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发现首都圈的劳动力分布呈现以北京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对于这一分布格局,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为基础采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首都圈劳动力分布格局是由历史政治等偶然因素引发了地区发展的初始不平衡并通过产业集聚引致劳动力集聚,循环累积形成的.由于产业存在异质性,其对劳动力集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第三产业的集聚是引致劳动力集聚的主要力量,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并不利于劳动力的集聚.地理区位与首都圈劳动力集聚度呈现"∽"形曲线的形态,在20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劳动力集聚度是不断下降的,而200公里以外,劳动力集聚度有小幅上升,说明存在"集聚阴影".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高学历人口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刊》2018,(3):5-17
高学历人口的空间合理集聚既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的现实诉求,也是中国人口学科向空间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使用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测度京津冀高学历人口的空间集聚格局并分析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京津冀高学历人口呈向心集聚特征,沿点轴演化模式演变。高学历人口的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北京与天津不仅具有"虹吸效应"吸纳河北省高学历人口,同时也具有"溢出效应",促进河北相邻地区提高人口集聚力。高学历人口的集聚呈现高高和低低连片分布,人口增长极和人口洼地并存。在向心力与离心力的相互博弈下,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北京与天津为中心、河北省为外围的高学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其中,高端医疗设施、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知识溢出发挥向心力作用,吸引高学历人口向北京与天津两大中心集聚。地理距离与高额的城市消费发挥离心力作用,推动高学历人口向外围地区扩散。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高学历人口的空间优化配置。只有推动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向河北腹地转移,优化科研机构空间布局,加速交通网络建设,才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人口学刊》2018,(6):75-85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东北人口流动和空间分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发展特点,利用1987-2015年的相关城市数据,运用PVAR模型,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研究工业化、城市化和东北人口集聚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个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有利于全省人口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以重工业发展模式和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为特征的东北工业化发展不利于人口的集聚,另外市场化进程缓慢和指令性经济的影响弱化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循环累积效应,导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影响较弱且持续时间不长。在进一步讨论中,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与PVAR模型一致。目前在东北人口流失的背景下,东北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资源集聚优势,合理安排产业比例,完善产业布局,确定好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关系,促使工业化向更高级阶段发展。此外,还要减少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摩擦成本和协调成本,实现两者的互动协调发展,以便更好发挥人口集聚优势,带动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农村人口伴随工业化进程向城镇迁移和集聚的结果。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与集聚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在我国,除工业化进程这一基本因素以外,国家政策对人口的迁移、集聚和城市化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化问题,必须研究影响人口迁移与集聚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尺度上即圈层尺度、地级市尺度以及区县尺度利用第五和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近10年长三角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变动.10年间,长三角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密度进一步稠密,反映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不断增强的人口集聚能力.从圈层变动来看,人口向核心层集聚特征明显,圈层分异特征明显.从中级尺度来看,10年间除了上海的高速增长外,最主要的特征是苏州的高速增长,其年均增长甚至超过上海,此外,苏中三市人口减少形成了长三角北翼的人口塌陷区.从微观尺度而言,上海及其周边增长快速,人口增长主要分布在核心城市构成的廊道上,各个城市核心区集聚效应明显,表明各城市仍处于向心城市化阶段.未来,根据长三角的发展特征以及国家的宏观政策,长三角的次核心城市将进一步发展,长三角人口分布的多中心趋势将会显现.  相似文献   

6.
