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8—1899年广东遂溪人民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广州湾地区的斗争”这个调查报告,是在中共广东省委文教部门支持下,由中国史学会广州分会发起,联合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山大学历史系、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广东省文化局组成的“广东遂溪人民抗法斗争调查工作组”写成的。这个工作组于1957年2月间出发到湛江市(旧称广州湾)和遂溪县进行了调查,在当地党委和文教部门的协助下,访问了斗争参加者的抗法老人,勘察了抗法斗争遗迹,并搜集到一些实物和文献资料。我们发表这个调查报告,主要是提供一些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情况和材料,反映这个工作组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初步看法;希望能引起史学工作者的注意,继续发掘这一方面的史料和对这一十九世纪末叶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历史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社学在1841年1849年广州地区人民抗英斗争中起着什么作用,它的性质是否起了变化,这是在广东历史学会1960年年会上被提出来讨论的一个问题。在讨论中逐渐形成了二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个时期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投降斗争,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爱国群众的自发斗争;社学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反动本质,社学在抗英斗争中,反对外部敌人仅是幌子,而反对内部“敌人”是它主要的目的。一种意见认为,社学的性质起了变化,即由原来的“兴学育材”的封建教育组织,变为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武装组织,并在抗英斗争中起了组织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州湾租借地问题,是1898—1899年湛江、遂溪抗法斗争的导火线。弄清楚法国入侵前广州湾究竟指什么地方,有助于我们准确地叙述这一历史事件和评价有关历史人物。《清史稿》、《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和一些论述抗法斗争的著作,都以为广州湾原来就是指今天的湛江港,甚至包括遂溪县所属部分陆地(例如海头)。这无疑都是根据1899年法帝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以后起了变化的地理概念。本文根据地方志书(各书均修于光绪二十四  相似文献   

4.
“广东历史资料”创刊号于本月一日出版。这一期,在现代史方面,发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海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所出版的“会场特刊”和“彭湃同志年表”。前者是一件颇有价值的资料,生动鲜明地显示了大会的状况。后者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彭湃同志的生平,为进一步研究他的革命活动和思想提供了某些材料和线索。在近代史方面,他发表了两篇有关辛亥革命的回忆录。篇幅虽然不多,还提供了某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史料。一八九八至一八九九年遂溪人民抗法斗争是广东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事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幻四十年代,清朝贵族侵入关内开始建立其残酷的民族牢狱统治后,曾遇到以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的坚强反抗。1647年,广东人民和国内许多地方的人民一样,在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王兴、赖其肖等领导下,也掀起过轰轰烈烈的抗清斗争。毛主席说:“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来解除这种压迫”。广东人民的抗清斗争,正是具有这种反侵略、反奴役的性质,因此有加以探索的必要。本文拟就当时形势与广东人民抗清斗争所起的作用以及几个领导人物的评价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以备史学界进一步研究上述诸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东人民反对英国租地的斗争,是当时广东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有关著述对这一斗争过程的叙述不甚清楚,并错误地将广州河南地方反租地斗争的年代说成是1844年,造成以讹传讹。本文就上述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1844年至1846年,英国要求进入广州城和租十三行洋馆附近及新豆栏街口,都因广东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而未能得逞。英公使德庇时便借口1847年2月佛山群众殴击数名英国侵略者的事件,于同年4月8日,率英军千余人偷入虎门,闯进省河,泊十三行附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叶的抗倭战争是中国沿海地区反侵略的爱国战争,经过十二年的长期的战斗终于获得了伟大的胜利。它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斗争的光荣传统。抗倭战争,在明史上称“倭寇之乱”,开始于嘉靖三十一年,至嘉靖四十三年胜利结束(公元1552—1564年)。在这十二年当中,抗倭战争从被动防御转到主动歼灭敌人,经过了曲折的艰苦的斗争过程。当时沿海各省如南直、淮扬(即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人民都受到倭寇疯狂的屠杀擄掠,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因此激起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斗争精神,涌现出许多反侵略战争的英雄和战士,他们挥洒热血捍卫民族利益,对倭寇进行了长期的残酷的搏斗,终于将倭寇大量歼灭,恢复了社会生产和海上的商业贸易。  相似文献   

8.
一马加,是为大家熟知的一员文坛老将,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以来,发表过很多诗歌、散文、小说。到现在,已经创作了七部中、长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是写于一九三四年的中篇小说《寒夜火种》(原名《登基前后》,载《文学导报》)。它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既写出了东北人民的屈辱与苦难,又写出了他们的反抗和斗争。并且揭示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把东北人民变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武装力量,去夺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才是东北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到黎智波、郑增发同志的《李钟珏与“团练”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说1898—1899年遂溪抗法斗争中的历史人物李钟珏,一向推行“卖国投降主义路线”,他筹办的团练是“妥协、屈辱、卖国路线的产物”,为“租让广州湾的卖国投降主义路线服务的”,因此他是个投降派。我认为《质疑》的见解并不恰当,尤其可议的是该文的论证方法。本来,路线斗争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如果不加分析地用路线斗争的概念随意套到无产阶级政党出现以前的古人古事中去,拿它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的一着”,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的,容易苛求古人,也容易把古人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后半叶,越南之所以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既是越南阮氏王朝推行卖国求荣政策,出卖越南人民抗法斗争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它出卖黑旗军的真诚援助分不开的。黑旗军原是我国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因受清朝政府军的压迫,于1866年在刘永福领导下转移到中越边境的越南保胜府一带。他们在那里保护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尔后坚持援越抗法斗争十多年,驰骋疆场,屡败法军,为越南人民的抗法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法国殖民主义者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了对越南南方的占领后,就把进攻的重点转向越南北方。1873年10月6日,法国驻西贡的殖民主义头子杜白蕾在给顺化的苏伊尔神甫的一  相似文献   

