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22,(1):62-71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人生旅途上三座闪耀生命之光的里程碑,每一个都是他历经苦难、走向辉煌、走向圆满的纪念。三者既是时间的循序渐进,也是境界的由浅入深,而通过在儋州对大海的体验更让苏轼江湖般的人生实现了生命的升华和境界的飞跃。这短暂的时空成就了苏轼的人生辉煌,最终使之自我实现,成为中国文艺史和思想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新论--沈从文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宗元 《江淮论坛》2003,(6):108-115
旅游文化是铸造沈从文文学大师、辉煌人生之重要因素;沈氏旅游文学业绩、特点、意义;旅游生活是文学创作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命在于运动,人生在于奉献。当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正迅猛袭来时,如何正确评价老年人的重要地位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此世纪之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了跨世纪的宏伟纲领,我们应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探讨如何发展老年体育事业,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再创人生辉煌。  相似文献   

4.
四十不惑     
四十不惑龚唯平(暨南大学经济系教授)在人生的旅程中,年届四十,如日中天,既是生命最辉煌的时刻,又是由升到落的转折点。正是站在这生命弧线的最高点,既能回首看清楚过去艰辛攀登的脚印,品味出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底蕴;又能昂首展望未来的前程,鼓起余勇完成自己...  相似文献   

5.
励志短语     
《快乐青春》2014,(2):95-95
给自己一点定力,给自己一点毅力,给自己一点坚持,给自己一点勇气,给自己一点珍惜,还有什么能难倒自己?人生虽然不易,坚持得住,辉煌的明天,总在风雨过后更加给力!  相似文献   

6.
曾静 《江淮论坛》2011,(3):92-95,102
致力于抗日战争,是宋美龄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页。宋美龄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其次,组建和领导中国空军;第三,领导各界妇女支援抗战;第四,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她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台湾女作家辈出,并在文坛占有半边天的地位,其中李昂更为引人注目。她从性的角度切入生活。通过对性问题的大胆诘问,探索女性命运、探索人生、探索社会。她选择了一条坎坷之路,她不羁与无忌,她以辉煌的创作实绩,显示了一位女性作家的理性追求和思想的厚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名人张穆,一生命运多舛,生命短暂.虽历经家庭不幸、应试不幸、生活困窘的种种打击,他却在地理、书法、诗文等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将个人理想追求扎根于祖国的兴衰荣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个人自信以及追慕先贤、与善人居是张穆人生对当代大学生在逆境中成才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重庆陪都文学是抗日战争时期,驻足于重庆陪都的作家对当时国家求独立、求解放的种种思考,也是他们对于战争、社会、人生的认知方式与评价、参与方式;是这些作家在血与火的特殊岁月里创造出的文学奇迹与文学辉煌.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有利的一翼。  相似文献   

10.
厚重安徽,几多辉煌。在中国历史文化发现史上,“徽州文书”被誉为继“殷墟甲骨、秦汉简犊、敦煌遗书和明清档册”等四大发现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而现年75岁的徽州老文化人余庭光先生,则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的第一功臣”。让我们走近这位传奇人物的鲜为人知的文化人生。  相似文献   

11.
“马大哈”在生活中很常见,他们往往天真、率性,对日常生活的小事马马虎虎,甚至经常丢三落四,一会儿找不到钥匙,一会儿找不到手机。假如两个“马大哈”碰到一起,他们会眉飞色舞、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辉煌”经历,这使旁观者感到莫名其妙,他们不像是在讲马虎给他们带来的困扰,反倒把失误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其实,他们每天生活得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他  相似文献   

12.
对大多数有兴趣的人来说,认识周作大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不得不承认一个在新文化运动中有着辉煌功绩的战士的陨落,不得不承认他的附逆投敌有着内在的根据,他那曾使人景仰的人格有着他特有的虚伪面。没有必要为周作人附逆搜罗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可以索解他附逆期间的复杂表现——这就是对人生和民族的双重悲观。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校——西藏民族学院在今年9月将迎来建校50周年校庆,我为母校50年辉煌的发展历程感到非常的激动。回想起当年在母校和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同学习,同劳动,同进步的一幕幕往事,回想起几十年来民院所给予我和我的家人的巨大帮助,我内心非常的感激,母校早巳成为我人生历程中的精神摇篮。  相似文献   

