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新春佳节,普天同庆,家家户户的大门总是贴上了大红“福“字。有的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之意。这种流行千年的习俗,充分表达了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是啊,人世间,谁不向往幸福、期望幸福、追求幸福呢?但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广东茂名市扶贫促进会信宜分会和信宜市妇联联合举行了江可伯慈善基金发放仪式,为该市60名最需要帮助的困难儿童发放助学金,每人520元。江可伯慈善基金援助该市困难儿童的资金一共9万元,分三年发放,今年是第一年,信宜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安排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最讲究一个“福”字。逢年过节,随处可见大红的“福”字,让人感受到“迎春接福”的浓厚气息。  相似文献   

4.
健康是福     
王大庆 《社区》2014,(13):57-57
“健康是福”这句话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过,那时没有什么体会。长大成人后,虽然在单位工作很辛苦,但由于年轻,身体扛得住,基本上没得过什么病,因而对“健康是福”也没什么感悟。  相似文献   

5.
一 沙里福汗,1900年出生于新疆阿尔泰地区哈萨克族中的贵族家庭,其祖上库库岱家族世为克烈部落的统治者。库库岱于1790年赴京朝觐清朝皇帝,被封为“镇国公”,此后世代相袭。沙里福汗的父亲金斯汉袭公位,妻生一子名艾林,袭父位,1912年民国总统袁世凯授予“郡王”职衔。沙里福汗的母亲系金斯汗之妾,出身平民,因此,按照哈萨克的习惯法,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福     
福,永远是老百姓心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当我们挥手告别难忘的狗年,张开双臂拥抱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新年——猪年之际,千家万户便又与“福”字密切起来,厅堂挂福字,门上贴福字,大红灯笼镶福字。这一个看似普通的汉字,这一个只有十个笔画的方块字,承载着亿万民众的最高期盼和梦想。其实,福与和谐同属于一个范畴,那就是生活美好,环境优美,平平安安,文明进步。健康是福。工作亦好,学习也好,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需要拥有健康的体魄。身体健康,也可以说是身体  相似文献   

7.
“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探究“福”文化的形成、发展及演变,梳理现代之“福”与传统之“福”之间的关联性、传承性,以现代理念诠释“福”文化在生命价值实现、百姓日常生活、具体劳动创造中的新时代价值,让“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衔接,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文化支撑,为走好新时代幸福之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晒太阳是福     
视晒太阳为福,中外都有传说可鉴。《列子》一书中记载,宋国一农夫,觉得冬日之阳光特别温暖舒适,并以为此事“人莫知之”,便想告知国君,以求重赏。这便是典故“负暄思献”。其原义虽是嘲笑农夫的浅陋无知,但晒太阳确是辛劳终日的农夫的奢望。民间笑话中也说,一位农民苦苦耕作,不得闲暇,憧憬着日后当了皇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靠在墙根下,好好晒会儿太阳。古希腊有位圣人,正身披破衣在大街上晒大阳,恰值亚历山大皇帝走来,问他有何请求,圣人客气地说:请皇帝稍站开点,不要挡住太阳,便感恩不尽了。”细想想,福,比比皆是,就看你“识福”否。比如这…  相似文献   

9.
中原“福”文化内涵丰富,是当下文创设计创意的重要灵感来源。不同时期中原“福”文化有不同所指。中国传统文化、造物理念、地域文化的融入,从河图洛书到青铜纹饰,从秦汉以来汉画像砖上的瑞兽到唐宋牡丹纹样,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实物图形符号都体现出强烈的祈福求吉思想。一部中华造物史就是一部“福”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映射了不同时期人们祈福的心路历程。“符瑞”是中原“福”文化诉求的核心所指,根源性、连续性是中原“福”文化的特点,其图形表现与展示方法也为当下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优秀范例。用符号学的方法重新审视“福”文化,寻找当下幸福所指,“福”文化将继续成为联系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信仰与纽带。  相似文献   

