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朝官员丁忧制度主要取法辽宋。尽管现存史料没有关于金朝官员丁忧制度的完整记载,但从金朝君主的相关诏令及人物传记也可窥得一斑。在实际执行中,金朝官员丁忧大多被夺情起复,当然也有力行持服者,但官员丁忧能否终丧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由于金朝官员丁忧制度实际上取决于当朝君主的诏令,故宋朝的官员丁忧制度相对于金朝更加完善与合理。尽管如此,金朝在官员丁忧制度上自觉地向中原文化靠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学深 《西域研究》2023,(1):15-24+170
八旗制度是清代最基本的军政制度,旗下包含了满、蒙、回、汉、朝鲜、俄罗斯、安南等各族群人众。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廷旨令将新近归附的回部人众编为内务府正白旗第五甲喇第七佐领,即“回子佐领”,成为八旗体系内的一部分。随着回子佐领设置的完善,乾隆朝不仅先后派遣白和卓、刘淳、延强、刘朴四人担任佐领职位,而且在挑补教习、选宫女、额设景山官学生、增设马甲额缺等制度方面予以完善,以期让回子佐领及属众更快地融入内务府八旗体制内。这一设置过程展现出清代八旗制度的多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3.
清代监察官员考选制度 ,既总结了前代成功的经验 ,亦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对清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以及对监察官员的任选条件、入选范围、考选方法、授职程序、任内考核等方面进行探讨 ;对这一制度的利弊得失亦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伊犁驻防八旗是清代伊犁乃至新疆最重要的防务力量 ,由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满营及新满营组成。本文概述了八旗的组建、内部结构、八旗的各项制度、八旗的衰落过程。  相似文献   

5.
绥远城驻防八旗考源蒙林关于清代绥远城驻防八旗兵之来源,目前史学界多持乾隆四年(1739年)右卫八旗调防而来之说,几成定论。笔者在精心研读《清高宗实录》之基础上,认为绥远城八旗兵驻防初期民族成份繁杂,变化极大,最终于乾隆中期才形成了以京师与右卫满蒙八旗...  相似文献   

6.
八旗制度是清代的一种重要制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入关以后清代前期八旗制度的发展变化。指出了清帝为维持、改组、巩固和扩大八旗制度所采取的若干措施;揭示了该制度为清朝统治阶级服务、压迫八旗士卒的阶级属性;阐明了旗人的斗争和由此而引起的八旗制度的松驰;论述了该制度对清代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对满族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肯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它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代士人在参加科举或做官之后,不少人会经历父母丧亡的人生变故。由于受儒家孝文化的影响,汉代以来士人丁忧期间要居家守丧,不能考试、做官、交游、娱乐,加之受清代前期社会风气、学术潮流的影响,很多清代士人在丁忧期间集中精力从事学术研究。在礼学研究、历史考证等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在文学创作、讲学、课蒙、编刻书籍等方面的活动,也多与平时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满族共同体是由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旗下家奴发展而来的 ,八旗土地制度对满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清一代 ,大多数满族人民是依靠农业为生的 ,八旗土地的封建化实质上就是满族社会封建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丁忧制度在实施和惩处方面有了新的内容和严格要求,更加成熟完备,深刻关系着官员的人生命运。丁忧的利与弊,势必会造成官员思想、情感、情绪等心态的波动,产生身退辞避,或是瞻顾权衡,甚而营求己利等诸多丁忧心态。丁忧心态体现了官员为人做事的价值标准和精神境界,影响着朝堂政治、社会风气及自身和他人的命运走向,并在与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相互作用后,成为平衡国家、官员和民众之间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清代对四品以下官员实行记俸升转的办法,即按照官员任职年限,年满方可升转,因此对于"俸年"的计算就成为清代官制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按照官缺不同,记俸分为京俸、腹俸、边俸三种,在标准上有所折算。因事离职的官员,其俸年接算方式也有所不同。这一制度以时间为衡量标准,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在实际行政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多弊端:比如缺乏效率,升途壅滞等。清代为了完善这一制度,做了一些补充性规定和小范围改革。本文由清代"俸年"标准形成入手,探讨了清代官员的俸年计算方式,以及"俸满"对其仕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