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代的人生理想和诗歌创作风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充满苦难的世界 ,英国诗人哈代期待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融合 ,并进而使整个世界变得和谐美好。这一人生理想在哈代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深刻地体现。哈代希望结束人类痛苦、走向美好生活的创作理想在其诗歌创作中体现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哈代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显示了他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小说中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模式证明他也具有传统的父权思想。本文以苔丝这个女性形象为个案,总结出隐蔽的父权思想是哈代对女性矛盾态度的根源,因此他和他笔下的女性都注定无法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3.
哈代在小说中运用与自然平视的观察视角,通过塑造叛逆女性形象、勾勒威塞克斯沧桑变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田园意境,表达了解构传统二元论、批判欲望动力论、追求人类诗意栖居的生态哲思.这些前瞻性思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瑄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104-106
哈代强调的复杂"印象"和多角度的美学意识在<苔丝>自然观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这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作为小说的基本思想之一,"自然"作为事件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背景材料及"自然"作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本资料.在每个方面的分析中,哈代都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矛盾与复杂性.哈代的不协调的美学观点要求我们以多种矛盾的印象来把握自然,并进而迷恋其可能产生的多种意义.这也是哈代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写作风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与浪漫主义诗歌不同,哈代诗歌中的自然充满阴郁、冷漠、伤感和残酷.对人类中心主义、理性文明和疯狂欲望三者的批判构成了哈代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整体、和谐与仁爱的人文追求是生态思想发展的结果,并成为他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6.
肖曼琼 《船山学刊》2004,(2):149-151
埃伦·格拉斯哥是20世纪前期美国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出生于弗吉尼亚州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由于从小体弱多病,加上生性腼腆,她从未上过学,而是靠在家博览群书进行自学.她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她尤其喜爱英国作家的作品,受其影响颇深.1933年,她在早期作品<人民之声>(The Voice of the People)再版的序言中提到把瓦尔特·司各特的小说<清教徒>(Old Mortality)作为自己的识字课本并开始尝试写作;她还提到狄更斯对她的影响,指出:"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至少部分属于狄更斯的世界."①托马斯·哈代对她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她最仰慕的英国作家之一.她曾于1914年与1927年两次登门拜访哈代.哈代敏捷的才思,闪烁的智慧给她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她在书信中写道:"我从未见过托马斯·哈代这般年纪的人具有他那样的吸引力.这证明了一个人在越过人生之山时,才智是极其重要的."②的确,她非常钦佩崇拜哈代,她的一些作品也借鉴了哈代作品的风格、内容,其成就最大又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不毛之地>就是一部模仿哈代的作品.不过,它不是一部机械、简单的模仿作品,而是在借鉴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7.
李六珍  张磊 《兰州学刊》2009,(3):154-156
女性参与企业管理只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女性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在已有的领导力理论和研究基础上,说明了女性性别角色和领导角色之间所存在的不一致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变革型领导风格对女性领导处理该问题的意义,以及女性在变革型领导风格上所具有的优势.这有助于促进女性经理人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女性经理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1986年之后的王安忆小说转向自诉型叙事方式,以散文化的笔法把叙述人的主观感觉渗透到叙事的各个角落,营造了一个以上海弄堂文化为中心的女性世界.自由转述体的大量运用为其主要特征,本文从直接引语的完全消失、叙事人称和视点的多重转换、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错位、理想接受者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自诉型叙事方式的特点以及王安忆在叙事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女性话语自觉.  相似文献   

9.
从女主人公的命运看哈代的悲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人物形象一直是哈代在其小说中所着意刻画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哈代笔下所描绘的女主人公———游苔莎、苔丝以及淑等的悲剧命运进行分析,探讨哈代悲剧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张洁创作了短、中、长几十篇爱情小说,但几乎所有爱情故事的过程或结局都很不理想.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张洁在创作中对理想爱情的追求都绕不过崇拜、尊重、可靠和呼应这四个关键词.在张洁的文本中,这四个关键词的基本阐释和基本关系是这样的:女性对男性的崇拜是前提;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和男性在女性面前必须可靠则是基础;而男女双方的相互应答是理想爱情的最后保证.  相似文献   

11.
写实传统下的先锋实验--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实验、叙事形式、多样性风格等方面入手梳理哈代在小说艺术上的探索,认为哈代的长篇小说在写实传统下隐藏着有意识的先锋实验,并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小说实验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使哈代成为19世纪、20世纪之交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意义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哈代笔下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在他的“威塞克斯”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凸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以他笔下的游苔莎、苔丝以及淑等女性形象为对象,从性爱意识、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三方面分析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性是哈代进行景物描写和塑造主人公诗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次,哈代借音乐性来揭示主题, "主导动机"的音乐手法与小说表现的悲剧内容相一致,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再则, 哈代成功地借用音乐中的一些技巧于作品总体构思中,体现了小说叙事立场的多元化,展示主人公悲喜交织、起伏不定的生命旋律.  相似文献   

14.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威塞克斯文丛”中最经典的作品,而《喧哗与骚动》则是美国作家福克纳最喜爱和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从两部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在性别观上的异同。从共同点来说,两人塑造的女性形象都非常鲜活而生动,具有光辉和灰暗两种不同形象,符合正常女性的类别。从不同点来说。哈代的性别观流于消极,因此他塑造的女性在命运和男权社会这两座大山面前抬不起头,而福克纳的性别观则相对积极,体现了他朴素的实现公正、男女平等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小说十分关注和审视女性的命运。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小说中,虽然哈代有着浓重的宿命论思想,但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依附心理和无廉则的顺从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而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男权”意识则是女性悲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女性自立自强,特立独行,敢于对父权文化和男权主义说"不".她们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早期电影中,新女性的形象大体分为情欲型、知识型、革命型三种.新女性的出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市消费文化、政体体制的变化不无关系.中国早期电影对新女性形象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公式化、口号化的弊端,但毕竟改变了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丰富了电影的人物画廊,更主要的是给电影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康响英 《云梦学刊》2001,22(4):91-92
哈代的成名作<远离尘嚣>,在作者的悲剧思想和爱情婚姻观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并标志着其创作技巧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与浪漫主义诗歌不同,哈代诗歌中的自然充满阴郁、冷漠、伤感和残酷。对人类中心主义、理性文明和疯狂欲望三者的批判构成了哈代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整体、和谐与仁爱的人文追求是生态思想发展的结果,并成为他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19.
淑.布莱德赫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思想先进,独立自主,不受传统观念约束,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的代表。淑在小说中的经历不仅体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争取自由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规范对女性发展的严重制约。通过淑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说揭示了当时女性自由发展和社会规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批判了社会制度和固有的观念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相似文献   

20.
麦卡勒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具有男性特质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很多是作者自己真实的生存镜像.通过解读这些被社会排斥的性别身份颠覆者,可以探析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在二元对立的性别制度中,无论选择妥协还是抗争,"双性同体"的理想注定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