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里斯·叶基莫夫是俄罗斯文坛从事农村题材创作的著名作家之一,是农村题材文学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以叶基莫夫小说《治疗之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论证了在农村题材作品中,作家善于以小见大,借助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表现核心主题的创作方法。同时,剖析了作家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对社会生活中道德问题的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2.
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讲师张能泉认为:在日本文学发展历程中,利用中国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随处可见。在古代,从上山忆良的和歌到紫式部的物语、从松尾芭蕉的俳句到观阿弥父子的能乐剧本都留有明显的中国题材的印迹。明治维新以来,虽然日本社会进入了以学习和摄取西方文化为主流的时代,但是近现代作家不仅继承了古代利用中国题材创作文学的方法,而且还拓展了中国题材在文学创作中的新领域。他们利用新的文体样式使中国题材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C·P·斯诺在《两种文化及其再考察》一书中曾为我们描述过上个世纪之交在英国,同时也代表了整个西方社会发生的知识分子的分裂,以卢瑟福为典型代表的科学家集团和以艾略特为典型代表的文学知识分子集团构成了精神生活的两个极  相似文献   

4.
十年动乱的结束,中国开始了历史转折期,同时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新时期。基于中国传统的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的观念,中国作家都怀有强列的社会使命感。当一场灾难结束,人们自然地沿用文学这个传统的“工具”,倾诉并思索这历史性的悲剧。我们的作家在痛苦挣扎的梦靥中醒过来,开始抚摸作日留下的“伤痕”,谴责生活与历史的不公正,以炽烈的社会理想的激情连续了文学的昨天与今天。茹志鹃写了以揭露“四人帮”为内容的《冰灯》、《出山》,后又写了《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同题材的还有刘真的《黑旗》,《她好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的创作意义:新的人、新的世界从我国古代文学的《诗经》开始,农民的生活就成为我国文学的基本题材之一。唐朝伟大诗人杜甫、自居易等人,也怀着同情心,写过一些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诗篇,鲜明地表现了在封建统治者压迫下广大农民群众悲惨的生活景象。明朝伟大作家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以史诗般的气势反映了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的革命斗争。这部绘声  相似文献   

6.
瘟疫与人类关系密切,不仅影响社会进程还影响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状态。瘟疫是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不少世界名著都以瘟疫为背景,或者直接表现瘟疫。中世纪的瘟疫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以瘟疫为背景的名著,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倾向和宗教改革的必然。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表现世界,英国作家狄福的《大疫年纪事》则突出表达了这一倾向。法国作家吉奥诺的《屋顶上的骑兵》和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则将瘟疫与爱情同置,爱情故事在瘟疫的映衬下显得光彩夺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鼠疫》中,瘟疫具有更广泛的象征意义,面对瘟疫的不同选择突出表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7.
描写农民生活及其命运,是“五四”以来我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侧面。鲁迅就是我国一位自觉地将表现农民生活和命运作为自己历史使命的伟大作家。鲁迅通过塑造一系列农民形象,深刻提出了彻底改造国民性的问题。他的小说《祝福》、《故乡》、《风波》、《阿Q正传》等,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的高度,为我国农村题材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继之而来的是“乡土文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家族自叙传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个人经历为隐线,以家族生活为背景,从而拓展出人生与社会的画面,是《红楼梦》“自叙传”写作模式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为现代作家所继承与发展。巴金的《家》是典型的以大家庭为题材的“自叙小说”;曹禺写《雷雨》,不仅受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影响,也深受《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的影响;张爱玲是《红楼梦》迷,《金锁记》折射出《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是在心灵深处,而不在简单的笔法描摹。巴金、曹禺、张爱玲等一批现代作家,凭借“第二自我”披露出自我情感的隐秘,并以多元的人物性格折射出家族衰败的必然命运,从而带有《红楼梦》影响的自叙家族史话痕迹。  相似文献   

9.
《白牙》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中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以动物生活为题材的著名篇章。作品描写具有四分之三血统的狼“白牙”在荒野之中抗争、生长的苦难,以及后来在主人的爱的召唤下由狼变成狗的曲折经历,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现实的思考和对“文明”的呼唤。文章通过动物生活折射人类生活,表达适者生存引起的种种冲突,颇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但作家的“文明”理想及其实现方式具有过多的梦想成份  相似文献   

