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国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2):20-25
经典科学思维方式和近代认识论都受到了复杂性的严峻挑战。如何认识复杂性,已成为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共同任务。从科学的视角来看,必须运用复杂性思维认识复杂性,建立复杂性科学;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则应通过创造性思维来推动认识论变革。 相似文献
2.
略论简单性思维与复杂性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耀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2):50-52
简单性思维历久而根深蒂固,它强调分割和组分间的线性相互作用。复杂性思维不再局限于理想化和简单化情形,它强调涌现和组分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强调关联性、演化、不稳定性。简单性思维遇到挑战,复杂性思维正在兴起。我们应该选择的是多维性思维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研究对整体论的复兴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欣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2):17-22
复杂性研究的总特征是对传统的还原论持批判态度,并且试图建构复杂性范式来超越沿用了数百年的还原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复杂性研究的兴起为整体论提供了一次复归的机遇。但是,复杂性研究并不等同于整体论,它在超越还原论的同时也同样需要超越整体论。所以,复杂性研究与整体论的关系是既复归又超越,而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复杂性研究既要经过还原论的洗礼又要引入整体论的思想和方法对它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4.
黄欣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3):5-9
虚拟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对象——复杂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使用传统的实物实验方法难于实现,因此更倚重于虚拟实验的方法,而计算机的出现为这种虚拟实验提供了实现的手段。在复杂性研究中,复杂适应系统、人工生命、涌现等复杂系统的研究都依赖于虚拟方法来进行实验。虚拟实验和虚拟方法已成为一种新的重要实验形式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徐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143-146
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以静态均衡和边际分析为基础的经济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培育复杂性思维方式成为经济理论教学中刻不容缓的任务.复杂性思维方式的诸多特征也体现在传统的经济理论当中,高年级本科生对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复杂性"并非仅仅是形式上的复杂,而是一种整体性的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它与"还原论"、"决定论"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教学中应该用案例的活学活用来代替抽象的公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代替概念的灌输,鼓励学生开放性思考现实问题,并在悖论与矛盾中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走向复杂性理论的思维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理论是对西方近代以来科学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简单性思维、静态封闭、线性还原以及机械决定论的扬弃与超越,强调的是复杂性、非线性、关系性、动态开放的思维方式。课程改革的思维方式中不乏简单性思维之嫌与倾向,其表征为机械线性思维、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以及还原论思维的偏执与迷恋。对于简单性思维的规约与困顿而所照成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应需寻求复杂性理论的思维范式,即强调与诉求课程改革的非线性品质、两重性逻辑以及关系思维的旨趣。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思维: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军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31-133
复杂性科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这种新的思维范式就是以一种整体思维、关联思维、非线性思维来思考和把握复杂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复杂性思维范式为指导,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体现出整体协调性、开放性、人本性以及发展的有序调控性等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8.
冯国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44-50
考察了创新与创造的联系与区别,论述了复杂性探索推动着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发展,并阐明了创造性思维内涵、机制的复杂性及其与社会网络系统中相关因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董高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6):47-49
伴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而产生的复杂性思维,具有非线性、整体性、关联性和过程性等特征,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给人们观察问题以新的视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人和认识人,在基于人性的不同假设上经历了由物本主义管理到人本主义管理的转变,正是复杂性思维在运用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理论思维是感受理论的敏锐性、思辨性、把握和领会理论的洞察力和独创性的具体体现。但部分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中存在着理论思维的缺失,并在思辨性、批判性、创新性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杜威的思维过程论把教学看成是一个问题产生直到问题解决的过程,莫兰复杂性思维论强调训练复杂性思维和进行跨学科知识教育。这些都为研究生理论思维培养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而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反思和实践运用则是研究生理论思维训练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在当今中国译学界,不少理论书籍和文章中都存在着概念模糊、词语歧义、类属不辨、自相矛盾、以偏概全、妄下结论等逻辑谬误:如意义不确定文学作品=诗自译=自残翻译=改写等等。这些存在逻辑谬误的论断在当今翻译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对广大学养尚浅、判断力不足的青年学子造成了误导。事实上,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意义不确定是个可自证其伪的判断,文学作品=诗是属种不辨的划分,自译=自残属于错误类比,翻译=改写则是个因过度概括而导致的伪命题。由此可见,中国译学界需要重视和加强逻辑思维,青年学子读书不可尽信书中之言,而应该运用逻辑思维,仔细推敲,用心思量,辨伪求真。 相似文献
12.
