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撒丁王国坐收加里波第解放之功而得两西西里,在萨伏伊王朝的旗帜下,基本上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关于这一历史结局,苏科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第六卷下册有着如下的评述: “加里波第本可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那不勒斯确立革命民主专政,建立共和国,并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统一整个意大利。可是,在这样一个严重关头,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加里波第,软弱性就暴露出来了。……结果……前那不勒斯王国领土并入撒丁。加里波第交出了自己的全部权力。”  相似文献   

2.
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已彪炳史册。历史地估价其民主共和国思想,是批判地继承“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否定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恰恰相反,它认为在某些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内,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仅是对封建专制的  相似文献   

3.
格言诗藏语里叫“勒谐”,意为“善言”。藏语格言诗,特别是成书于13世纪初叶的九章《萨迦格言》,极富伦理思想,它较具权威性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萨迦格言》自问世之后,即被人们视为济世箴言,作者萨班·贡嘎江村也说:“假若世间有谁人,使自己品格高尚,就应研究这本书,对症下药勤习修。”作者以他广闻博学的才识和对藏族社会各种道德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推理,阐明了  相似文献   

4.
藏族:姑娘十七要“上头” 居住在甘肃拉卜楞的藏族人民在正月初二这一天要给到了十七岁的姑娘“上头”。这时,爸爸妈妈给女儿准备  相似文献   

5.
第五章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也称作《格萨尔吉钟》即《格萨尔的故事》。它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并在藏族人民群众中流传广泛、规模宏大的一部长篇巨著。这部史诗,是以“钟侃”(故事人,即说唱格萨尔王传的民间艺人)的说唱为流传的主要形式。另外,还有不少藏文和蒙古文的手抄本和一些木刻本流传各处。藏文本流传在广大的藏族居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纳西族、裕固族等地区和尼泊尔、不丹、拉达克几个国外地区;蒙古文本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蒙古族居住地区。在国外也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等地区。《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少有的长篇英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类学家埃里克.穆格勒的民族志《野鬼时代———中国西南的记忆、暴力和空间》,对“空间”概念和“行动者”等概念做了新鉴定,对众所皆知的“文革”历史事件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用民俗模式的生活属性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对民俗整体研究有一个理论上的整体把握;将社会理论、底层历史与民俗解读有机地勾连起来,加深我们对民俗事项的阐释深度。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可能需要长时段的田野调查方法和社会理论的介入。埃里克.穆格勒的这本民族志著作《野鬼时代》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典范。对于研究当代中国的学者来说,这本著作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藏地、藏史、藏文化孕育出阿来独特的文本抒写、文化视角及其藏族情怀。穿行于汉藏异质文化之间的作家阿来,以其独特的母语思维和母语表达方式,用汉语诠释着“嘉绒藏族”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变迁。,在《尘埃落定》中,阿来对藏族环境、藏族情怀的抒写凸显得淋漓尽致。在某种程度上,阿来就是“嘉绒藏族”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在藏文文献资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建造了宏伟的大厦,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藏文目录学,使这门学科在历史文献的“类居部次”和“辨章学术”中发挥作用,成为整个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藏文目录学在藏学中的历史地位是肯定的。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求得新的发展和在保存、揭示文献资源方面具有更广泛的适应能力,还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白马藏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藏族的一部分,这是在五十年代我国进行大规模民族识别工作的基础上所确认的。到八十年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双百”方针重放异彩,民族学、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解放思想,大胆冲破学术禁区,对居住在四川之平武、南坪、松藩,甘肃之文县的被称为“白马藏族”的这一部分藏族(为叙述方便以下称白马人)的族属提出了异议,于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当时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白马人不是藏族,是我国历史上氐族的后裔,应当从藏族中划分出来,重新识别并确立为单一民族共同体——氐族;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白马人虽然在某些方面同藏族有些差异,但都是表面现象,一经深入探究,不难看出其同源异流关系,因而认为非藏族莫属。这样,这场学术争鸣由于在观点上未趋一致,且分歧较大,最终滞留在学术对垒上,  相似文献   

10.
三百多年前,巴西黑人奴隶,为了争取自由,求得解放,建立了帕马雷斯共和国,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反对殖民主义的英勇斗争。我们研究这一光辉的历史事件,对于探寻巴西这个“南美巨人”的足迹,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着神话的内容,这些神话也象其他民族的神话一样,其内容十分奇特,并且又往往与藏族人民十分信仰的宗教交织在一起。这些神话究竟说明了什么?它们同藏族的社会历史有些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以藏族“猕猴变人”神话为对象,拨开笼罩着它的宗教迷雾,探索它同藏族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出现在辛亥革命的高潮中,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诞生,同年四月一日夭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临时政府,的确是“临时”的,仅有三个月的暂短寿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宣判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的死刑,促进了民主精神的高涨,给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希望。但是,软  相似文献   

