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蓉 《兰州学刊》2004,2(2):192-195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 ,包罗宏富。从胎教到母教 ;从转变“贤妻良母”型为事业型 ;从全面发展教育到独立完全人格培养 ;从培养自立意识到社会责任感 ;从开放“女禁”到男女共校等。主要成因 :一是植根于他的男女平等思想 ,二是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借鉴 ,三是长期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从受教育者,教育实施者和教育媒介三方面提出了认知机制、社会机制、领导管理机制、教育机制、保障机制、学科建设机制等可行性的实现机制,培养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部分大学生重视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追求经济高收入,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美满,由此看大学生偏重自我个体价值,而社会责任感相对缺乏.这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自律教育.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的道德精华,借鉴西方精神文明的成果.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课题.其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已超越学校教育而居首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包括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大学教师行为和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学校教育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弄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机制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辉 《理论界》2009,(6):175-176
本文从界定责任感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具有弱化倾向的现状,并进行了归因分析;探讨了从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综合教育两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欢  王海霞 《理论界》2012,(6):206-207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和核心,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对大学生党员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以往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从培训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建立新党员承诺制、开展学生党员述责测评活动、开展学生党员"动"起来系列活动、开展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社会大变革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不足的限制,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日益凸现.对此,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整合,体现了整体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大”教育理念。提高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大学生素质教育更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的内在属性.对公民加强责任感教育已成为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部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弱化的趋势,这与社会的转型、教育的缺失、制度的不健全和互联网的出现有关,要通过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调统一的公民社会责任感教育机制和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法制健全的公民社会责任感环境等实践路径来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道与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社会公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对于促进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培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和谐发展的人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小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工作,需要从教育观念、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不断增强工作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我们教育者协同社会各方,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把中小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的90后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的主体,国内外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他们社会责任感一定程度的缺失。本文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误区、学校教育的失衡、学生自身的弱点四个方面深入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培养和提高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黄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的指示精神,加强对我市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我市优良的文化传统,培养中小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精英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导致精英与平民的矛盾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弄清楚中国精英丧失社会责任感的原因,笔者认为中国精英的形成机制是导致其丧失社会责任感的根本原因.其次,中国高校的培养模式、社会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以及转型时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信仰的缺失也导致了精英社会责任感丧失.  相似文献   

15.
韩杰 《理论界》2005,(5):182-182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素质的核心,是决定其发展的“源”动力。本文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为核心内容,阐述了优秀人格、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诚信等高尚的精神境界对于提高人的思想品质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提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针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出现的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的情况,认为培养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原则,在确立90后大学生责任主体地位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教育自我的能力;在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充实和完善自我价值、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培养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建立全方位的权责体系,为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用正当的方式满足合理需要”是带有普遍性的管理和对待人的正义原则,其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促进生命发展,体现了当代正义论对人的平等尊严的维护,也由此确立了每个人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其客体在本文主要指每个公民,主体可以是国家、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官员、教师、家长以及所有公民.它要求:不压制合理需要;用理性和规范限制不合理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满足合理需要等方面.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纠正不合理需要,培育和提升人的需要境界,培养满足需要的可行能力也是应有之意.在达成这一原则的过程中公民的责任感也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作为奢侈品主要消费群体的“富二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教育引导“富二代”珍惜现有一切,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肩负起民族与社会责任,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应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把教育贯穿于实践过程中。应立法开征遗产税,促使“富二代”努力学习。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富二代”及青年人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为青少年人格独立自由成长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富一代”要充分发挥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表率作用。要鼓励“富二代”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培养他们的节制意识和为人处事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探讨(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研究中的有关理论问题,从责任感的德育学界定及社会实质,责任感的心理学界定及心理实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结构与分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个人责任感的关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标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将相关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公民伦理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伦理道德教育作为世界性的课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根据当前我国公民伦理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公民伦理道德教育应从培养公民意识(包括平等意识、主人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培养尊重他人、尊重权利和尊重公共生活准则的公共伦理态度,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并找出公民伦理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