10.
老年福,令世人景仰,然何为老年福,笔者归纳如下: 一、老伴福:老年有个好老伴是最大的福。因为最关心你的是老伴,而这种关心不要任何代价和报酬。同时有了老伴才能有个温馨的家,而家是晚年幸福的源泉。俗话说“人老还乡、倦鸟归林”,当你置身于温暖如春的小窝时,疲乏的身心得以放松,烦燥的心情得以缓解,有了家就有进取的热能,有了家就有健康的心情。有老伴参与的家的幸福是真挚的、纯真的,是任何幸福所不能比拟的。没有这个家的人是不幸福的人,有这个家而不珍惜的人是愚蠢的。  相似文献   

11.
李昌森 《中华魂》2017,(4):36-36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对于广东省原纪委书记朱明国来说,当他明白“有人监督是福”时,自己已经身陷囹圄。中纪委正在播出的“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详细披露了这一幕。(新华网1月8日)世界上从来没有后悔药,铁窗囹圄也不相信眼泪。朱明国“监督是福”的落马哀鸣,虽可说是“其言也善”,只可惜是“为时已晚懊愧迟”,  相似文献   

12.
在《左传》的“徼福於 (于 )NP”句式中 ,NP是施福者 ,而非受福者。因此“徼福於敝邑之社稷”的正确训解 ,应该是“向我国的社稷之神求福” ,而不是“求福给我国的社稷之神”  相似文献   

13.
代连华 《社区》2013,(14):25-25
小时候.父亲总是教育我们“待人宽一分是福”.我们却不解其意。做起事来常常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认识其初心使命,在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以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以中华传统“福”文化内涵观照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的深化进程发现,党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美好诠释,还在具体实践中创新性地发展了传统“福”文化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处繁荣的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所以闽南人社会(连带地包括由闽南移民组成的台湾福佬社会)不像客家人社会那样重农抑商、带有原始淳朴性,而是呈现复杂多元以及某种封建的“烂熟”性特征,如贫富阶级分化严重,封建大家庭呈衰颓崩溃之势,但福佬人重视商贸、善于经营管理的特长值得肯定。福佬社会还有好巫信鬼和帮派械斗等风气,以及如巨石下的小草般在边缘、逆境、卑微中韧性坚持和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福佬社会的上述特征及其民性特点,在台湾小说中得到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欧洲近代小说的先驱:笛福伍厚恺欧洲长篇小说取得与史诗和戏剧同等的地位,而且逐渐成为近、现代文学的主要类型,应该归功于18世纪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一批小说家。在这一批先行者中,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1660-1731)享有“小说之父”的赞...  相似文献   

17.
西周文献中的"福"是考察早期人文精神建立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铭文保留了"福"由宗教概念逐渐人文化的演变脉络。周初彝铭中的"福"以事神致福为框架,聚焦以祭祀规范获得神佑的含义,围绕"福"的宗教内涵存在一个庞大的概念群。西周中期以降,随着世族的形成与周人政治经验的积淀,西周贵族在铭文中先后累加了以型效祖先威仪、履行政治规范求福的论述,"福"生发出以德求福的人文意蕴,逐渐演化为统合西周宗教规范与人文规范的论述结构。求福规范的双重内涵在春秋时期裂解为"事神致福"与"以德求福"的论争,在战国时期以后成为了中国哲学幸福思想的经典命题。  相似文献   

18.
英国小说家笛福的作品,一向以冒险经历和斗争精神闻名于世,但其彰显出的殖民主义烙印,同样广受学界关注。以批判性的视角,从历史成因、表现形式和社会影响三个维度,对笛福文学作品中的殖民主义烙印进行全新的体系构建和理论探究,以期促进对笛福作品实现全面、客观、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扬州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一个独特地域性符号,福祠因其祭祀性、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性、建筑空间的视觉引导性及砖刻的艺术性等特质而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古民居福祠总体上依据中国传统建筑立面装饰形式,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三段式装饰。在装饰纹样的选用上,传统吉祥纹样与祭祀纹样和谐共存是福祠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福祠与宅园合一的整体布局一道,彰显出扬派建筑的质朴与从容,具有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极高的地域审美文化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样本。诠释扬州古民居福祠装饰艺术对中国当代设计的语意表达及扬州古民居保护和修缮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部新型的传记文学作品,《喜福会》的叙事具有历史性、真实性、完整性。《喜福会》对"他者"经历的叙事具有新颖的艺术特色,构成一部关于"他者"的传记文学作品,反映了"他者"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