13.
剥削阶级进步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哲学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什么关系?我们不同意笼统地讲是“根本对立”的关系。这种观点只看到剥削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矛盾的一般表现,忽视了这一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我们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步的唯物主义哲学能够部分地反映或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献中,历史哲学常被区分为“实证的历史哲学”和“思辨的历史哲学”两个分支。黑格尔、斯宾格勒和汤因比是后一分支在近代的三位著名代表人物。历史哲学的这三大家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方面也很多。本文选择几个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大众化问题,实质是文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第一个高举文学通俗化大旗的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首倡文学革命的陈独秀,他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响亮地提出了“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一口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主张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响应。待到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在三十年代初,“左联”成立了,在此前后,一批革命作家发起了一场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到1932年冬天,进行了第二次讨论,论及的问题更为深入、广泛。在1934年夏天,又开展了关于大众语问题的讨论。这几次讨论,涉及到了文学与革命、文学与人民以及作家如何深入生活、向工农兵学习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尽管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言论不免片面、肤浅甚至错误,同时也存在着说得多做得少,切实的动员发动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等缺点,因此,革命的大众化的作品并没有产生多少;但是,这  相似文献   

16.
文萃与信息     
藏传佛教不宜称“喇嘛教”尚风在《西藏研究》1986年第1期撰文提出:“‘喇嘛教’一词已约定俗成,改称‘藏传佛教’或‘西藏佛教’大可不必。”对此,桑德在该刊1987年第4期提出不同看法。文章说:对“喇嘛教”这一称谓,我国整个佛教界、藏族人民和藏学界人士均早已认为不妥,且一再提出不再使用这一名称,可有人至今仍在坚持沿用。藏文和任何佛经典籍中均无此种提法,是外民族给藏传佛教起的一种带有误解性的贬称。藏传佛教从公元7世纪时即传入西藏,从那时到现在,本民族人民一直称“佛教”,而不称什么“喇嘛教”。本民族人民有教有名在前,何须旁民族标新立异改称教名在后呢?“喇嘛”一词只是一个佛教僧人的名称,  相似文献   

17.
“花儿”是甘、宁、青、新四省区回、汉、撤拉、土、裕固、保安、东乡及杂居区的藏族所共有的一种民歌形式。这一民歌形成产生以来的数百年历史,是上述各民族的劳动人民共同用汗水、乳汁哺育其成长的历史。 解放后,在全国建立的一个回族自治区,两个回族自治州,八个回族自治县,除四个自治县外,全部都在流行“花儿”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嘉绒藏族碉楼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汉文文献对高大石砌建筑"邛笼"的记载,以及嘉绒地区有关祖源的传说和对琼鸟的崇拜现象,指出嘉绒藏族视琼鸟为祖源,"邛笼"一词意为"琼鸟之巢",该含义与嘉绒藏族的族源有直接的关系,反映了嘉绒藏族的祖源记忆,并认为"邛笼"的产生早于碉楼,碉楼是在"邛笼"的基础上产生的。文中对嘉绒藏族碉楼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碉楼是嘉绒藏族先民自无字的时代传承下来的史书。碉楼是用石头书写的历史,碉楼研究是解读嘉绒藏族历史文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台刊《哲学与文化》第28卷第5期上发表文章指出:(1)文化哲学的兴起和发展是近两个世纪之事,这两个世纪对文化问题的关怀,约由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各占一个世纪。19世纪看重历史哲学,20世纪关心社会哲学。(2)历史哲学探讨文化“纵”的发展,社会哲学专注文化“横”截面的内涵。“纵”的历史哲学不但检讨过去的人类文化现象,还要设法由过去经现在直透未来;“横”的社会哲学不但要透视文化现象,还要认清文化本质,以“预测”未来走向。(3)汤恩比(A.J.Toynbee)的《历史研究》和斯宾格勒(O.Spengler)的《本…  相似文献   

20.
1920年夏,纳米尔(L.B.Namier)将施本格勒撰写的《西方的衰落》第1卷捎给了汤因比。汤因比在若干年后回忆说:“当我阅读这部闪烁着历史真知灼见的著作时……起初我想,是不是我探索的所有问题都已经由施本格勒解决掉了。”但汤因比决定,即便如此,他还是继续把自己的、同样是雄心勃勃的有关文明的兴衰的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