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关系意义上的“中国问题”是中国何以和平地融入国际社会,其实质是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关系。百年来中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显示,中国由世界秩序的主要受害者身份向基本受益者身份转化,中国崛起需要将国家利益与国际体系、国际政治文化、世界潮流有力结合起来,东亚秩序与日本崛起是近代以来中国崛起的重要环境因素,中国崛起的方式逐渐由“革命与战争”为主变为“和平与发展”为主。理论的最新发展表明,崛起与秩序是权力、制度与认同的三位一体,但处在不平衡发展之中。目前世界秩序的特点是“全球霸权,地区均势”,世界秩序的形成快于中国崛起,中国崛起与地区崛起具有同步性。面对世界秩序,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首先维持并发展中美关系,同时也要调动欧洲因素,并注意以地区崛起重塑世界秩序,适当考虑文化崛起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塞缪尔·亨廷顿可以说是文明冲突论的始作俑者。他认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与文明内部的力量配置和文明冲突的性质分不开的。在同一种文明当中,是否有核心或主导国家非常重要,而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文明冲突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王健 《社科纵横》2014,(2):78-82
现有的程序价值理论的视角基本上从程序与实体的关系来论述程序价值,无论是罗尔斯的正义论,还是边沁的程序工具说、经济效益说总体是围绕程序与实体的关系去探究程序价值,就连程序本位说也没有完全离开结果正义性标准,即:只要程序是正义的,结果便视为是正义的。这难免导致程序价值外在性的表象。换句话说,这些理论给人们惯性的理论视角是:诉讼程序是为了什么目的。笔者试着调整研究的视角,从诉讼程序是怎么样产生这一角度,论述程序的另一价值,冲突平息与权力实现。  相似文献   

4.
行政权力作为看得见的手一直在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但行政权力如何运用才能使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事实上,行政权力之所以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一种对利益集团有益的特殊资源。我们必须对行政权力的使用进行监督与约束,包括政府在内的组织都不能无限地使用权力,必须从制度设计目标、投入产出比较等方面找出行政权力的边界。行政权力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理想的要求是更好地保障社会总体利益。  相似文献   

5.
刘国建  王灵秀 《探求》2008,(3):22-26
权力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们分析当代相关领域活动的重要对象。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共在与互动,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座架”。政治权力具有显著的序惯性与继承性,在很长时期之内部表现为强者恒强;与之相较,技术权力的序惯性较弱,但技术权力具能动性与活跃性。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有序合理的巨动是增强综合国力、促进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富  欧宗启 《社科纵横》2009,24(11):82-84
后殖民国家为何在独立之后仍然使用西方殖民语言,罗世平认为主要是语言势差和文明势差在起着作用,而与权力无关。但实际情况却是权力是语言势差和文明势差起作用的先决条件,没有权力的帮助,语言势差和文明势差的作用都是潜在的因素而已。  相似文献   

