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晏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7-30
李贺诗歌中涉及了大量的女性描写,其内容之丰富,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多见。总体上李贺笔下的女性可一分为二,即虚幻世界的女性和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虚幻世界的女性又有神女和鬼女之分,其诗歌中对神女的描写形象尤为突出。袁行霈先生说李贺的诗歌"一言以蔽之,就是书写内心的苦闷。"李贺对女性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苦闷的抒发,并且大量的女性描写已经成为他抒发内心苦闷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韩大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4)
极富才情的中唐诗人李贺,在绚丽夺目的诗卷中,用自己的神来之笔塑造出一群美艳揶凄怨的女性来作为理想生命的象征.用"美女"原型来表达诗人的政治之恋,用"怨妇"群像来体现人性的真情,用"弃妇"情结展示诗人的生存境遇,用流连歌妓的方式让心灵得到放纵与补偿.李贺对女性所表示的深深同情与理解,也是对他自身命运的哀叹与诉说. 相似文献
3.
浅谈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览沈从文的小说 ,可以看到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 ,既有纯清稚嫩的少女 ,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甚至沉沦到社会底层的少妇、妓女 ,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闪烁着别样的光辉。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风貌、心理 相似文献
4.
试析《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引萍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4(4):91-94
本文从形象的整体、形泉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论证了古典小说<金瓶梅>女性形象塑造的倾向及原因.笔者认为,<金瓶梅>在女性的描写对象上,倾向于塑造市井女性;受制于作者笑笑生作为男人的性别意识和作家表现审美理想的需要,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等,<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类型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6.
孙大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5):104-107
杜牧由于其留世的女性题材诗而成为文学史上很有争议的诗人。深入探究杜牧诗歌中描写的四种女性形象,可以看出杜牧对女性的同情和悲悯,难以找到史载杜牧轻薄女性的内容。杜牧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塑造,是与其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以及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理应把文学形象的杜牧向历史形象的杜牧还原。 相似文献
7.
魏祖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3):34-37
李贺诗歌具有独特的结构方式 ,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章法跳跃 ,跌宕起伏 ;二、起结无定 ,不蹈常规 ;三、虚实错综 ,变化多姿 ;四、意脉内藏 ,连接无迹。这种结构方式为李贺诗歌开辟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前人旱已指出李贺诗中喜用啼、泣等字,但多限于局部考察,实有全面探究之必要。他大量的物之泪、鬼神之泪,彰显了一往情深、穿幽入仄的冷艳谲怪诗风;他的自我之泪、现实之泪则展示了情真意切的一面,可以供我们多维的认识诗人的风格。他的相关诗歌在泪意象的发展史上,也彰显出了长吉体式的诗艺独创性。 相似文献
9.
姚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2):90-92
从《晋书》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部颇具文学色彩的作品。它语言朴实却笔法传神,看似普通而实则逼真,人物虽着墨不多却活灵活现;从作品中我们还能一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尚清谈,对人物进行品评,使我们可以了解到魏晋时期士大夫们所标举的风度与审美趣向;同时从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中,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物群像;从细节描写上又能体会出编撰者的良苦用心,看似信手拈来却恰到好处的反应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记载神怪轶事则为作品蒙上了一份神秘色彩从而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从诸多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塑造上,体现出《晋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晋书》中的女性形象,作为《晋书》众多人物形象中的一部分,它的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及整理。 相似文献
10.
郭晓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14-17
李贺在诗作中刻意营造繁多密集、神秘诡异的色彩意象。不仅把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五光十色真实地摄录在诗歌里,使作品美丽如画、异彩纷呈,而且还善于运用色彩来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抒发感情。他诗作中的色彩描写有四大特点。第一,充分利用各种色彩之间的互补组合;第二,注意各种色彩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第三,注意对色彩词的布置安排;第四,充分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1.
傅怡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6):104-106
李贺诗歌中的女性形象颇为丰富,可从诗中建构的女性世界中去读取李贺的女性观.其女性观由三"体"合成,即感情共通之载体、情爱渴念之载体和理想生命之载体.女性成为他抒发复杂情感的理想载体,从中可以体察李贺对女性生命价值的一种认可. 相似文献
12.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将通感艺术运用最多、运用最妙的一位。他具有奇特大胆的想象力,通过直觉、幻觉,将自己激愤压抑与迷惘感伤的愁苦心情表达出来。客观物象经作者的内心体验而发生位移、变形,依作者的审美趣味和理想而重组,在这个切割组接过程中,大量想象参与了的通感艺术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广告中女性形象塑造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兰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9):219-221
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宣传,又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男本位视觉文化的特质是把男性和女性置于“看/被看”的模式中,这一模式不仅让女性成为男性目光中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甚至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符合男性欣赏标准的女性美就成为社会的女性美标准,并且不断地改造女性的审美观和对自身的认识。广告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承担着反映良好中国女性形象,展示中国女性美好品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胡淑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31-34
关于李贺诗歌之“奇”文学史上已成定论,但李贺诗歌风格之“奇”不仅具有“幽奇冷艳”、“奇崛冷艳”、“奇崛幽峭”等特色,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蕴,这一点我们从古代评点中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和例证。本文总结了十四种有关“奇”的更深层和恰切的内涵,以利更好地理解李贺诗别样的审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钟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1):136-139
王安石诗歌中刻画了西施和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和月里嫦娥、巫山神女等仙女、神女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寄托了王安石变法受压抑以及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生命情怀,体现出王安石反对红颜祸水论、注重女子幸福的进步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王天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4-15
李贺诗歌具有很浓的“富贵气”,他长于描写贵族的用香生活、宴饮生活、情爱生活和贵族妇女的生活场景。从温庭筠的词反观李贺诗歌.发现他们在具有“富贵气”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李贺诗歌的富贵气带给人一种瑰丽博艳的视觉冲击,却也有雕琢过甚的瑕疵。他笔下的富贵是一种金玉锦绣式的故作富贵,而非风神兼各的真富贵。 相似文献
18.
孙作顶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5-246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时期”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画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莎翁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 相似文献
19.
李秀民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2):44-46
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应该忠于原著,以不损害原著对人物描述的基本性格和主要事件为原则,否则不但不利于人们正确了解古典名著,而且还容易造成审美误导。 相似文献
20.
王艳艳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99-101,128
李白作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浪漫"的特质除了整体作品风格的飘逸之外,还与其大量写作女性诗歌有关。李白900多首诗中,就有100多首诗涉及到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题材意象;一是现实题材意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