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州市劳动保障部门针对灾区实际情况,实施“培训三化”服务增大培训面,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及时获得免费培训,更加有效地推进灾后就业援助。一是培训地点就近化。在培训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受灾群众暂居安置的因素,分散就近设立培训点,方便有培训意向的人员:二是培训目的定向化。  相似文献   

2.
平昌县就业局立足自身职能,整合社会资源,坚持“四下基层”,千方百计服务于抗震救灾大局。一是查灾排险下基层,先后深入到500余户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开展灾情调查,排查安全隐患,鼓励和支持他们重树信心,生产自救。二是就业指导下基层,主动深入村社及各受灾群众家中,提供适合受灾群众务工的劳务信息,引导输出劳务、转移就业。三是技能培训下基层,在受灾较重的黑水乡鸣高村、驷马镇辉煌村等地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3期,免费培训受灾群众67人。四是就业援助下基层,按照“就地就近、灾民优先”的原则,安排6名特困灾民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鼓励社区内的就业型和劳服型企业优先吸纳爱灾困难群众。  相似文献   

3.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8,(9):F0002-F0002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眉山市劳动保障局牢固树立“三自精神”,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日常工作,切实做到两不误。坚持自力更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深入区县劳动保障局、技工学校和基层劳动保障站所了解受灾情况,全力组织抗震救灾。坚持自救互助,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向灾区捐款捐物,为重灾区劳动保障系统及时送去救灾物资,积极向灾区群众提供就业援助。坚持自强不息,立足本职岗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民生工程和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4.
巴蜀短波     
南充技能鉴定工作服务企业,绵阳高度重视社保素质考核,崇州市坚持公正明执法,大英县强化现场监督确保基金安全,青羊区帮特困人员度难关,船山区强化劳动保障业务学习,巴州区强化“五心”为民服务,南部县加大民工维权力度。  相似文献   

5.
遂宁市安居区积极建立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该区在坚持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现阶段全区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和区财政的支撑水平,以保障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为目标,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实行区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推动与乡镇负责相结合、个人交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成都崇州市社保局围绕“一制五化多平台”的核心,坚持“给自己找麻烦,让群众得方便”的理念,在社保大厅服务持续优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基层实体平台和自助服务的网络平台,以群众需求和供给质量为导向,满足群众在实体大厅获得即时服务,在网上大厅获得实时服务,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得服务的需求,实践了“零距离”与“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7.
头戴安全帽.两眼密切观察山体的飞石.准确的旗语指挥过往车辆安全通过——这就是阿坝州新近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险情监测员”。在灾后重建中.阿坝州积极开发了险情监测员等13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受灾群众5136人.仅汶川县就有184名险情监测员走上了都汶公路生命线.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和生活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油市在“5,12”大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江油市劳动保障局干部职工在局党组的带领下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一面抢救群众、服务灾民,一面竭力恢复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帮助受灾基层平台重建。  相似文献   

9.
恢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险特殊政策出台后。旺苍县快速反应,积极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县上成立了灾后就业援助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部署,制定专项援助方案,按照简化程序、特事特办的工作原则,设立了“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为全县受灾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就业服务。县劳动保障部门及时调整培训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受灾群众就地就近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围绕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青白江区劳动保障局快速反应,积极应对特大地震灾害,落实就业援助,及时帮助受灾群众和失地农民实现就业自救。该局组织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分为13个组,对本区受灾群众、失地农民、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和重灾区迁至青白江区以及对口帮扶的彭州市葛仙山镇、敖平镇受灾群众的就业意愿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登记,并结合筹集的岗位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该局还开通“绿色通道”,协调用人单位提前支付返乡的灾区民工工资5万余元,涉及劳动者100余人。  相似文献   

11.
成都崇州市医保局多举措打造“银色”医疗保障体系,养力保障老年人群体医保需求。崇州市医保局积极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牢牢把握“评估、照护”两个关键环节,深入推进长期照护保险试点丁作,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目前,崇州市有1163名老人享受了长期照护保险待遇,占亨受总人数的89.5%。  相似文献   

12.
“郫县人民心系灾区群众就业援助现场招聘”活动,最近在都江堰市玉堂镇外滩社区安置点和幸福镇安置点举行。郫县劳动保障局组织协调成都现代工业港园区企业和部分用人单位,为灾区群众提供了普工、电工、车工、钳工、家政、营业员等50个工种,2000余个岗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大都包吃包住,工资待遇从800元到2000元不等。活动当天共有2200名受灾群众参加招聘会,进行就业登记428人,有33名应聘绿好食品公司的女工经面试后当即被全部录用。  相似文献   

13.
新津县金华镇现有人口1.9万余人,劳动力1.1万人.近年来,金华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天府新区西翼中心建设,创新就业“三四五”工作法(“三倾斜”:就业岗位向集中居住区群众倾斜、就业培训向“4050”人员倾斜、就业扶持向困难群众倾斜;“四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五心”服务:爱心、诚心、倾心、细心、耐心),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促进镇域群众就业,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满足天府新区新津分区人力资源供给.截至目前,全镇拆迁群众7578人,劳动力4815人,实现就业、创业4357人,转移就业率达90.5%.拆迁群众实现工资性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崇州市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的工作思路,结合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用好用活灾后重建政策,目前基本实现了“一落实”、“两到位”、“三统一”、“四覆盖”。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一年了.作为地震灾区成都市的受灾群众.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30日,全市共筹集、开发就业岗位近60万个,纳入就业援助42.1万人,组织受灾群众定向培训27.58万人,先后帮助35.3万名灾区群众实现就业,其中本地就业33.7万人,劳务输出1.6万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成都崇州市人社局坚持引才聚智并重,建强育才用才平台,优化服务保障举措,汇聚人社力量,助力崇州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促进发展的工作导向,打造"引才聚智"洼地 多措并举,推动人才资源和智力优势汇聚崇州.构建"1+N"政策体系.制定了以"崇州人才新政20条"为统揽、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人才安居资格认定办法、人才...  相似文献   

17.
巴蜀短波     
遂宁培训党员带头创业,巴中社保创建学习型组织,广元再就业救助服务活动重实效,广安区打造缝纫工劳务品牌,崇州市“土地换保障”碍民心……  相似文献   

18.
崇州市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就业领域专项改革向纵深挺进,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创业扶持、终身培训、产业联动四大机制,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到2020年,基本实现"人有稳业"。改革政府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崇州市以构建工作体系全覆盖,服务对象全方位,帮扶链条全过程为改革目标。通过"三大路径"实现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和信息化。一是打造面向各类劳动者统一规范灵活的公共就业和人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达州市渠县社保局把开展“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与“全国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提升行动”创建相结合、与“温暖人社”活动相结合、与“窗口腐败”整治相结合,将“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的“触角”延伸到为民服务上,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着力打造“五星”社保服务,做到工作成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以优质的服务指数换取办事群众的满意指数。  相似文献   

20.
巴中市劳动保障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对因灾失业人员实施就业援助。一是开发公益性岗位3557个,优先安置重灾户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二是先后举办了8场受灾群众就业援助招聘会,提供岗位1.4万多个。有38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