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是与边疆安全密切相关的变量。和谐民族关系建构有赖于民族之间交往的扩大,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北边疆地区而言,少数民族生计方式的现代化转型是扩大与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关键。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西北边疆地区应以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为纽带,以生产领域的民族互嵌为重点,推动民族互嵌式社会构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边疆和谐民族关系发展;以区域发展的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取代传统的"中心—边缘"的少数民族治理理念,搭建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制度平台,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边疆是地缘政治学所谓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的要冲。其安全与稳定不仅取决于我国及西北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等内部因素,周边国家政治生态及世界大国的对华战略等外部因素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及中国的和平发展,国际势力包围、限制甚至分裂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世界大国特别是美国不断强化与日、韩、澳等国军事同盟关系,从东南方向所谓"第一、第二岛链"围堵我国的同时,又以反恐等名义驻军中亚,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对中亚进行渗透,使我国处于腹背受敌态势。从国际视角分析影响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主要国际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宗教对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功能上。一方面,当宗教与社会政治体系相一致时,它就能促使其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共同信念的形成,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科学与非科学、理性与非理性、道德与非道德相对而言的复杂统一体,因此具有滞后性、敏感性、触发性,当它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互动源"和"感染源"时,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在于贫困问题,导致贫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基础教育的薄弱。教育的落后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落后又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典型的“贫困综合症”。  相似文献   

5.
试论清王朝在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民族地区以后,本着国家法制统一和从俗从宜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基本法和单行法,以朝廷名义颁布下达。这些法令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宁、发展与繁荣,也充分显示出清王朝重视民族立法的显著民族政策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我国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治理过程中,对“西北边疆”的认识与界定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最终的形成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传统封建王权国家被迫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结果,既符合我国政治地理的演变历史,也符合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此,边疆治理观念发生变化,首先在由传统“塞防为主”国防布局向近代“海防、塞防并重”的国防布局变迁中,维护西北陆权是伸张海权的基本前提;其次,西北边疆由国内地缘政治要素向国际地缘政治要素升级;第三,两个层次的“西北边疆”具有特殊重要的国防意义。至此,确定西北疆界、守卫国土成为近代以来我国作为民族国家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拥有漫长的边界线和广阔的边疆地区,因此具有治理边疆的丰富经验。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民族分布的突出特点是汉族居于中心区域,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近代以来连续不断的殖民主义侵略战争是导致我国边疆地区出现跨界民族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边疆政治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民族政治,跨界民族跨国界而居的特点使得跨界民族问题不仅会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领土主权和边疆安全,而且可能影响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因此,跨界民族问题日益成为中国边疆政治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汉代对西北边疆民族实行归义政策,归义事务有典客典属国专职管理。汉对归顺的匈奴、羌人、小月氏以及西域地区名王贵人封侯赏赐,设置属国对归义大众安置,给予归义民众田无租、市无赋的优待,要求边塞不得私自役使归义民众。汉代归义政策的实施对促进西北边疆开拓和边地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松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松是清代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学者中承先启后的人物 ,其学术上承乾嘉诸老 ,精于考证辑佚 ,又受嘉道间经世实学的影响 ,在当时学者中颇受推崇。他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克服了前代学者研究西北囿于书本的局限 ,以实地覆勘与文献考证相结合 ,著述真实可信。在其多种关于清代西北史地的著述中 ,《西域水道记》最具特色。其研究及其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西北边疆史地具有突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士林风尚,由于它兴起于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之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与传统史地研究有所不同,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从多方面对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正处于由前现代化阶段向现代化阶段转变时期 ,这是介于“传统社会”和“起飞”阶段之中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制度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克服后发展负面效应的关键途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依靠国家政权体系的力量 ,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论述了西部大开发中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因 ,分析了西部大开发给国防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人们思想观念较落后是阻碍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现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因素。导致人们思想观念较落后的因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社会大环境和历史传统以及民族自身心理素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论"贫困综合症"与西部教育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西部“贫困综合症”之症解 ,西部教育资源开发与西部经济发展相结合 ,并提出了西部教育资源开发中要更新观念 ,进行结构调整 ,培养更多西部开发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初国内外经济发展背景下,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实施产业开发、制度创新与体制转换、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政策重点转换应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6.
西部可持续开发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权威界定确立了其应有地位,预设了其"公理破缺",可持续发展"公理破缺"的改进空间引致了区域层次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区域层次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又引致了"时空公平"的区域层次性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探讨西部大开发理论模式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相当严重。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诸方面考察了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及其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呈现出逐渐加剧的态势;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近五千年来人为因素的影响力往往超过了自然因素。人类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大大加速土地荒漠化的进程,而科学的土地开发及合理的环保措施则能对土地荒漠化起到扼制、延缓、逆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西部,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科学地推进,加强地方立法是关键之一。为此,地方立法要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旨;坚持把推动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点,立足于全面提高发展水平;紧紧围绕和谐这个主题,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坚持科学行使地方立法权,推进地方法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然而人力资本流失却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流失既有自然条件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的原因——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组织管理的不规范。西部地区应当采取一系列留住和吸引人力资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国人忽略了古代西域(新疆)汉唐时期使用的几种语文——即吐火罗语与和田塞语。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些已死亡近千年的语文被发现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几代人的努力,人们重新认识了古代西域曾经存在过的辉煌文化和文明。这是我国大国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