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口压力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对人口压力进行界定、对传统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把人口与无形资源的状况纳入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成人识字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及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等项指标,构建了衡量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探讨了定量研究人口压力的方法、步骤,并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压力进行了赋值与量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应对大城市人口压力成为现阶段的重要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研究认为,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集中化、大型化,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必然带来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城市公共设施不堪负荷等。  相似文献   

3.
黄健元  杨飞 《西北人口》2008,29(4):20-24
人口现代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人口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和合理的指标体系.本文在人口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上,以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素质现代化、人口结构现代化、社会经济现代化为基本测度内容,参照系统性、易获得性、简明实用性等方面选取各测度内容的代表性指标,构建了人口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对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广东、山东以及全国的人口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的人口现代化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全省人口的教育素质、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发挥苏南城市优势效应,促进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等,为制定相应的人口发展战略、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老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空巢化,日益加剧的老龄化使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变得非常迫切.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基本解决了老年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个人问卷(城市部分)》数据,对我国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城市老年人购买长期照护保险的意愿并不高,并且存在较高的逆向选择;人口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替代因素、健康因素及意识因素显著影响着城市老年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针对上述状况,文章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解决沿海城市不断涌入的外来劳动人口和本地劳动人口的就业矛盾 ,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一些区域中心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对近年来青岛市的外来劳动人口状况展开调查 ,在基本摸清该城市外来劳动人口主要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阻碍吸纳外来劳动人口的原因 ,并结合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 ,提出加强服务、改善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年与2010年"五普"与"六普"的汇总数据,本文借鉴区位商及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从教育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跨省流动人口比重4个维度计算19个城市(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并对其发展状况的变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副省级以上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且质量的中心性也相对下降.对此,本文从培养和吸引更多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实践中,我国政府一直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的主张,但理论和实践证明“规模政策”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本文以江苏省4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绘制人口洛伦兹曲线实证研究了江苏省城市人口增长的方式。由此,得出结论:江苏省40个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与其初始人口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城市人口增长属于收敛式的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既能够符合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生活水准和发展目标,它是制定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采用可能-满意度模型(P-S法),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概念及其内在机制分析,提取自然资源、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三方面中的12个指标,以2030年和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分别计算单个因子和多种方案下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在各种主要资源环境约束下,若我国2030年的人口规模介于11.57~13.22亿人之间,2050年介于14.65 ~16.26亿人之间,则可以实现最低的临界适度目标;若2030年和2050年总人口能分别达到9.86 ~11.11亿人和11.88~13.89亿人,则可以实现理想的适度人口目标.未来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始终是水资源;2030年之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一步趋紧,之后直到2050年后将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9.
人口压力与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对传统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构建衡量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人口压力与人均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实行人口再生产干预的非均衡政策,确保在低生育率水平下对人口进行总量控制,全面提高中国的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降低人口压力综合指数,促进人均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压力的地域差异及其特征分析○林成策︵山东教育学院人口教育系济南240013︶人口压力主要是指人口数量对当地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荷。它是人口、生态、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人口压力对于协调人口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失业率、年龄结构与人口迁移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及实践两种角度,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口年龄结构及失业率是人口迁移率大小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相关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 21世纪我国人口的迁移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隶属等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反映健康不同维度上的50个变量,本文用隶属等级模型将1998年被访高龄老人的健康状态分为健康、比较健康、功能受限、体弱多病、极度虚弱五个纯类.分析结果表明,健康隶属度随龄增加而递减趋势明显,城乡在健康隶属等级上的差异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总体上说,健康隶属等级年龄差异大于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大于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4.
马芒 《人口学刊》2003,(2):32-36
安徽省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事业总体上比较落后,导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劳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地制约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针对安徽省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实际状况,结合省情省力和"科教兴皖"战略,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包括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增大政府教育投入,并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巩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走什么样的人口城市化发展道路一直是一个很重要又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反思,提出了我国应走以规模扩大式为主的人口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李文彬 《中国人口科学》2001,51(Z1):121-124
寿命学研究的根本宗旨和归宿是揭示延长寿命的理论导向和途径,其核心问题是延长预期寿命使之日益接近最大寿命,甚至与最大寿命重合.但是,达到这一目标及其困难,甚至是不能实现的遐想.我们只能尽一切可能使两者更加接近,完全重合是在可望而不及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Analyzing data from a fifteen-year follow-up surve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originally surveyed in 1957–58 and resurveyed in 1973–7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 timing of marriage and first birth on subsequent child spacing, holding constant the effects of other variables that may be sources of spuriousnes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ge at first marriage has a causal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of a short first birth interval and that age at first marriage and premarital pregnancy interact in their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of a short second birth interval. Age at first marriage has no causal effect on the spacing of the second birth for those whose first child was maritally conceived. The spacing of the first birth, however, appears to have a causal effect on the spacing of the second.  相似文献   

18.
流动家庭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家庭规模、代数、结构和居住安排等方面,描述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特征.结果表明,家庭规模为2.46人;平均1.54代人;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占68.6%),单人家庭次之(占27.0%),主干家庭和其他家庭各占3.3%和1.1%;2/3的子女与流动父母同住.但是,全国的平均水平掩盖了较大的地区性差别:中部地区和跨县流动者的家庭规模最大、代数最多、家庭结构更复杂、子女更易与父母团聚,而在东部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跨省流动者中,家庭规模最小、代数最少、结构最简单,团聚更不易.这些特点透视出,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对家庭团聚设置的门槛不同,同时也折射出流动人口的自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劳动权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在描述外来农民工劳动权益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是否拖欠、劳动安全的状况及日工作时间的长短4个方面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状况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就业的行业和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对于劳动权益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工会会员身份、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等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人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何瑛  马涛 《西北人口》2001,(3):51-54
本文对近10年来甘肃省人才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分析.通过对人才总量及相对存量、人才的地区分布、人才的行业、职业构成以及科技、教育(主要是师资)状况的分析,就我省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