧偶老年女性的孤独感水平,而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对于丧偶老年人孤独感的作用不显著。文章揭示了重建和改善家庭支持对于保护丧偶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意义,指出再婚、与子女同住和减少子女的"啃老"行为等可能有助于降低丧偶老年人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4.
王莉莉 《南方人口》2011,26(2):31-38,64
女性丧偶老年人是老年人口中的双重弱势群体。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以及对18位女性丧偶老年人的深度访谈资料.发现我国女性丧偶老年人普遍存在着经济收入低、保障水平差、自评经济状况“困难”比例大的特点。此外,女性老年人在丧偶之后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以及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强调性别平等观念,建立遗属养老金制度,是解决女性丧偶老年人经济、生活困难的一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建新 《人口研究》2007,31(3):50-60
国外不少研究表明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态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基于2002年的中国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在考虑人口社会特征和身体健康变量的情况下,应用Stereotype Ordinal Logit模型,从不同的维度分析考察了社会支持对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不同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在迎来规模日益庞大的晚年丧偶群体。预计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丧偶人口规模将达到1.18亿左右。近年来老年丧偶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六期“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丧偶对我国老年人多种健康指标的影响以及社会连结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丧偶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后果和健康行为。在健康后果方面,丧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丧偶降低了老年男性的认知功能,但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了老年女性的认知功能。同时,丧偶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在健康行为方面,丧偶提高了老年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和老年男性抽烟的可能性。此外,丧偶效应因丧偶前社会连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婚姻质量较低的老年男性在丧偶之后IADL能力反而提高;经常打牌/麻将有助于抑制丧偶对老年男性和女性IADL能力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抑制丧偶对老年女性慢性病数量的增加作用;子女支持有助于抑制丧偶对老年男性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提出的基本逻辑假设是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流动对农村女性性别观念是否有影响;二是这种影响是否显著。将农村女性分为"流动"和"未流动"两组,并对社会性别观念问题结果数据做了交叉表分析和均值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成立。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主观因素等方面进一步验证了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观念转变具有多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2009年在山东省沂蒙山区部分县市的调查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识别影响女性老年人口贫困及持续时间的决定性因素指标,把老年女性的贫困区分为暂时性贫困和持续性贫困,而持续性贫困才是政府重点解决和帮扶的对象;并且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女性持续性贫困的决定性因素。文章认为解决农村老年女性贫困的最优方案不是设计一个新的制度,而是对目前的针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项目加以整合,然后重点对该部分群体加以倾斜和覆盖。  相似文献   

9.
杨海晖 《西北人口》2017,(6):116-124
在我国的社保体系建设中,农村独居老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是有意义的研究对象.课题组基于甘肃省陇南市黄陈镇159位农村独居老人的问卷调查,采用实地访谈和统计分析认为,新农保、新农合、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政策改善力度大,但农村独居老人生活及养老状态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政府主导功能的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基层工作方法的改进、供养方式的多样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石燕 《南方人口》2009,24(1):40-48
为了研究老年女性养老经济收入的现状,本文利用《2007年镇江市代际和谐与养老模式实证研究》调查中465份60岁以上被调查者的数据,从社会性别公平的理性出发,阐述了两性在养老保险享有、收入数目及收入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性别对老年人养老经济收入的影响。调查分析证实了社会性别在养老经济收入上的差异及其对老年人养老经济收入的显著影响。为了保证老年女性有充足的养老经济收入,应该大力完善配偶遗属补贴制度、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但究竟这一制度能否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障?以山东省为个案,采取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不同人口学特征(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在医疗保障意愿、需求、承受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村人口医疗保障进行制度设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苗枫林 《人口研究》2001,25(1):44-4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三章的有关要求 ,1999年 12月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第十条规定“老年人有自主选择养老方式的权利”。其意义在于把自主选择养老方式的权利置于老年人自己手中 ,国家和社会要为他们的自主选择提供社会保障 ,而子女和亲属要尊重和支持他们的自主选择。自主选择养老方式 ,包括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基本模式 ,也包括从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中衍生出来的多种多样的养老方式。我们认为 ,过早地预计 2 1世纪中国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的主辅 ,也许是无益的 ,因为虽…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文章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比较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分析发现城市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受个体、家庭、社区三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呈现多元化特点,而对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则基本集中于家庭因素.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更趋向于独立居住或入住养老机构,而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家庭结构迅速小型化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社会形势下,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的入住意愿正在发生变化。以江苏省为例,运用 Logistic 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入住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的入住意愿主要受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健康状况、存活女儿数、共同生活人数以及晚年生活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政策含义在于,尊重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的入住意愿,推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养老机构的层次和规模进行战略规划;从农村地区实际出发,对农村养老院功能定位进行适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闫萍 《西北人口》2007,28(5):21-24
本文对农村外流子女和留守子女对留守父母的经济供养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他们在是否给父母钱,给钱的数量,给钱的方式,给物品的类型四个方面的差异,而且对女儿和儿子对留守父母的经济供养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子女外流所带来的子女对父母经济供养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趋势影响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萍  高蓓 《人口学刊》2011,(3):70-79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1年、2003年和2006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结合农村实际,详细分析代际间双向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对中国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趋势的影响。结果发现,双向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能够减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但是,老人从成年子女处获得日常照料却加速其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代际支持的显著影响力会以老人的需求为中心产生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李艳华 《西北人口》2017,(5):113-119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主力军,一方面他们用自己蓬勃的青春活力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因自身的迷茫与躁动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冲击.如何顺利实现这类群体的市民化转型对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越好,居住环境越好,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收入水平越高,社会交往网络越广阔,其市民化的意愿越高,越容易融入城市生活.最后,尝试就推进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武汉和深圳两个城市727位流动老人的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社会支持对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老人主要的社会支持主体是政府、社区和家庭;社会融合包括社会适应、心理融合和行为融合三个因子.实证结果表明,除家庭的经济支持外,社会支持的其他维度对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总体社会融合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情感支持,其次是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支持和医疗服务支持,再次是政府提供的老年福利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基于此,本文从政府、社区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政府应增加流动老人的福利,并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方便流动老人就医和报销;社区支持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家庭成员须加大情感支持力度,关心流动老人的情感需求,并支持其继续学习,帮助流动老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