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史传文学发达,历史人物常常成为文学、戏曲等艺术描绘的对象。由于受不同时代的历史氛围、审美思想、道德评判、个性创作等因素的影响,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很难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给当代影视改编带来很大困惑。尤其像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呈现不同向度的矛盾,历来存在争议,在影视创作时,影视作者对其影视形象的定位就非常困难。《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多达百部,大多直接或间接描写曹操这一人物,其影视形象也呈现出丰富、复杂、矛盾的面貌。从接受美学的维度看,曹操影视形象的塑造,正是影视编剧、导演、演员对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的接受。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进行艺术虚构?艺术虚构在真实创造中的作用何在?最常见的说法是将它归因于历史记载的太抽象太简略。这样的解释自有其道理。试想寥寥有限的文字资料(且不说这种资料本身是否真实,对创作是否有用),要将它写成少则几万、几十万、多至几百万字的艺术成品,如果不凭借艺术虚构手段掺进大量的自我创造的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3.
根据金庸武侠小说的具体作品,结合相关的历史与宗教文献,对小说中所描写的全真教主要人物尹志平进行了分析。首先认为与历史上真实的人与事件相比,小说中尹志平的政治倾向、感情性格等主要方面与史实差别较大;其次重点从小说创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设置这样一个全真教另类的角色是有必要的,但把这个角色叫成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尹志平",就违背了人物的现实关联及内在精神结构。这是金庸先生所说的"我初期所写的小说",过于强调艺术真实而对历史真实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 ,重点当然是明。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和艺术的需要 ,作者除使用80多个明代真实历史人物外 ,还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明代正德、嘉靖时期约 2 0 0个左右的真实历史人物稍加变化 ,隐含到作品中去 ,以表明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的人物是可以破解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西域历史剧《解忧》很注意历史的真实性,但该剧对一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也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体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该文从历史史料的多方面比照中,分析了这种艺术虚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著作,不应当拘泥于历史事实,而应当允许作者合理的想象与虚构。作为严肃的历史小说,应该本着虚实参半的原则去创作,做到虚实相生,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主要的历史事件与主要人物的性格应该符合历史的真实,虚构应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就失去了历史小说的特点,跟一般小说没有什么区别了。作为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三国演义》在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上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也时有败笔,远未达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普遍适用性.他们认为: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的艺术真实必须尊重历史真实,但也应当允许和倡导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运用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必须做到人物的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文艺创作必须"莎士比亚化";文艺创作应当努力做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与"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相融合,因为这正是戏剧的理想和未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史官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这种重出处、讲史实的传统运用于明清戏曲创作理论中,形成的戏曲家以曲传史、以曲补史、以曲运史三种不同的叙事策略,是他们在创作实践中以戏曲艺术再现或表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映,体现了他们对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9.
"真实性原则"对文学创作至关重要,而对历史剧创作来说尤为复杂既要以历史真实为依据,又要受到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的制约.打上了时代烙印的历史剧创作,在虚构艺术上有三重约束历史真实、现实意蕴和审美需求.<汉宫秋>对这三重约束作出了选择当历史真实和现实生活构成矛盾时,以"现实意蕴"为其虚构准则;当历史真实和艺术创造的特殊审美规律的需要相抵触时,则偏向于艺术创造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0.
论冯梦龙的戏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戏曲理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追求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 ;人物塑造既有其恒定性 ,又要灵活运用 ;坚持礼教与情教相统一的教化原则 ;舞台表演既要体物 ,又要掌握分寸、保持冷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普及和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方面,历史剧的真实与虚构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在焦点所体现的问题被逐渐放大时,新的问题也在慢慢浮现。历史剧的人物美化,革命历史剧的发展前景等,这些问题也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历史题材影视剧要加快其发展进度,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国内革命题材历史剧正在做出变革,下一步国内历史题材影视剧必将会有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历史小说,是描写历史题材的小说。它既不是历史教科书,也不是脱离史实的创作,而是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因而它的生命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对历史小说,历来评论者的意见不一。但总的说,无外乎两种,或说过于拘泥史实,缺乏艺术创造;或说离开史实太远,违反历史真实。对《三国演义》一书,也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拘守历史的故事太严,而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所以只能成一部通俗历史,而没有文学的价值”。与此相反,有人却说《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绝大多数不符合历史事实。有些只是传说,或作者的创造,在正史中无记载。这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看,不能说没有一定  相似文献   

13.
