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唯物史观李斌雄,国屏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创造性的经验。本文依据列宁晚年的有关著作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侧重从三个方面探讨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和对科学社...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本文从新经济政策确立的历史背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以及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历史命运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苏维埃俄国建立初期,经历过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上述历史时期的形成,有当时的客观因素,同时也是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立方面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成果。当时俄国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苏维埃俄国,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商品和货币问题?列宁从苏维埃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实际出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终于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初步揭示了生产力不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早在1908年,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  相似文献   

4.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短短几年中,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的论证,坚持认为他在1918年提出、在1921年之后得到丰富发展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好途径,并把处于这个历史阶段的俄国叫“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六十年后,邓小平以实践唯物主义作指导,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是两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俄、中这样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王浩斌 《中南论坛》2010,5(1):63-65
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进行了实践诠释;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迂回过渡”建设理念的集中体现;总的来说,“新经济政策”在列宁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过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轨迹与理论价值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历了由"计划经济"构想向"新经济政策"构想的转变。在列宁的探索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理论逻辑上的二重性: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模式出发,建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是立足于俄国落后的具体国情,试图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特别是市场关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经济政策所体现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尽管没有突破经典理论,但却包含着新的理论和实践的生长点,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率先夺取政权并不违背历史辩证法;但是,由于过渡的起点发生了改变,因此,落后国家就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的直接过渡理论,而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过渡道路。列宁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即利用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质上是承认落后国家不具备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条件;但新经济政策不是对十月革命的否定。“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率先夺取政权与迂回过渡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的基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从辩证法的角度对列宁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发现新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实行粮食税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粮食税和国家资本主义含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却是通往社会主义的中间站,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的发展对工农国家有利,其实质就是从当时俄国国情出发,辩证自信地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大胆继承资本主义制度中合理积极的因素,实现从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曲折过渡。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践,对中国改革开放是有益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是新经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但就其指导思想和方法来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都是试图在俄国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二、第一次从动态发展上考察分析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发展的“三阶段论”;同时,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仅仅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而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全面思考是列宁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但就其指导思想和方法来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都是试图在俄国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二、第一次从动态发展上考察分析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发展的“三阶段论”;同时,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仅仅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而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全面思考是列宁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标志,分为前后迥异不同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第一个阶段列宁还是更多地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为蓝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话,那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则极大地改变了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手段,推动着列宁对社会主义整个看法的根本改变。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微观把握、对比研究、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列宁社会主义看法根本改变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求推动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苏维埃俄国的租让政策,是在新经济政策开始时,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状况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在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生存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恢复战后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以及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加速工业化的进程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今天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学习列宁的租让制思想、理解社会主义租让制的实质,以及借鉴苏维埃俄国实施租让政策的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背景下,通过研究东方社会特别是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成果。列宁以十月革命的实践和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及由此带来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规律性这两个高难度的历史课题做出了科学的论证,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两个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逐步确立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文章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唯物史观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科学精神,毅然决定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把战时共产主义的俄国,改变为新经济政策的俄国,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为国际无产阶级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实践经验。但是,几十年来,由于一些明显的原因,人们没有能够科学地总结这些丰富的经验,致使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某些严重的损失。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展开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仅就新经济政策与工农联盟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1921年初,苏维埃俄国结束国内战争后,开始转入和平建设时期.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的破坏,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处境十分困难.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带来的消极影响,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实行粮食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民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解决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贡献之一.本文仅就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理论方面,作几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列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布尔什维克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列宁的这个党建思想及其实践,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晶。列宁从当时苏俄国情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把苏俄的经济建设转上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轨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贵探索 ,新经济政策对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判俄国的传统文化,是贯穿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全过程的重要问题。列宁秉承唯物史观对俄国传统文化生态展开评判,他批判“奥勃洛摩夫”消极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各种错误的文化观,主张树立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文化观,在深刻洞悉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俄国文化生态进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回顾列宁对俄国传统文化生态的评判实践,对于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启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方向,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建设中,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的新情况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具体实践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银行问题的理论。综观列宁的有关预言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辩证的探索过程,这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分析、总结和研究这一理论和实践及其发展的进程,对于正确理解列宁有关银行的思想,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