一、国内外关于大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二战以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大量的农村人口纷纷向城市集聚,形成了一些人口密集,结构单一.规模超过50万,100万,乃至逾千万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迅速向外膨胀,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外扩散.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的再分布出现逆向,人口和就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小城镇、甚至更远的农村地区转移,称之为逆城市化.无论是郊区化还是逆城市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城市外围区域的增长快于中心城区,所以统称为非中心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口学刊》2019,(5):35-44
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心地带,经济总量大且人口密集,研究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对促进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文基于1995-2015年我国中原经济区的人口与经济数据,采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时空演变以及空间关联结构。研究发现:从人口与经济增长协调性来看,人口-经济增长弹性系数为0.05,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从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时空演变看,中原经济区人口高度集中区域范围缩小,经济发展进一步向核心区域极化,呈现出"中心-外围"结构。人口与经济集聚关系多为协调型和超前型,主要位于中原经济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人口、经济集聚能力较强。滞后型地市数量逐渐增多,经济集聚滞后于人口集聚。从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联结构看,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分布集聚趋势不强,关联性有所减弱,大部分城市分布在一、三象限,呈现出高-高(H-H)分布和低-低(L-L)分布,区域内人口与经济发展差异大,不利于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集中性城市化之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社会正处于向商品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从半自然和半产品性经济向商品经济和从传统社会末向工业化过程前期发展的同时,劳动资源也要在经济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中在各新产业中重新分配。工业化的规模集中趋势不仅要求资本和技术集中,也要求劳动力相应集中。从空间上讲,人口要随劳动力集中而迁移,即城市化过程。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且也是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所证明了的一大规律。但是,在人口城市化方面,我国的办法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积极发展小城镇”,人口迁移政策实行“离土不离乡”,大力  相似文献   

9.
陈曦  吴英巨 《人口学刊》2024,(2):108-125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东北三省人口流失问题亟待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本文根据2005-2020年各省人口普查以及抽样调查数据,运用迁移网络与人口集聚度进一步细化研究主题的空间尺度并明确东北三省人口流出空间格局。本文基于人力资本迁移理论、新古典微观迁移理论与新空间经济学等构建了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理论框架,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经济与地方品质因素对东北三省流出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人口流出强度由北向南递减,区域内人口流动围绕哈长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呈现“一轴”的空间格局;东北三省区域外人口流出空间格局由“块状聚集”向“多点化聚集”转变,一级中心城市分布于京津地区,二级中心城市主要分布于青岛市、上海市、杭州市以及深圳市,三级中心城市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与成都市、郑州市、西安市等中西部省会城市;密集区平均以7.76%的城市面积集聚了80.59%的东北三省流出人口,东部沿海城市基本被均值区以及密集区覆盖,中部地区的密集区呈现“点状分布”的格局,西部地区基本被稀疏区覆盖,其中深圳市、天津市、上海市与厦门市的东北三省流出人口集聚度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城市;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东省1990、2000、2005、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GDP数据为主要指标,通过运用GeoDA软件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块,分析各县(市区)人口、经济集聚特征及两者空间上的协调关系及差异。结果表明:(1)广东省各县(市区)的人口和GDP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高值和低值集聚特征,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格局变化平稳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扩大;(2)广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均形成珠三角高高集聚和粤北山区低低集聚的基本格局;(3)广东省各县(市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性,协调发展类型可划分为高水平协调型、低水平协调型、滞后型和超前型四类。分析指出广东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历史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区域政策和区域空间效应等,并提出增强珠三角辐射带动能力和发展粤东西北经济增长极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尔萨斯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目的,主张采取多种预防性办法来抑制人口。马尔萨斯提出了解脱“人口陷阱”所必须的制度条件,并把有效抑制人口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途径归纳为:一种充满就业机会、多样性选择的社会条件,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个人努力,并在有效的法律保护下激励人们遵从一种更加理性的生活方式。马尔萨斯的一些人口经济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出发,提出对中国"知识失业"现象的解释。理论模型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去管制化",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与之伴随的则是"知识失业"的出现和增加。但当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去管制化",知识失业率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因此,"知识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的结果,"知识失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知识失业"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弭。微观数据实证分析证实,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和工资"去管制化"都是2002年样本劳动力市场出现"知识失业"的原因,2009年样本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仍是"知识失业"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工资"去管制化"效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mmon assumptions behind the notion of "gay community," contrasting these views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homosexual men originating from Southeast Asia on the commercial gay scene in Melbourne, Australia. The narratives here reveal fragmented social networks involving various social groups, categories of people and an "In/Out" culture where informants were culturally marginal. Fitting into the scene culture involves processes of assimilation, and loss of connection even with supportive ethnic networks. While all men who look for a place to belong on the scene generally feel pressure to assimilate to a predominantly white middle-class gay culture, Southeast Asian men generally had more cultural distance to cover. Men who are not well assimilated face exclusion, invisibility and discrimination. Differences and discrimination within Southeast Asian based networks also contributed towards fragmented relations. This article raises questions about dominant gay cultural forms, assumptions of gay solidarity, and how ethnic minority men make sense of and negotiate their sexual and soci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4.
