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法律的近代变迁有不同的表现,这是和传统法律制度的特点密切相关的.对于主要交由民间习惯和规则来加以调整的地政制度,其变迁也首先表现出其民间特性.在产权确认制度、契证管理制度、土地交易管理制度、勘丈制度中.这个特性都有集中的表现.地政制度在民间的变化为国家法律的变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钱源 《兰州学刊》2007,(10):106-110
文章主要讨论了法人人格权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前提和社会基础,以及法人人格权的性质.法人人格权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也同样不是法律上一厢情愿的拟制.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无论社会形态还是社会组织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推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法律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必须合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是矿产大区,近年来,草原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也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完善并落实相关法律、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草原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矿产开发秩序、整合矿业权及切实保障矿业权人的合法利益等手段,使矿产资源开发与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回复"三代"理想、昌明古法"精义"实际为清末法律变革的重要内在思虑,也是那次法律变革的重要出发点,变革的结果事实上令传统法制终丧其"体",但同时, 亦令到"野蛮"、"残忍"成为人所习用的概括"中律"的关键词.对于这一结局(或许尤其是后者),即使是对沈家本这样的法律变革的主持者而言,也是相当出乎意料的.清末法律变革由自信和期待出发而终至于"反失其故"的结局,单单这一颇有戏剧性的过程本身,便已极耐人寻味.尤其, 清末"法变"实际所遭遇的问题是"如何变"的问题, 它所触碰到的是法律的内在精神与其外在形式的协调这一法理学上的核心问题,即使时至今日, 这仍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明律研究本身是法律史研究中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术性问题,但在清末社会变革的特殊背景下,对唐明律的研究与评判实际上与当时的法制变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薛允升的贡献在于他意图以唐律为标准来评价明律,从而间接地批判清律.沈家本继承和发扬薛允升的批判精神,并第一次试图用西方现代法律思想来对唐明律、甚至整个中国传统法律进行评判,从而为其法律变革提供精神动力.就纯粹学术而言,他对唐明律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但沈家本首先是一个法律变革的实践家,他对学术的追求不得不让位于他对"法律救国"理想的追求.对此,我们应当持以"理解之同情"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浅析澳大利亚矿业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阳 《理论界》2010,(11):90-92
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矿产资源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澳大利亚制定了完善的矿业法律制度。本文集中论述了澳大利亚矿业立法体系,可申请矿权的土地类型,矿产资源权利体系,包括采矿资格证、私有土地进入权证、预先评估权证、探矿权、权益保留权证、采矿权证、矿区综合利用权等。最后,围绕澳大利亚矿业法律制度对我国矿业法律制度的启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保护有限的资源,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有效的途径予以防治.本文即着重从制度层面分析我国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中存在的问题,以法律制度的缺陷和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为出发点,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与法律共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对技术本质与法律本质的理论探究,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具有本质上的同质性和价值上的互补性.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对法律渗透与影响随之加强.技术规范成为法律内容;另一方面,法律对技术促进和规制,促进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现代社会,技术异化给法律提出了新问题,法律对技术的规制也使得两者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珺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4):106-108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的变化,人文主义精神的诞生以及王权的失坠和霸政的兴起,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新兴地主阶级将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以秘密专横为特征的奴隶制法律制度,并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成文法公布于众,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法律变革,揭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在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矿产交易市场的日益活跃,由此产生的采矿权转让纠纷也不断增多,类型多样.对采矿权法律性质的分析,无疑会为采矿权转让纠纷的解决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对采矿权的法律特征进行总结,并结合民法基础理论对我国学术界关于采矿权法律性质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提出将采矿权界定为特别法上的物权,物权法为特别法上物权的创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其具体内容由相关法律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1.
现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其可靠途径应是探索实践先于法律变革.各地流转探索实践施行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之出让、出租、转让、抵押等流转方式,对现行法律流转制度作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
廖建求  郑涛 《理论界》2012,(5):39-41
通过梳理现行法律制度,外资参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存在法律激励供给不足、矿业税费制度不合理。因此,优化外资参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激励供给,对外资矿业企业实行灵活增值税税率,建立具有普遍性的勘探费用税前减免机制及按照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是完善外资参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法律激励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3.
任强 《学术研究》2003,(12):72-76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迅速变革的时期,这一变革带来了新的对法律的巨大需求。法律的发展必须在维持现存秩序与协调环境变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而这些发展都离不开法律思想和法律文化的支撑,缺乏了思想与文化底蕴的法律,是不能赢得社会对它的尊重的。有鉴于此,如何为变革时期的中国法律寻求思想与文化上的资源,就成了当前理论法学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命题。这里,我们特约了三位中青年学者从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价值评判等角度对此展开论述,编辑而成这组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后回归时代,澳门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与回归前相比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上述社会条件的良性发展对法律本地化的深化提出了现实需求.澳门法本地化之路已从“形式本地化”迈向“实质本地化”.现阶段法律本地化的发展,有必要在保留澳门法特色的基础上,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深入的法律变革,重视本地化资源的建设,加强法律人才的培养,促进本地法律文化的生成及发展.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澳门法的本地化将携现代化、国际化前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农村土地制度相关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其变革应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权益,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法律主体地位应长期受到尊重,维持农村土地两权分离状态是目前的最优选择,我们应认识到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是系统工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将出现与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相结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农民身份将淡化,农村土地资本化趋势将加强,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土地生态环境立法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6.
人本法律教育观是指以人本主义思想统筹整个法律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公正的价值评判能力以及专业与相关技能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为宗旨,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实现其人格培养及个体价值的机会的法律教育理念.它要求法律教育把学生作为法律教育的本源、依归、主体、目的;它要求我们革新法律教育理念;变革法律教育方法;更新法律教学技术或技巧.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艺术跨学科研究的生成和兴起,是法学研究进入多元化时代的必然现象,也是法学研究后现代转型的直接而具体的反映,形成了其独特的研究特点与优势.法律与艺术跨学科研究经历了由多学科到交叉学科再到跨学科的推进过程.跨学科程度不断加深,在由前理论到引介理论再到自觉理论建构的发展过程中,其理论建构力逐步增强.法律与艺术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既源自法学研究的内生变革动力,也与法律发展的时代背景存在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其结构范畴.未来可预期的国内法律与艺术跨学科研究,将在判决书、解释学、人工智能、法律文化及法律教育等领域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复杂深刻的内在原因.各国政府减缓与解决金融危机的法律措施推进了监管制度和银行破产制度的变革.上述变革对国际金融法治提出了新挑战.要推进国际金融法治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法律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双方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平台,矿产资源上的优势互补赋予了双方重要的合作机会.文章就中国与东盟如何实现矿业合作提出了思路:建立矿业合作法律平台,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有效衔接,形成一套完整且符合实际情况的矿业合作规则;建立科技服务平台,提供矿业技术、矿业信息、矿业资金、矿业中介集成服务;建立互利合作信息平台,服务于矿业信息发布及良性互动;建立互利合作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平台,有效推进资源综合加工、融资及期货交易.  相似文献   

20.
法律移植是法律发展、变革和传承的规律之一,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推动或阻碍法律移植的因素本身,不论是肯定论或否定论均无法抹除法律移植的历史情结,因为法律移植的效用分析,是以法学家为主体的法律共同体对包含政治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历史考察为基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移植的历史主义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从而凸显其研究路径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