10.
陈若曦以她具有生长在台湾、留学美国、回归大陆后又移居加拿大和美国的“三重放逐”的传奇式生活阅历,以及70年代初以“文革”为题材创作《尹县长》等一系列小说,开了“伤痕”文学的先河,80年代在美国创作了以海外华人生活为题材的《远见》等系列小说,为大陆读者所熟悉和热爱。本文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就“时代、历史、政治、文化‘夹缝’中的海外华人群像”,“多重文化交汇下的华人心态”和“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方面,探讨《远见》对海外华文文学和女性文学艺术世界的独特价值和特殊贡献。析缕《远见》淳厚的文化意蕴和作家重塑华夏民族理想的文化和人格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11.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品运用独特而鲜明的讽刺艺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轻妙的世态速写画,塑造出一对超越时空穿透力的父子形象。文章试图从素描、意识流式幻想、国民性等三个方面对其讽刺特色所体现的现代意义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士在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以士人为题材的文学成就并不突出。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吴敬梓作为士林中人,从其不可替代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创作了《儒林外史》,使士人文学题材中内化了丰富的个人、时代和历史文化的涵蕴,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考察苏俄文学对道德题材的探索这一文学现象着手,通过对苏联作家钦艾特玛托夫的创作追求、文学理想,以及现实社会观念的嬗变等方面的论述,细致地剖析了这位当代苏联著名作家的长篇新作《死刑台》中主人公阿夫季形象本体,探讨了阿夫季本体形象所蕴藏的哲理内涵、历史深度,以及作为“现代耶稣”这一罕见道德典型出现在当代文坛的社会意义、存在价值。提出了自己一些尚不很成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流亡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同样是一种文学类型。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特定的时代精神和作家的写作心态。尤其是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变革的美国,知识分子流亡在其文学史上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流亡作家菲茨杰拉德,必然与这个时代的流亡文学浪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笔下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无论是精神上的自我放逐还是抒发对未来的迷惘状态,无不具有20世纪流亡主题的共性。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漂亮冤家》《夜色温柔》三部长篇小说描述了作为一个流亡作家在其创作道路上的得与失、寻找与回归,由青年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俄侨文学与报刊在20世纪上丰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边界》、《曙光》、《传声筒》等报刊成为俄侨文学的重要载体,《边界》更是培养了A.涅斯梅洛夫、B.别列列中等一大批俄侨作家,形成堪与欧美俄侨作家媲美的中国哈尔滨俄侨的文学力量.哈尔滨俄侨文学的题材主要分为俄罗斯题材和中国题材.俄侨报刊不仅传承了俄罗斯传统文学与文化,也丰富了中国东北文学,对加强中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周立波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作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短篇小说三十余篇。其中,有五篇是描写二十年代在上海英国租界的牢狱中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有六篇是描写延安时期生活及解放以后工人生活的作品,还有一篇是文化大革命后作家的新作。除这十几篇作品外,其它二十余篇,都是描写我国农村合作化时期湖南劳动农民的新的生活风貌的作品。这些作品与作家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一样,塑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翻了身,做了主人的劳动农民的形象。它们标志着作家短篇小说创作道路上新的显著的发展。 在这一组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作家以满腔热忱、深切热爱的心情,从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7.
荷马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古代史诗的美好典范,希腊远古文学的不朽碑石。它们以发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的特洛亚战争及其有关事件为题材,以烈热讴歌卓越挺拔的氏族贵族英雄为主题,用绚丽多采的笔触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由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向奴隶制度过渡的古代希腊社会生活面貌。两千多年来,这两部色彩瑰丽、影响深远的诗作,不但以营养丰富的乳汁哺育了无数欧洲诗人和作家,而且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一大批“沉寂”多年的作家被重新发现,特别是在当代文学大家和评论家对20世纪作家重新排列“座次”的时候,沈从文和他的以《边城》为代表的文学题材重新走上历史舞台,恢复了他在文学史中所应处的位置。本文拟在对沈从文生平了解和文本的解读前提下,对其城市作家身份的体认以及对他所写的城市生活和记忆中的湘西生活进行比较,以反映他所坚持的“人性”,以及他对故土精神家园的坚韧守护和对城市生活的不认同但又难以割舍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我校中文系于1986年12月26~27日举办了“李宽定作品讨论会”。讨论会就我省作家李宽定同志的新作《山雀儿》和包括《山雀儿》在内的《女儿家》系列小说的现代意识、传统观念、题材选择、语言结构以及作家本人的文学观、妇女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志们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小说在农村妇女解放的问题上和现代意识的表现上的成功,同时也指出了小说在语言结构上和作家生活积聚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同志还联系到贵州文学的现状,将其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大  相似文献   

20.
《赌徒吉顺》和《为奴隶的母亲》是写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典妻题材小说,依照作家的传记性材料从地域文化、个人经验、文本叙事等视角对它们进行再解读:许杰和柔石同为浙东人,相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同题材作品;从创作的无意识动机来看,两篇小说都暗含了作者对自身生活经验尤其是婚恋经验的思考;而在叙事重点和写作风格上两篇小说有些区别,这与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学交往和所受影响不无关系,他们都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但在具体的写作层面,《赌徒吉顺》受创造社尤其是郁达夫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