14.
毛瑞芹 《理论界》2009,(9):112-113
对于中国人来说,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痛苦和喜悦、灾难和辉煌、挑战和机遇交织在一起,时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人们痛苦地思索和寻找战胜灾难迎接挑战的策略,同时也应该认真地思索和发现痛苦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因而有必要重温独具特色又倍受非议的叔本华的痛苦观."痛苦"是叔本华的生存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内容,"痛苦"不仅仅是"遭受着什么的被动性",而且是促使人看清人生本质、领悟生命意义、理解生存处境的积极力量."痛苦"是对生存意志的肯定,是一种生存的力量,先经历承受痛苦,再化解摆脱痛苦,看到希望和获得幸福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由张梅玲、徐苗青合著的《血铸华章——革命前辈的人生价值追求》一书,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弘扬正气的好书。该书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广泛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人物传记、革命前辈的回忆录等等,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从中撷选了21位具有代表性和传奇色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历程,围绕人生价值追求这一主题,从几个侧面,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卓绝、英勇献身、辉煌壮丽的人生画面。一气谈完,掩卷深思,结…  相似文献   

16.
王成 《北方论丛》2015,(6):68-74
清初文人方象瑛,以诗名著称于时。方氏出身名宦世家,家族精神对他的气质品性、为人为文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方象瑛七十多年的人生路程,有坎坷挫折,有辉煌荣耀,但始终疾病缠身。在努力为官与寂寞苦病中,坚持着游历与创作。其行迹心态,为今天了解进而理解彼时一些文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选择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当老之将至     
年龄,是一件最令人无奈的事.刚刚挥手告别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倏忽之间,鬓角就增添了白发,额头就刻上了皱纹.老之将至,意味着人生即将谢幕,生出一些惆怅当不为过. 何以排解?不承认老之将至,像居功的老牛一样反刍昔日的辉煌?万念皆休,如迟暮的佳人一样哀怨岁月的无情?我想到刘禹锡参与永贞改革失败,被贬朗州刺史时已过天命之年.事业受挫,双鬓飘霜,他既没有留恋在昔日的辉煌中居功自傲,也没有沉溺于时下的挫折里消极放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首《秋词》,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何等高昂的精神与开阔的胸襟.  相似文献   

18.
再谈学铁人     
学习铁人的苦学精神 苦学精神,就是不怕疲劳、废寝忘食、艰苦卓绝的发奋学习的精神。我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许许多多苦学的经典故事。苦学精神是珍爱人生和事业并渴求其绚丽辉煌的精神、是具有崇高人生价值观和强烈求知欲的具体表现,是人的优秀素养之一。老实说,人们的一切聪明智慧,一切知识才能,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古今中外,一切圣人先哲、英雄豪杰、社会名流,从科学泰斗到高级工匠,从艺术大师到富商巨贾,从领袖人物到军事天才,他们的才华和本领,他们的成就和成功,他们的业绩和功名都离不开发扬苦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被中国学生称为“苦七月、黑八月”的时日,不仅是考生们最难熬的日子,也同时在煎熬着他们的父母、老师和亲友们的心。每年总有多半考生落第,甚至会有悲剧发生。当人们痛定思痛时,无不为那些无谓的牺牲者惋惜,为那些糊涂的父母遗憾。 世上无处不是路,只要人去走!人生何者不辉煌,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初叶名动一时的风云人物,沈定一的人生饱受争议,时至今日仍然未盖棺论定。美国斯坦福大学萧邦奇教授的传记作品《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为我们重现了沈定一最后的,也最为辉煌的12年。本文将以此书为材料依据,站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立场上,自"网络"、"身份"、"场所"三个维度,对沈定一的功过是非进行分析判断,尝试为其提供一种更为合理的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