11.
韦前 《学术研究》2006,(1):144-145
诚所谓“危难时刻见精神”,广东人精神的深入讨论注定要与广东人民抗击“非典”那场史无前例的艰苦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2003年初,正是广东人民抗击“非典”斗争的重大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倡导在全省开展广东人精神大讨论。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11月,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一致确定用“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作为广东人精神的规范表述。当时参与讨论的一批专家学者,觉得很有必要对广东人精神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于是,范英、刘小敏等专家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广东人精神丛书》(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大人民抗捐抗税,反抗军阀统治的斗争中,红枪会曾经蜂涌而起,遍及大半个中国的许多农村。但红枪会是个什么组织?它的组织活动状况是怎样的?在反抗各系军阀统治的斗争中,红枪会起过什么作用?中国共产党对红枪会作过什么决议?在北伐战争中它处于  相似文献   

13.
维西教案与藏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云南爆发的维西教案,是英法帝国主义对藏族地区的殖民侵略和清政府武装镇压引起藏族人民反洋抗官斗争的必然结果,从而否定了史学界认为维西教案一是藏传佛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冲突斗争,二是四川巴塘行施改土归流引起的藏族僧众反抗这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4.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周逸群、段德昌、贺龙等为代表的湘鄂西的党组织,带领湘鄂西地区的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来的。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贯彻,军事冒险主义的实施,加上敌人强大兵力的“围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于1932年10月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15.
林凤,广东饶平县人,十六世纪下半叶活跃于闽粤沿海的一支海上武装队伍的著名领袖。他的海上活动,尤其是1574年到菲律宾驱逐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林凤的战斗轶事在东南亚华侨和当地国人民中广泛流传,脍炙人口。但是,零星散见于中外史籍的林凤生平事迹,由于长期失之整理,谬传之处颇多,加之封建统治者和西方殖民者歪曲历史诬指为“海盗”,从而使林凤海上武装活动的性质,及其与菲律宾人民共同进行反殖斗争的历史作用未得到应有的评价。本文就林凤的海上武装活动及其反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作一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们很早就懂得把音乐艺术作为教育人的工具。古今中外不少有识之士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音乐的这种作用,在古代和现代历史上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悲歌亡楚”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一九四二年,在德寇围困了教月之久的列宁格勒,饥寒交加,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真了鼓舞士气,在广播协  相似文献   

17.
西方史学界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沦陷区游击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苏联沦陷区广泛开展的游击运动是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笔下,苏联沦陷区游击运动性质、原因、规模和作用却面目全非。本文试剖析其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游击运动的性质 苏联沦陷区游击运动不是少数人在个别地方采取的自发的软弱的行动,而是在苏联党和政府有力领导下,沦陷区人民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武装反抗德国法西斯是沦陷区人民对敌斗争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夷氛闻记》的作者梁廷楠(1796~1861),广东顺德县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士绅,先后被几任两广总督邓廷桢、林则徐、祁(土贡)、徐广缙等延入幕府,与林则徐的关系尤为密切。林则徐禁烟方案,抗英斗争策略的制定,他都起了很大作用。鸦片战争之后,他亲自领导了反英人入广州城的斗争,因反英人入城斗争的胜利,清廷赏其内阁中书,加侍读衔。他博学多才,先后撰写了《粤海关志》、《海国四说》、《夷氛闻记》等书,尤以《夷氛闻记》一书最为著名。 《夷氛闻记》共分五卷。记叙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划分了战争的几个主要阶段,卷一战前,卷五战后,中间三卷述战争始末,而以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和清政府大规模用兵广东、江浙作为阶段划分的标界,这样分卷记叙,眉目既清,又比较科学,奠定了鸦片战争史基本框架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鄂豫皖苏区便衣队性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衣队全称武装便衣工作队.它是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西撤后,鄂豫皖苏区人民为适应艰苦斗争环境,自发组织,尔后得到党和红军的扶植和领导,成长壮大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对敌斗争组织形式.它活动在鄂豫皖苏区这块土地上.本文试图对党政军三种职能组织作些考察,具体分析其"三位一体"的性质,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20.
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朱杰勤教授在《历史研究》1962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十七世纪中国人民反抗荷兰侵略的斗争》的历史论文。论文根据史料叙述了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的历史经过,指出第一次侵入我国领海是在1601年,随后又相继侵犯我国领土澳门、澎湖及邻近各小岛,1624年再进一步侵占我国领土台湾。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人民的手段是极其毒辣的,除了暴力外,还利用高山族的上层分子来挑拨土著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以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