“单身”热潮的社会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双燕 《西北人口》2008,29(5):49-54
单身现象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尽管今天的“单身”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仍然有其相似特征和产生的深层原因,并且对社会产生了物质、精神、制度文明等方面的影响,针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初步的建议和对策,引导和规范“单身”行为,使之朝向更积极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5.
The setting up of a medical cooperative in a squatter community in Davao City, Philippines, and the training of women from the community to serve as paramedical health visitors and family planning workers, is described. The clinic charges each family a small fee and sells drugs at cost. The health visitor program was initiated by the poor families themselves to reach those who could not come to the clinic. The 1st groups trained chose the name Kaunaunahang Katiwala ng Kalusugan, or First Trustees of Health, and they are called katiwala for short. Since 1973 about 80 of these women, usually about 30 years of age, with home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nd of lo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ave bee n trained. The dialogic method of Paolo Fraire of Brazil is used, which focuses on the native intelligence of the student and emphasizes a mutual learning process on the part of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 Upon graduation the katiwala take care of minor ailments, refer major problems to the clinic, distribute family planning information, and encourage sanitation and good health practices. The barrios are divided into districts and 2 katiwala assigned to each. They receive some compensation. The program has proved it is possible to train persons with little education to be effective health workers and free physicians and nurses for more serious cases.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高校偏重的是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的重点是研究型人才和治理型人才,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大学生很难学以致用,人才供给与需求出现偏差。造成我国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日本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社会发展中受惠于职业教育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职业教育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借鉴日本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由路遇、滕泽之合著的《中国人口通史》一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重在考证人口数据,揭示历史人口发展规律,意在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一、该书着重于历代人口数量的考证,形成了一个代代相连的人口数据链,从而展示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对秦朝以来一些重要时刻的人口数据,作了初步考证,提供了一个基本上能反映各个历史时期人口发展变化的数据系列,展示了中国人口发展历程中的四个高峰期。二、 该书通过对中国人口历史发展变化的研究,试图揭示人口发展的历史规律。在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由于生…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focuses on possible future pathways in maternity care for midwives and nations to consider. The paper blends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to outline priority areas facing midwives in the future. It begins by examining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ten high priority action messages (1997) in helping to improve the plight of women and children in the future. The paper then examines major issues facing midwive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including: the way birth is viewed; the medical-midwifery divide; marketing midwifery; and finally the challenge of dealing with fear around birth. The third part of the paper examines a part of society where the two worlds meet and there are issues from both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world to consider. The paper focuses on women from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diverse communities,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women and women birthing in remote and rural areas. By looking at these three worlds separately the paper examines different concerns facing midwives in the future but also draws on common issues that face us all as citizens of this planet and particularly as predominantly women. The paper challenges midwives to be politically active and dare to change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9.
浅析"留守妻子"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梦君 《人口研究》2004,28(4):25-27
受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务工总体上来说是个既有迁出又有回迁的过程,并且迁移以个人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转移的渐趋平稳,又出现了新一轮的知识型服务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现象,这对于扩大国内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在这次转移中把握机会,不仅需要资本输入国具备人力资源的成本优势,而且需要具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技能优势以及良好的软环境,因此,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改善软环境是接受新的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办公室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