柴仕伦杨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3):11-20
在传承方面,张柏然最早呼吁立足本土语言文化建设“中国译学”,运用理论形态、特殊性与普遍性、后殖民主义等理论支持这一立场,结合其阐释学思考和对中国知识论断裂现状的观察,提出了传统译论“范畴的视域融合”和“体系的整合建构”的继承方法论。在创新方面,张柏然指明了传统译论的现代化转换、借鉴西方译学学派和顺应时代翻译新潮的中国译学创新路径。张柏然的译学思想引领了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建设,准确研判了外译研究、翻译数字化和实业化研究等趋势,其“中和”和“诗性”智慧所带来的学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熊力游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68-71
语言表达思维内容。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言的表现形式各异 ,翻译所追求的双语基本对等实际上应是双方思维的一致 ;而逻辑研究的便是思维形式及规律 ,将其运用于翻译实践 ,有助于译者在传递表层语言结构的同时 ,注重其深层结构或逻辑结构 ,从而更准确更忠实的表现源语思维。 相似文献
14.
张柏然以西方翻译理论为参照,探析中国翻译理论的民族特点。他的比较译学研究主要围绕追溯中西译学根源、梳理译学现代发展、打造中国特色译学理论三个方面展开,旨在通过辩证地吸收西方译学研究成果,实现中国翻译理论现代化,为构建普遍翻译学作出贡献。张柏然在构建中国译学的理据探索和论证中,体现出少有的开创性、前瞻性和世界性。他的比较译学理论始终把握和放眼中西译学理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强调古今参照,中西融通,不仅打造“民族特色”,更为普通翻译学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语言审美的过程,其艺术性可以通过美学的观点来认识。作为文学翻译的审美客体文学作品存在于审美主体译者和读者的阅读活动中,并依赖接受者的理解传导,从而产生美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承载,具备独特的审美功能和精湛的语言艺术,因而具有重大的美学意义。从文学翻译的美学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两个译本进行研究,从词美再现、句美再现及辞格再现3个方面着手,评析两个译本所传递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梁秋花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162-164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翻译的过程常常就是跨越思维差异的过程。通过对一段文章的翻译及分析,探讨了英汉翻译中所体现的两民族的思维差异。 相似文献
17.
动画专业教育要在注重动画核心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创造力和对行业认知及执著力的培养,围绕这些能力的复合构建与培养,在培养方案的求证上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要体现动画产业"综合性"的特质,在培养方案的细化即阶段性计划的配置上注重艺术类课程与科技类课程及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在培养方法的选择上注意吸纳国内外动画培训机构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郑娟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引入中国后,引起了国内对翻译研究的性别视角的关注。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对这一理论的批判与修正这三个方面论述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本土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岳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2):51-57
英国汉学家、传教士理雅各率先系统地翻译了中国古代经典的主体部分,其人其书长期以来是海内外历史学者、宗教哲学学者与语言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通过综述学者对理雅各译本的研究状况,提出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尽管各见所长,也分别受到学科自身的限制.不少历史学者以及宗教哲学学者因受外语的限制而未能深入分析译出语或译入语内在的机制,也未能并构架出分析译文语言风格的完整理论体系;语言学者则因背景知识和原始资料的缺乏以及运用纯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而未能深入分析历史背景或哲学理念对翻译的具体影响.因此,文章呼吁翻译研究应借鉴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译论工作者只是局限于引进、效仿西方译论。目前,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逐步推行,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中国译论学派在理论研究上的个性,注重从中国人特有的视角对翻译的基本问题进行审视,以便对西方译论进行补充。然而,由于任何一种传统译论总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要发挥好传统的优势,就必须对传统译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合理的现代转化,即将传统译论与现代译论及西方译论融会贯通,从而为中国翻译研究联接古今与会通中西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