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上蔡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立和完善计生家庭养老保障机制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依托各级敬老院解决计生家庭养老问题。目前,全县符合入住敬老院条件的计生老人997人,已入住216人,并为未入住的781人增加了养老补助,初步建立起以“集中供养为龙头,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的计生家庭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北京市宣武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涛  杨贵星  周利生 《西北人口》2007,28(3):47-50,53
2005年以来,北京市宣武区在辖区牛街街道和大栅栏街道试点推行了居家养老工作。在开展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中,始终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抓好软件、优化硬件、老人受益”的原则,以高龄困难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对象,面向全体老年人,使广大老年人居家就可以享受到“就近、快捷、优质”的服务。通过“政府扶持,加强领导;依托社区,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社会参与,全方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运作格局,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老人得实惠”的良好效果。本文对宣武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使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今后开展居家养老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家庭养老,承担老人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任务的主要是子女,可称之为“子女供养”型。目前我国农村正在试行另一种家庭养老形式,即由本人预先积累养老金,以保证年老时的经济供给,减轻子女的负担,可称之为“自我保障”型。农村家庭养老由“子女供养”型向“自我保障”型转变,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性转变。本文试就这种转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居家养老:中国城镇老人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是社会经济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选择居家养老的客观依据是 :城镇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方式基本实现了社会供养 ;城镇老年人口的生活服务开始出现社会化趋向 ;符合中国国情。就目前社会状况来看 ,养老社会保险和老年服务社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实现居家养老的现实矛盾。大力发展企业经济 ,加快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改革 ,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状况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巢”正日益成为城镇老人主流的居家养老方式,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过一半。虽然广东城镇空巢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比较高,但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适应广大城镇空巢老人的多样化需求,化解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以提高其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农村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目前正面临生活和养老困境,急需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潼南县Z村58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实地调查,采用系统分析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方式、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农村空巢老人以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其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子女供给和务农收入所得,总体经济供养水平偏低,生活来源稳定性较差。同时,大部分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不佳,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照料,而目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十分匮乏。为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康建英 《西北人口》2012,33(3):57-60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口迁移的频繁,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分析农村现有养老保障制度的缺陷,构建了农村留守老人社区照料服务模式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应该充分用现有制度和资源,通过完善政策和组织管理制度、广泛争取社会资源才能解决当前农村留守老人服务资源短缺的现实,进而促进农村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和农村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我国1998~2002年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考察了机构养老老人与居家养老老人两群体间的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差异。研究显示机构养老老人具有总体健康状况差、死亡风险相对大,但生活满意度高的特点。研究还显示家庭或社会支持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而且可缩小两群体间的健康和死亡风险差异,说明家庭或社会支持在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中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市场转型下的老年供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理论预测未来家庭纽带会减弱,对老人的家庭供养会逐渐减弱。我们认为市场转型过程中,子女的人力资本和收入的快速提高有助于供养老人。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对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城市老年居民主要靠离退休金,镇和农村老年人仍有一半靠家庭供养,农村另有40%的老人依靠自我劳动生活。Logistic回归的结果显示农村家庭中子女的劳务迁移提高了老年人的家庭供养比。此外,农村、女性、高龄、低教育老人的家庭供养比高,而城市,男性,低龄,和教育程度较高的供养比低。分城乡老人家庭供养比,农村在不发达的西部最高,城市在发达的东部最高,反映家庭供养U型发展趋势。面对老人比例激增的局面,政府应积极扩大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加强扶持老年弱势群体,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经济社会的转型,大量人口的异地流动,现代老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导致“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空巢老人”随之产生。研究表明,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使“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面临如经济支持、精神需求、疾病医护、生活照料、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现有社会条件下,多数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因此探索出一条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区建立“空巢老人”档案可以为社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老人自助养老提供帮助,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