7.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04,20(6):121-125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颠扑不破的艺术规律。近年来国产电影电视剧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创作量趋于减少,作品中明显出现冲突缺失的现象,收视率降低,艺术水准提升缓慢,难以与国际化的电影电视剧市场接轨并形成良性竞争。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主要是出于政治与商业风险考虑过多,深层原因是影视管理层和观众层"文以载道"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视艺术尚未实现纯粹娱乐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寻大学学术和行政权力的结构体系及其社会、历史根源,提出基于大学的历史使命而统整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组织文化,构建和谐、高效、创新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以实现通过大学组织发挥人类创造力的组织文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赛义德的《东方学》将福柯的权力理论,具体运用于分析西方殖民主义传统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东方学"话语体系,考察了东方学的知识传统所隐蕴的西方中心主义的霸权实质,从而在当代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实践中深化了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0.
司法体制在国家纵向权力安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个国家宪政框架中的权力结构存在线性式、宝塔式和网络式三种理论模式。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网络式结构特征。联邦制和司法权在联邦制国家的权力结构中形成了立体宪政结构。联邦制中的司法权结构模式可以分为美国模式的"双轨交叉式"结构和德国模式的"多支汇总式"结构。这些对中国解决"司法权地方化"问题的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内地与香港区际法律冲突解决的观念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都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即所谓的"内地中心主义"和"香港优越主义"。本文分析了"一国两制"下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产生以及错误的观念,认为鉴于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质,应该树立法域平等观念和循序渐进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功能论社会学看来,教育共识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粘合剂,当教育共识断裂,师生冲突就发生了.师生间的教育共识分为三个层面:为社会的价值观共识规定的教育共识;分别规范着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共识;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互动中形成的教育共识.当下师生冲突之所以发生,原因就在于三个层面的教育共识都发生了断裂.教育共识的形成需要公共空间的培育,人们应以平等的身份、理性的精神参与到对教育共识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政权长期倡导的儒家“敬天保民”的治国路线终于与明朝专制君权的极端发展形成了对立。坚信儒家“内圣外王”治国路线的士大夫 ,面对专制暴政 ,仍将希望寄托于“致君尧舜”的努力。始则以经筵日讲 ,企图教育帝王修德勤政 ;再则苦口婆心谏奏劝喻 ,甚至联名抗章、集体请愿 ;三则以天变、灾变、惯例、祖制施加压力。然而这一切不仅难见成效 ,士大夫们往往因此而被贬官、放逐 ,甚至横遭杀身之祸。当忠诚与信念屡遭挫败后 ,明代士大夫逐渐走向了对专制皇权的批判和唾弃  相似文献   

14.
"完全的权力"和"绝对的权力"是现代国家主权理论最重要的理论渊源.教皇和教会在政治和法律理论领域作出创造性贡献是出于激烈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教皇英诺森三世发明了"完全的权力"论证其权力的至上性,以便在与神圣罗马皇帝和诸王的斗争中占据政治和法理上的优势;教会法学家约翰·条顿、劳伦修斯作出了有力的推动;奥斯蒂恩西斯则创造出"绝对的权力"和"普通的权力"这一重要区分系统地阐释了"完全的权力",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政治观念的走向,现代国家主权理论正是在这一理论脉络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常识中的大国地位似乎仅仅与一个国家的权力特别是与其军事权势相关,即使是综合国力论也没有超脱这种以自助能力为基础的大国认知模式,但是国际社会大国地位的获得实质上是一个大国认同的过程,它不仅考察大国的自助能力,而且考察与其能力相称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构成了"权力+责任"的大国认知模式。本文通过对责任、权力与大国三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剖析揭示了国际社会中权力与责任的对应关系,同时指出,权力与责任共同构成了大国认同的前提。中国基于自身国力的上升而逐步扩展国际责任的战略取向,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认同,也展示了中国应对国际责任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16.
常识中的大国地位似乎仅仅与一个国家的权力特别是与其军事权势相关,即使是综合国力论也没有超脱这种以自助能力为基础的大国认知模式,但是国际社会大国地位的获得实质上是一个大国认同的过程,它不仅考察大国的自助能力,而且考察与其能力相称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构成了"权力+责任"的大国认知模式.本文通过对责任、权力与大国三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剖析揭示了国际社会中权力与责任的对应关系,同时指出,权力与责任共同构成了大国认同的前提.中国基于自身国力的上升而逐步扩展国际责任的战略取向,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认同,也展示了中国应对国际责任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17.
谷延方 《学术交流》2005,2(9):112-116
英国中古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获得较大发展,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农奴摆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向城市逃亡.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使得非农产业和城市人口获得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从而为劳动力转移获得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英国是西方最早完成劳动力转移而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史的研究已逾百年,但始终是学术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在简单梳理日本国内有关明治维新性质的研究基础上,从权力的“起点”与普遍化的手段这一视角入手,重新分析明治维新的“革命性”,并尝试从近代日本的权力原理中,去探求国民未能成为实质性主权者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尼采的哲学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他竭力张扬的对欧洲哲学自古希腊以来的主流传统具有颠覆和变革意义的“权力意志”学说 ,更是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焦点。本文以对该学说的全面深刻的梳理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了尼采哲学承前启后的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