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什么是乐活?从广义来说,平衡自我身心,与他人分享关怀就是乐活的全部意义。不过乐活对于福州来说,还显得有些生疏,何谓"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何谓"快乐生活",这个已受到国际以及国内大城市瞩目的生活概念还尚未成为福州的时尚焦点。如何生活得更优质,如何理解真实的健康生活理念,其实应当受到广泛的关注。本刊花  相似文献   

2.
受自然主义文学观影响,张资平注重从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角度观察、挖掘人的"自然性",强调人的生物本能,大胆展示赤裸裸的人性,尤其是人的动物性及性欲对人类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追求真实自然、客观展示,反对人为的"典型化"及过分的人工技巧与雕琢,强调描写的"精细与准确",力求通过自然的描绘,表现具有生命活力、血肉丰满的真实的人.对于自然主义文学观念、表现手法的自觉借鉴使张资平的创作呈现出与同时代作家迥然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反之胡编乱造、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即使文辞优美、题材新颖,也是空洞无物。如何才能符合写作中"感情真挚"的要求做到作文情真意切呢?下面几种方法值得借鉴。一、真实显情所谓"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活真实,情景具体;二是生活"仿真",形象鲜活。其要求为事情真,感情真,说真话,诉  相似文献   

4.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自古以来就是金玉良言。可是对试客而言,吃喝玩乐用,不必付费,还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又时髦又节省的"免费生活",让你找到"上帝的感觉"了吗?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翻开学生厚厚的一叠作文,总觉得学生的作文"千口同腔",内容单调,空洞无物。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6.
《伤逝》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忏悔文,而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涓生与子君的爱情亦非世俗男女之情,子君对涓生的意义更多的在于空虚中新生的希望,他们的爱情承载了五四青年们寻求新生活的理想。理想的破灭使主人公感悟"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而生活的意义依然需要寻求,需要在理想与现实,空虚与真实之间挣扎前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不仅存在以正统教化伦理为代表的"大传统",而且还存在以民间伦理为代表的"小传统".后者植根于民众生活土壤,更为真实地展示了民族伦理生活的生命律动.在搜集、整理民间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民间伦理文化的内容,是把握整个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真实面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小说《桃之夭夭》体现出王安忆创作的一种"过渡",那种更加倾向于真实而平淡的底层化与民间化的姿态,可以看出王安忆小说精神的内在转变。王安忆在文本中倾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探索女性内在的生命精神:《桃之天天》无疑是最能体现普通女性日常生活姿态的作品,这种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地母的精神"或一种关于母系生命所创造的奇迹。从"上海传奇"再到这一次真正的"上海日常",王安忆以其细腻的笔触、真实而温暖的感情、熟悉的时空与生活,又一次完成了另一种"上海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李渔的<曲部誓词>其实是以发誓的极端方式,证实了艺术创作"以虚写实"、"以幻写真"这样一条法则.其所谓"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已经意识到传奇作为戏,既有它的"寓言"性、"无实"性、假定性的一面,又有它十分真实、可信的一面.李渔的戏曲美学尽管着意虚构,但突出强调传奇创作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中固有的"人情物理",强调表现真情,并视其为创作能否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及其实践理性法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有三种解读向度:目的论;策略论;工具论。基于道德哲学的方法,诚信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存在于由三维人文纬度构成的立体世界中: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三个世界中,本体世界是形上道德真理,生活世界则被认为是最真实的世界。不过,生活世界仅是道德的作用对象,道德的作用方式决不是直接地参与和干预世俗生活,而是通过意义世界的建构,实现与生活世界的辩证互动,进而追求人的生活与人类文明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因而其作用点和作用方向是意义世界。"道"、"德"、"得",分别构成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的核心概念。"道——德——得"的价值生态,使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相贯通,由此构成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诚信的劝导,必须防止康德所担忧的"伪善"和道德的"源头性污染"。以"道"立"德",以诚养"诚",是劝导诚信之德的"应然"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幸福观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理性的人类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思考人生。在思考人生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时,一个辩证的、意义普遍的规律(存在模式)需要我们去把握与认识,即:每个自为的人生都要经历一个“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辩证运动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获得人生的意义,提升做人的价值,从而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因为人生是一个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其完善与提升须经过“自我否定”来完成;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追求的幸福必须在自我创造的人生历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针对我国青少年存在高自杀率的现状(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在学校乃至全社会推进生命教育已势在必行.文章就生命教育的概念、意义、内涵作用和实施途径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全社会必须营造"生命教育"之氛围,学校教育应积极推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道家生死观主要涵盖了贵生乐死、生死必然、生死自然、生死气化、生死齐同、不死不生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道家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系统的生死哲学和科学的生死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关于教育与生活的思想,可以说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对教育的整体性理解上对这一主题思想进行解读:教育首先表现为一种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体现出教育关怀人的生活的根本价值。当前教育改革回归生活应以此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略概括了西方的生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依据《世界人权宣言》和《世界宗教议会宣言》,指出当下生命哲学关注的重点应当是人权和生命伦理的普遍实现,强调尊重生命必须与改善人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老年工作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一是必须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为”,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为促进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出新贡献;二是必须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教”,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必须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使他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老年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地域色彩是乡土文学的本质特征,"土地"在乡土文学中既是故事展开的现实的物质背景,更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乡土作家必须立足乡土又超越乡土,才能开掘出作为人类生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乡土生活的深刻而普遍的意义。新时期的作家应以开放的姿态,从文学观念、表现内容、表现手法等诸方面广泛学习借鉴,坚持民间立场,有深度地揭示乡土中国的"乡土"、"乡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艰难曲折的嬗变,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师音乐课程的基本框架仍然是前苏联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其必然被“人本位”的课程观所取代。“人本位”的课程观充分地关注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对于当前基础课教育课程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生死观需要有新的内容,建构现阶段科学的 生死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贵" 的生死观,是赋予死亡以生命意义的生死观,是"生死两安"的生死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和科学的死亡观的统一,贯穿着对真理和信念的坚定追求.  相似文献   

20.
黄浩博士所谓的"后文学时代"与其所谓的"文学经典时代"一样是虚假的,它严重歪曲了文学生活的本相。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也许存在着一个"后文学时代",但它不是也不可能像黄浩博士所"描绘"和"规定"的那样。那它是何样子的呢?要回答这样一个吃力且不易于讨好的问题,除黄浩博士所特别看重的"理论勇气"和"历史责任感"之外,还应该尊重客观事实,依循学理要求,并且有足够的耐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