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湘黔桂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火灾为切入点,在民族文化与生境相互作用的视阈下,讨论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指出文化变迁涉及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变革,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化的调整适应可能具有滞后性.湘黔桂地区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震荡和不适是造成该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火灾失控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景颇族是一个直过的边区跨境特因少数民族,自然资源丰富,但其从原始社会带来的依赖集体的生存经济观念使得这个民族处于特困状态,改变这种观念的有效途径是全方位的立体教育.但边区跨境特困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不能沿循一般模式,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如政府为主体的教育投入、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扶持、高考的地区民族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政策等等.边区跨境特困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意义也不仅仅在于本民族的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边区稳定有着更为深远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宋太祖时期,经过对南方割据政权的多次征伐或招抚,川贵、湖广少数民族边区先后重新纳入北宋王朝的统治之下。统一南方后,宋太祖根据边区政治经济、民族情状和社会要求之变化等,及时损益制度,加强边区法制建设,诸多边区法令法规的先后制定和颁行,使宋在川贵、湖广民族边区的统治初步有了法制依据,并在制度上形成法律与民族政策互动统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试验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开展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和协调工作,在边区范围内实现了民主、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保证了边区的政治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建构和谐民族关系的具体路径,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而且在实践上为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成功范式.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实践以及联合少数民族上层一致抗日建立统一战线,促进了边区的民族团结;通过帮助少数民族恢复经济、扶持保护少数民族商业、积极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勤劳致富和开垦荒地,发展了边区的民族经济;通过促进边区民族教育发展、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开展了边区的民族教育;通过尊重教徒信仰自由、保护正当宗教活动、保障教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以及保护民族文物古迹,尊重和保护了边区的民族文化。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推进了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增强了边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也必然存在着两种异质伦理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我国近代文学翻译中,从政治小说到言情小说,小说类型的选择引进受到民族伦理学动机的制约;"豪杰译"等各种翻译"技术处理"方式也体现着民族伦理学的策略;而女性译者群的出现,表明中国传统伦理现开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调适.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前后,随着政治和社会变动而来的思想意识的鼓荡激扬,以及边事急迫引起的对本地社会状况的关注,使关于滇西边区边地民族与"归化"和"进化"、民族身份与民族意识、国家民族认同等观念在各种语境中得以表达、重塑.这些观念表明,传统天下国家框架内的一系列观念在近代的民族主义表达中,得到或隐或现的重述或者"重塑".另一方面,民族主义的"听众",对于民族话语也表现出自下而上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宋代法制昌明,政府十分重视以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整,对西北边区的治理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北宋西北边区处于宋夏边防,战略地位重要,民族成分复杂,对北宋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宋政府根据边防形势需要,灵活务实地实施了一系列民事经济政策和法令,调整边区蕃汉民众的经济生活,包括保护蕃民土地所有权、调控交易活动、实施禁榷律法、规定赋税征收和规制边境贸易等.这些政策和法令的实施,促进了蕃汉民众之同的经济交流,对西北边区的安宁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工作,是边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十三年间,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和边区政府的组织安排下,通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陕甘宁边区实现了民族平等,达到了民族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边区政府在民族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为我们今天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基因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人类伦理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分析基因科技的伦理意义及其对传统生命伦理观、公平观、家庭伦理观和生态伦理观的冲击.探究基因科技如何在伦理道德观和科学理性的制约下健康有序地发展,最终造福于人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西北边地社会稳定,北宋政府制定和颁布了许多相关的边区蕃民法律保护条例,其主要内容涉及经济贸易、土地买卖和生命人权等方面,前后期延续并有所变化,形成务实、时效、灵活的边区法律保护体系,反映了北宋因时而易、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对边地民族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边区蕃民弱势群体生命的珍视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晋察冀边区民众对戏剧的挚爱以及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决定了戏剧在民众动员中的独特优势。但传统戏剧已不适应民族战争的形势和需要,只有革命戏剧才能更好地动员民众拥护、支持和参与中共革命。为此,边区文艺工作者一方面改造传统剧目与剧种使其服务于战争和革命,一方面引入新剧种并积极创作演出革命新剧。边区民众对革命戏剧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并积极参与的过程,这得益于中共政权的多方引导,也与边区戏剧创作方向的转变密切相关。晋察冀边区的革命戏剧在潜移默化中对民众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政治鼓动,成为民众动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王东仓  石瑾 《兰州学刊》2010,(3):191-194
抗战时期(1937-1945)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是针对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政策。边区民族政策尽管只具纲领性,没有形成专门、系统的文本,但其模范的实践性和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提供的保障性仍使边区民族政策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解放的灯塔。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术》2007,(5)
湘渝黔桂边民族地区是武陵山区贫困片的核心区,且所处地理条件特殊,旅游资源丰富及其区域一致性的形成,使联动开发边区旅游产业成为可行且必要的途径。本文结合边区旅游发展的实际,基于不平衡发展理论,提出了边区旅游产业"点—域"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科学技术的"双刃剑"说的放大和提升,风险观念语境下科技伦理观不仅从价值层面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的"异化",而且揭示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诸多现实矛盾.这些矛盾既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矛盾,更映射出入与社会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既有赖于反思传统科技伦理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伦理关系,更有赖于建立新的科技伦理观.尽管风险观念呈现出以"批判性"见长的理论特征,但其"建设性"的维度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具体地说,风险观念语境下的科技伦理观,试图把对现代社会的政治批判与后现代伦理诉求结合起来,倡导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全球性发展责任伦理、"向社会开放"的科技伦理和科技责任伦理.这对于化解科技风险危机富于启发意义.但这种科技伦理观的后现代主义消极立场,决定了其内在的局限性.只有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可能切实解决科技风险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6.
边区农民法制教育是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边区农民法制教育从边区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平等观念,推行男女平等,第一次在中国农民的观念中种下了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的种子,培养了中国农民的规则意识,激发了广大边区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边区和谐,为当代社会主义农民法制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今天谈中华文化传统要分清民间风俗与五千年古老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之间的差异,随着时代的进展,风俗的变易是必要的。且不说陋俗应当淘汰,就如辞旧迎新的方式的改变也随着人们的知识更新而有所改变。这些并非本文所关注的文化传统。此处所谓的文化传统是指中华民族自古所传给后代的文、史、哲、艺术、科学的思想流派及伦理观。本世纪在这种文化传统的革新与继承问题上有过不少争论,回顾起来,发人深思,下面是一些近来想到的: 1.母文化与他文化之间的关系 母文化,也就是养育一个民族的、自己的文化,它从一个民族穴居时代就开始了,在历史中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边区文化创新发展经历了封闭与反封闭一系列矛盾的动态发展过程,与封闭性文化思想行为进行了有效的斗争.边区文化反封闭实践,实际上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过程、走向成熟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工业建设中,从边区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发,对边区建立在私有基础上的私营工业采取保护和扶持其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争取实现边区工业日用品的自给自足做出了贡献.边区对私营工业的政策及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进行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创作的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画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一个民族哲学思想的影响.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产物,中国画创作中的哲学思想是创作实践的客观反映.绘画观念既是社会和民族的人生观、人性观、社会观、历史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也是其哲学观的具体反映.人本,是中国画创作的哲学思想根基;道法,是中国画创作的哲学思想表现形式;空间,是中国画创作的哲学思想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