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静 《云梦学刊》2023,(2):66-72
国际私法的本体是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具体包含冲突规范、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三个内容,兼具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国际私法的本体在“和平崛起”时代具有新的法治定位,其价值取向更趋同,法律选择方法更多元,未来发展更灵活。溯源国际私法本体,有助于指导中国国际私法制度开展立法设计和法律修订,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私法制度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间复杂的法律关系和私法的性质,决定了国际私法法律渊源的非单一性。虽然国际私法的目的是国际性的,但国际私法的法律渊源是兼具国际性与国内性的。法国国际私法的渊源分为国际渊源与国内渊源。其中,国际渊源包括条约、国际习惯和国际判例;国内渊源包括法律、判例和学说。众多法律渊源导致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因此各种渊源之间的关系和法律位阶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当条约在法国具体适用,法国法官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条文进行解释。为了避免解释成为新的造法,则需要对法官所使用的解释方法有所规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国际私法完善与发展的几个问题刘卫翔国际私法因存在不同法律文明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人民的互相交往而得以产生。在现代社会,各国之间的交往愈来愈多,不同民族的经济技术合作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处于这样一个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在七十年代末就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  相似文献   

4.
国际私法强调适用外国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另一方面又制定一系列限制其适用的制度,这种“相互抵触”正体现了国际私法矛盾统一的重要特征。21世纪国际私法应在国家利益、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和整个国际社会和谐的民商法律秩序的建立三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合理的结合点,使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历史视野中的国际私法趋同化程卫东(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2)尽管对国际私法的性质、范围和一些基本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许多分歧,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即国际私法是解决各国民商事法律纠纷中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然而一方面由于各国国际私法制度及司法...  相似文献   

6.
法律冲突是国际社会有了不同立法以后必然出现的客观社会现象。国际私法的目的和任务不是要解决、也不可能解决法律冲突 ,而是通过确定涉外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以建立和维护一个合理的国际民商事交往秩序。因此 ,法律选择的方法不是、也不应该是国际私法的唯一方法 ,在国际社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用统一实体规范直接调整的方法必然也为国际私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际私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在当代无政府状态的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际政治学界和国际私法学界对当代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下外国法的有效适用、无政府状态下私法性国际条约的有效性、无政府状态下缺乏强制力的国际私法的遵守和国际私法对维护国际秩序的局限性等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尚不够全面、深入。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益于正确认识国际私法的效用和当代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正在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法学界关于国际私法的学术讨论,也在日益深入地开展。现拟就国际私法的名称和形式,提出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 国际私法宜改称“涉外民法” 国际私法这个名称名不符实,不能反映这一法律部门的内容和特征,确有正名的必要。首先,从国际私法的词义来看,“国际”这个词使用得很不确切,因为这里所谓“国际”并不是指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而是指应调整的法律关系超出一国范  相似文献   

9.
国际私法性质的法理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明 《社会科学》2007,(8):97-104
国际私法的性质,即国际私法究竟应属于国际法还是国内法的问题,历来的争论和分歧均着眼于对国际私法规范本身的分析和研究,而问题的实质则应在法理学的层面上才能得到准确的解释。文章从"国内法"论者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对国际私法目的的认识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私法的性质应当是由国际私法的对象而不是其规范形式所决定;国际私法的目的是要对国际民商事交往当事人的行为予以制约而不是要去解决法律冲突。作者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国际私法应当是国际法性质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0.
国际私法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Internet与国际私法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作者在具体分析跨国侵权、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等三个常见的网上法律冲突的基础上 ,从国际私法的视角解析了两种不同的网上法律关系 :与Inter net有关的法律关系和Internet法律关系 ,并详细探讨了Internet对于连接点、法律选择方法、准据法、管辖权、国外送达和取证等国际私法问题的挑战 ,探讨了一些应对策略 ,最后评述了国外学者对该问题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论多元法律体系之公共秩序政策对国际私法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私法的发展轨迹,主要是围绕各国私法与多元法律体系的公共秩序政策之对立和统一的轴心波动。国际私法实体规范的范围,包括各国私法、各国专用涉外实体法、"直接适用的法"和国际民商事统一实体法。国际私法冲突的产生、国际私法实体规范的性质以及国际私法的性质均是多元法律体系的公共秩序政策矛盾作用下的结果。厘清多元法律体系的公共秩序政策对国际私法之规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李建忠 《兰州学刊》2006,(10):189-193
关于国际私法的起源,学界历来没有定论。本文从广义国际私法的角度来探讨国际私法在古希腊、罗马社会的起源问题,主张国际私法在古希腊、罗马社会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制度和理论体系,因而,也就没有形成国际私法这一法律部门和学科体系,而只是产生了国际私法的萌芽形态。  相似文献   

13.
反致问题的产生源于各国对外国冲突法效力认识的不同,而外国冲突法在多大程度上应当被适用是值得考虑的。尽管反致制度存在诸多争议,但采纳反致是国际私法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符合国际私法的目的与宗旨,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应当接受反致,但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法律适用的特殊方式而不是以普遍的制度形式予以接受。  相似文献   

14.
平等权在国际私法中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内外国法律适用的平等,内外国当事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平等,冲突规范立法中的平等权保护及通过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维护平等权。中国国际私法应进一步加强对平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国际私法适应现代国际社会发展的内在价值取向的转变,包括由内到外的冲突法律规范的变革,对冲突法律规范发展演变背后的主宰力量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以求教于立法者和执法者等相关行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重构和完善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学者们提出了所谓“趋同论”和“特色论”等不同主张。这些主张的差异,一方面渊源于它们所受到的不同哲学社会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其观察问题的侧重面不同所致。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复杂性和国际私法特殊性的认识,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应坚持“两点论”,既要具有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国际社会的一般做法,两者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应有所偏颇。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国现代国际私法中法律选择方法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是相对于19世纪及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前的传统国际私法而言的。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由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哈佛大学教授斯托雷(JosephStory)奠基,他被誉为“英美国际私法之父”,其学说是“国际礼让说”与“属地主义’咱混合产物,理论的核心内容为:一个国家在其自己的领域内享有绝对的主权和管辖权,所以一国法律只在该国的领域和管辖范围内才有效力,只有在“国际礼让”时方有外国法在内国领域内发生效力。斯托雷奠定的传统国际法理论基础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34年比尔(JosephH.Beale)报告美国《第…  相似文献   

18.
从法律价值的实现来看,国际私法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私法、现代国际私法和当代国际私法三个阶段。就价值取向而言,传统国际私法追求判决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一致性,现代国际私法追求个案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而当代国际私法则摆脱了方法和思想上的片面性,追求多元的目标和价值,——不再仅仅是一个“多元的方法”,即单边、双边冲突方法和实体方法;也追求多元的目标和目的,即从国际一致性和冲突正义,到保护国家利益和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主义——国际私法的实用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私法中法律适用、管辖权以及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三位一体,国家民族利益既是国际私法解决法律冲突、决定法律适用的核心问题,也是其实用化倾向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冲突法革命后,基于对旧有法律选择方式的批判和反思,国际私法由最初追求形式正义转向了以实质正义为价值导向,也由此产生了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国际私法中的弱者特指那些在法律选择和争端方式选择中受到限制的弱势群体,他们本应享有的权利因在合同谈判中地位不平等而难以实现,主要体现在涉外消费者合同、劳动合同和产品质量侵权案件中.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中也受到弱者保护理念的影响,但并不能明显表示出保护弱者利益的结果导向,法律操作性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立法,指出现有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以促进我国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和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切实保障弱者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