文艺是对生活能动地反映和加工的产物,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典型。别林斯基说过:文艺作品所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可以此生活本身这第一自然更真实。这是因为文艺作品经过艺术提炼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鲁迅在长期文艺实践中,对艺术其实有深切的体会。他以自己特有的论说方式,对艺术其实问题的许多方面发表过很好的看法,达对我们正确理解艺术真实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一鲁迅指出艺术真实的重要性,强调文艺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生活,作家创作要有真情实感。人类的文艺史证明:凡是虚假地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没有什么社会价值,它们必定被历史所淘汰;只有真实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才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才能经受历史的检验而流传下来。诚然,真实并不能说明艺术的一切问题,也不等于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因为对艺术来说还有个真善美相统一的问题;但是,真实是人们对文艺作品首先和基本的要  相似文献   

14.
“历史真实性”原则在近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再现历史真实不再成为历史小说创作追求的唯一目标;相反,艺术重构自由得到重视。历史真实概念的内部泛化及新历史主义理论与创作影响等是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艺术审美的探索与新变,也使历史小说创作自然地融入到当代社会精神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5.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之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及其人物就面目全非。本文论述了梁信的电影文学剧本《赤壁之战》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创作思想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艺术特色,高度肯定了梁信电影剧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论班固史传文学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创作了《汉书》,是杰出的史传文学作者。我国史传文学源于先秦历史著作。在汉代成熟也在汉代繁荣;尊重历史真实,将真、善寓于美之中,追求叙事写人的艺术效果是其创作特点。班固写《汉书》,创立了断代史传,塑造了汉代人物形象,开创了新文风。《汉书》写得成功的人物集中在武宣以后,小人如朱买臣、忠臣如苏武、奸佞如王莽、叛徒如李陵,等等,他们是史传文学的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讨论历史文学的真实性问题的时候,首先应承认它是文学,而不是历史。在这个前提下研究它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就容易有共同语言。 (一) 理论从创作实践中来,反转来又指导实践历史文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它是由带文学性的历史逐步演变成为取材于历史的文艺创作。明乎此,我们不难理解,早期的文论家们,过份强调历史文学的历史依据并非臆造。明清之际,历史文学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但是这些作品大多没有脱除历史的樊篱,因其优劣不等,因而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讨论意见分歧很大。谢肇淛(1567—1624)在他的《五杂俎》中说得很精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艺术观念的变更,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淡化现象,引人注目。可以说,淡化是文学艺术向多元化发展潮流中的一个分支,是当前艺术渐趋开放状态的一种具现,是对固有的传统艺术观念、模式局限的一次突破。以小说创作而言,以往小说创作要求描写人物一定要描写典型性格,情节仅仅作为典型性格形成发展的历史而存在,而典型人物性格必须在典型环境中得以展现。但是,艺术的淡化要求小说不再以描写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9.
如果对新时期文学作个宏观考察,就不难看到,新时期的小说观念有了新的变化: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成为小说艺术注意的中心;人物的心理的真实轨迹成为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起点。小说从被动“服务”、机械的再现,变为主动的创造和表现。它悖逆于传统写法,不是讲求人物、事件、环境的有机统一和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确性,结构的完整性,而是重在小说视野上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度哲理性的加强。这也就牵动了结构技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强党史纪实文章的可读性 ,充分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在写作手法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活动的描写要与人物的言行相一致 ;细节的描写要将历史的真实同艺术的真实相结合 ;运用“T”型写作方法 ,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些背景材料与人物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