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社区建设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社会化是我国目前有关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推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服务,培育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是我国社区建设社会化的基本任务,这需要政府转变管理模式,从政府的统包统揽转到利用社会共同资源、实现社区建设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归属感:社区等你需多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伟  殷玲琳 《社区》2003,(3):37-37
为什么有的社区成员对发生在自己社区内随地扔垃圾、践踏草坪的现象视而不见,甚至自己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糟蹋本社区的环境?为什么有的社区成员对参加社区建设活动毫无热情,将其当做分外之事?为什么有的社区成员对居委会选举不积极参加?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社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社区成员缺乏社区意识,对社区的认同感普遍偏低。西方学者对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进行过许多研究,近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学工作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根据这些研究可以  相似文献   

3.
根据理念的不同,社区建设可分为功能性社区建设和规范性社区建设,二者差异的重要体现是社区意识维度的不同。基于中日城市社区的个案比较,探讨中日城市居民社区意识的表现特征。研究表明:中日城市居民在社区意识表现上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日本城市社区主要表现为"规范性"意识,社区重在"人-主体"的建设,而中国城市社区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意识,社区重在"物-空间"的建设;形成二者差异化表现的社区因素主要包括中日城市的社区建设基础、社区结构变动以及社区教育理念的差异等。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重功能而缺规范"的当下,日本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灾后社区物质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社区意识的有效重塑逐渐成为灾后社区重建和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以社区意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切入点,根据四川3个极重灾区的抽样调查数据,用实证研究方法,集中讨论和分析灾后社区意识重塑过程中居民社区意识水平的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在灾后社区重建过程中,由于各种具体因素的叠加影响,总体上居民的社区意识状况一般,社区意识重塑工作应持续加强和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营造安定良好的社区内外部环境;二是注重社区居民社会关系的重构和社会资本的重建;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对总体重建工作的协调指挥作用,以期为社区意识重塑的规范化、高效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村改居”社区是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中产生的。同时,传统村落居民在熟人社会基础上所产生的社会共同体意识也因生活场所的转变而受到冲击,而居民新的社区意识尚未建立,不利于社区组织运行及社区的自我发展。文章以帕特南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指出“村改居”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弱化、互惠规范失序、社会信任不足,极大降低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与参与感,使“村改居”居民的社区意识不足。提出应通过打破居民的社交隔阂、培育新型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制度建设来重建居民社会互动网络、构建新的互惠规范、夯实信任基础,从而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密切居民与社区的联结,稳固社区基础,发挥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组织运行与合作效率,促进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区意识的内涵与社会建构论的本质意涵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具有方法上的互补性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社会建构论为目前处于缺失状态下的社区意识的培育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分析视角。认为社区设施与活动、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资本及社区整合的社会建构是培育社区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摘要: 在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变迁过程中,民生问题凸现,社区教育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社区教育根植于民众,为满足社区广大成员的学习需要提供教育服务,与民生休戚相关。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需要立足民生,充分倚重百姓,扩大民众参与率,培育社区教育团体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不断提升民众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发展,逐步实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加强城市社区和谐文化构建的市民参与是建设城市社区和谐文化题中应有之义。可以从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城市社区文化价值取向、提高居民对城市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以及加强城市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关怀等四个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民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的提升,现实生活中,民众参与社区建设呈现参与率偏低、参与的能动性不高、参与方式单一、参与人员分布不均、参与领域不平衡、参与活动持续性不够等特点。可见,民众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的最为艰巨的环节。因此,要从培育社区意识、塑造公民精神,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社区自治,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建立专业化的社区工作队伍,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等途径,为居民提供更多参与社区建设的途径,进而保障居民利益,使之进一步加强与社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社区发展——现代文明的支撑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社区发展基本理论脉络的评述,指出了社区研究的应有着眼点。同时,结合现代化建设这一社区发展的背景条件,力图摆正人们对社区发展的认识,提出社区发展是构建现代市民社会,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社区发展的过程是在社区组织领导下的社区人的自觉建设过程,因此,培育现代社区意识是社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在这一前提下,社区人与社区环境的良性互动,最终会以美好的社区形象展现社区发展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本文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社区建设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并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且提出相应对策。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区管理主体单一,行政化色彩浓厚;社区建设支撑体系薄弱;社区意识淡薄,社区参与程度低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现合作治理;夯实基础建设,强化支撑体系;增强社区意识,提高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2.
康晓强 《社区》2009,(13):23-25
社区民间组织在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自治、拓展社区服务、培育社区意识、化解社区矛盾、整合社区资源、凝聚社区力量、活跃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公益方面日益凸现其独特的优势与功能。但是,由于对社区民间组织还存在着认识不一致、推动不得力、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使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科学地认识、定位、培育社区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13.
地区发展模式主要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归属感、认同感等)问题,而行动研究方法,则提供了一个实现社区意识建立和生活意义重塑的方法。本文通过北京某村改居社区工作案例,来展现行动研究方法应用于社区意识形成和生活意义重塑的过程。通过建立社区学苑,以社区教育为核心,以开设的系列课程作为联络、建立和深化群众关系的手段,达到居民社区意识形成和重塑生活意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赖朝平 《社区》2003,(15):12-12
最近,海南省委书记、省长汪啸风在海南省第三次民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让社区在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中充分发挥作用。汪啸风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一些社会职能,逐步需要转由社区来承担,这是我国基层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在近几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我们海南省来看,几年来,我省社区建设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人文精神的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的  相似文献   

