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在读图时代,话语霸权已经让位给图像霸权,"触电"也因之成为小说叙事拓展生存空间的文化选择,它直接导致了传统小说叙事的危机。小说叙事与图像叙事应该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艺术品格,忽视这种差异性的结盟可能就是一场自相残杀,只有恪守这种差异性,两者的结盟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创作中,情与理的合金才是真正的艺术精魂。茅盾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他能将情与理两种因素融汇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图景。而他小说的某些美中不足,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杨沫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过去对她的研究多着重在《青春之歌》的思想内容方面。本文针对过去研究中的一些缺陷,根据杨沫小说的发展,对她六十年来的小说创作道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其小说(特别是《青春三部曲》)的思想内容特点和艺术力量作了初步的探讨,对其在我国当代文学中的贡献也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自觉吸收借鉴并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比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象征、暗示、隐喻、变形、梦幻,意识流的内心独白,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现代主义的荒诞手法来为其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服务。  相似文献   

5.
传统小说创作模式中存在的承认小说是作者虚构的产物与元小说创作模式对小说虚构本质的不断揭露在程度上是不同的。进一步通过对现代元小说与含虚构因素的传统小说的比较更加深入地理解元小说。  相似文献   

6.
茅盾小说创作的母题是时代女性。茅盾从时代女性出发 ,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从而形成了茅盾小说独特的艺术世界。茅盾小说时代女性母题的形成主要是受茅盾深刻独特的生活体验、《红楼梦》的女性观和北欧神话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余华小说中重复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其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特征。重复的叙事艺术在他的小说中用的较多,也比较讲究。不断地重复使他的作品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叙事也有了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其文学价值在于,在简单与复杂的叙述突围中这一叙事手法大大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境界,在冷酷与温情中他为我们抒写了一种温情基调,在扬弃与重建中作者保持着他对艺术精神的一贯追求。余华用最简单的外在艺术形式来表现内在容量复杂的小说艺术世界,既推动了叙事的向前发展,又充分表明了他叙事艺术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8.
诗化小说有着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特质。强烈的抒情 ,意境、氛围、情调的诗意营造 ,语言和结构的诗味编织 ,均体现了诗化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诗性特质 ,而诗化小说的诗性主要来自小说家对于理想的人性和理想的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曾是西方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与交汇,这种文化形态已经逐渐地影响到我国当代文艺的发展。“小说”是展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艺术形态,新时期的文化变革所带来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变,在“小说”这种文化形态中也得到了具体的展现。因此,探讨“大众文化时代的小说艺术表现”这个论题,在我国现时代的文化背景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中国当下的一些女性创作表现出对物质消费、身体欲望的平面化、世俗化的追求,这可能导致女性重新陷入被消费的文化宿命。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中的占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古代占候术在明清小说中的种种表现。认为占候术对明清小说的结构艺术-诸如气氛渲染、伏线设置、情景描写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明清人的原始心理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让小说文本的内涵增值,作家们创造了“留白”、“续写”、“改写”、“第二人称叙述”、“结局的开放性”、“整体象征和隐喻法”、“无装订和可链接”和“接龙与互文创作”等多种让读者参与小说创作的表现形式。让读者参与文本创作的努力折射出作者与读者关系日趋平等,也体现出作家“从人出发并回归到人”的创作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小说——描写触觉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与电影、电视、绘画等视觉艺术相比较,堪称描写触觉的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可以直陈种种触觉感受,因而它拥有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拥有更多的创作自由。它可以把视觉艺术不能给予的东西让读者通过自身的体验兴发起类似的触觉感受,从而补充得更为完满甚至达到极致,这是小说的一个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前期创造社小说中多漂泊异乡的零余者的形象和闪耀着古昔中国的光芒,这一方面源自作家直接的异域体验;另一方面与中国文学自身的流变、演进相关。因此,在中国形象的建构问题上,与晚清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理想派不同,与同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反抗绝望派不同,前期创造社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显示出一种双面性:将个体化的中国人形象塑造成漂泊海外的弱国子民;而在对群体化的中国形象进行塑造时,却始终不愿面对落后、困顿的中国,而是将笔触倾注在传统中国形象的复归上。  相似文献   

15.
论影视改编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为影视传媒提供了文学剧本,影视传播所带来的巨大收益直接影响当代小说的创作。作家的创作观念和作品的主题由此发生了变化,小说的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人物对白、结构技法等都因影视的影响而出现或多或少的影视化因素,这给当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艺术上的创新,但同时,文学的阅读想象空间逐步消失,文学的传统魅力逐渐减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作家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嘉庆年间,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些新变,预兆了后来小说的发展趋势和各种选择。个性张扬和妇女解放的人文精神得到发展,对传统典雅价值的颠覆在小说中出现,也出现了按照传统价值改造小说的趋向。对于这些代表了新变趋向的小说,还是需要作进一步发掘,对于嘉庆年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也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审美现代性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文化是现代性历程中发展出的主要的文化再生产模式。在今天,这一文化借助全球化的伪装,推促了审美向日常生活的殖民,促进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程。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反思维度和批判面向;应该通过审美现代性来反思、批判被消费和审美全面覆盖的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性,揭露作为社会生活本身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揭示消费时代的日常生活表征出来的审美幻象和消费政治。  相似文献   

18.
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在我国的历史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本文试图以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学的两个基本原则之一的共同利益原则理论来阐释消费主义在我国的勃然兴起,而且消费主义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趋向、一种价值选择,是国家政策(国家意识形态)、商家、消费者个人在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媒体、尤其是广告轰炸之下,在我国历史性转型时期的特殊国情之下,在共同利益诱惑下的集体性无意识反应的一种价值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探讨了丁玲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 ,既肯定了作家对新生活的热烈讴歌 ,揭露时弊的过人胆识 ,以及剖析人物灵魂的深刻表现力 ,也分析了作家此时创作艺术价值不及思想价值的倾向及其原因 ,为今天的小说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当代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被并称为“作家们的作家”,而王小波可以说是卡尔维诺的中国传人,他们都以对创作本身的艺术追求为自觉使命。与卡尔维诺在中国文坛的接受史相近,王小波也尚未得到当代文坛的足够关注。他们内心共有的童话精神———以童心的纯净对于世界的指认和期望更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