15.
论社区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区精神要点有三:其一,在社区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方面,社区精神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社区成员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在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滋养下,逐步形成和优化出来的一种社区意识.其特征为一种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群体精神、自治精神、传承精神及个性精神;其二,在社区精神的功能方面,社区精神具有凝聚功能、塑造功能、整合功能及推动功能;其三,在社区精神的培育方面,应树立求实观点、价值观点、垂范观念及长期观点.  相似文献   

16.
灾后重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过渡性安置社区成员来源的广泛性和问题的多向性使重建工作呈现复杂性特征.要加快灾后以社区为本的重建进程,就必须在关注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导社区自治.在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社会工作者各方共同作用下,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建立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机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社区归属感,培育新的社区共同体,探索灾后重建中社区自治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区文化是现代社区发展的逻辑起点。社会资本从主观体验和情感需求方面为社区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在社会资本的视野下,社区文化建设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建设思路,并且对社区乃至社会治理发挥有益作用。要实现真正的社区发育,还应在社区文化建设时以积累社区社会资本、唤醒社区意识、增强社区认同为主要目标,使城市社区真正成为现代人栖息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M社区行动过程的分析,探讨社区行动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社区成员个人利益与社区整体利益之间的联系是促使社区行动生成的根本动力,并且通过社区问题、社区行动的组织者以及社区传统表现出来。根据M社区防疫行动的发生机制,提出社区建设的三点建议,即培育社区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育社会志愿者人群以及培育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9.
冯慧武  李西岭 《社区》2004,(20):22-23
经过几年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社区意识虽然有所增强,总体上看仍不能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一是社区的各项工作主要靠政府发动、组织、安排。就我们西安市的情况来说,社区目前承办的各种事务达近百项,而80%以上的工作属政府下达安排的。为了实现各项政府工作的顺畅,在我市不少社区,狭窄有限的办公场所悬挂的各种办事机构的牌子达几十块之多。个别区县甚至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开始扩容,大量农村走向了被动城市化的道路。社区精英作为城市化社区的一个重要的群体在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缘于社区精英自身角色的变化、政府的支持、社区居民的选择、精英自身的利益等综合性作用的结果;同时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适当对社区精英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规范和限制,逐步走制度化的社区治理之路,培育社区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