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人养鸟     
雷茜 《社区》2012,(14):10-10
人类爱鸟养鸟的历史很悠久。庄子在《至乐篇》中,有一段寓言:“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庄子指出养鸟要顺应鸟的自然本性.假如违反了鸟类的习性。即使是对鸟待以大礼,奏以国乐,飨以大餐,鸟儿还是会受到惊吓而死掉。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对养鸟之道更有独到的见解。他在给堂弟的信中。谈到他的爱鸟观:“终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笼中。何情何理?”  相似文献   

2.
刘杰 《华人时刊》2005,(12):45-48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该如何善待鸟儿……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远道而来的游客时常会发现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大群野 生鸟儿前后左右、天上地下地围绕着一个身穿保安服的小伙子,这些鸟儿有白鹭、灰鹭、斑 鸠、四喜、金翅、乌鸫……虽然它们没有被关在鸟笼里,也未被绳子拴住,但翅膀发达的它们 却没有翱翔蓝天,而是痴恋缱绻人间,始终如一且如百鸟朝王般地相伴在这位保安的左右, 与他亲密无间地穿行在南来北往的游客中间。 这些野生鸟儿本是胆小的动物,它们怎会与人类的关系这么亲近?这位小保安为什么 能如此讨得近百只不同种类野乌的喜欢、使得人鸟形影不离?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小保安,了解到了他与这些跟他形影不离的鸟儿们之间许多鲜 为人知且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鸟儿选美     
吴梦起 《新少年》2010,(7):57-58
在一座大树林里,住着一百多只鸟儿,头头叫白头翁。 一天,白头翁把鸟儿找到了一起,说:“昨天雁队带来消息,说人类正在黄山搞选美比赛,多好玩啊!我想,咱们也举行个选美大赛,选出本林子的美鸟来,好不好?”  相似文献   

4.
陈忠实 《社区》2012,(26):62-63
在乡村生活和工作的几十年里.每到公历5月中下旬的初夏时节。无论是行走在乡间土路上,抑或是坐在月光朦胧的自家小院里,都会听到“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的鸟叫声。在乡村叫得上和叫不上名字的诸多鸟儿中。最让人亲切的鸟叫声,莫过于这种被乡人称作“算黄算割”的鸟儿了。  相似文献   

5.
一只鸟模仿另一只鸟的样子,站在鳄鱼锋利的牙齿上跳跃、舞蹈。鳄鱼没有片刻的犹豫,上下牙轻微一合,这只鸟就成了鳄鱼送上门的美餐。这只鸟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另一只鸟,可以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同样为鸟,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另一只鸟,名叫鳄鸟。死去的鸟儿有所不知,鳄鸟是鳄鱼的“牙签”。鳄鱼是水域中凶猛的动物,然而它与鳄鸟却是一对好朋友。牙齿是鳄鱼的冷兵器,而鳄鸟给予鳄鱼的承诺正好在于“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鳄鱼一顿饱餐之后,便躺在水畔闭目养神。鳄鸟见状,就成群飞来,啄食鳄鱼口腔内的肉屑残渣。犹如进入幽暗下水道的水…  相似文献   

6.
军子 《社区》2008,(17):36-36
在新疆天山一些杏无人烟之地,竟然真的存在着先人们在史书上记载的“鸟鼠同穴”的稀奇事。 鸟叫山灵。是一种类似于百灵或云雀之类的鸟儿;鼠叫黄鼠,体形大约比鼬要小,比田鼠要大。  相似文献   

7.
鸟的象征     
《新少年》2010,(11):41-41,45
大家都喜欢鸟儿吧?看到鸟儿展翅蓝天,人们就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鸟,不少国鸟还有象征意义呢。  相似文献   

8.
在陶诗“鸟”意象中,高鸟、羁鸟、归鸟最能反映出陶渊明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高鸟”象征他追求与进取的少年时代,“羁鸟”象征他形迹拘役的13年出仕生活,“归鸟”则代表他淡泊闲逸的田园生活.这三类“鸟”意象体现出了诗人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生命价值取向:少年时期的他充满理想与抱负,立志要大展宏图;步入仕途的他看到官场的黑暗,在期待与彷徨中追寻退隐的自由;晚年的他追求真朴,崇尚自然,终于找到自己灵魂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9.
尹西林 《北京纪事》2010,(3):101-103
从你争我夺到共同温饱 天还未亮,鸟儿们就飞来了,窗外响起一片急促的鸟叫声,有的鸟儿在理直气壮地叩击纱窗,像在吆喝主人立即把食送来。从此,我再也不能睡回笼美觉了,而是为麻雀清粪,铺报,刨饭,倒水。我劳累半生,难得盼来了退休,现在却沦为了鸟的仆人。  相似文献   

10.
小时侯,家在农村,院子里有一排杨树,每逢夏天,整天能听到许多鸟儿在树荫里鸣叫。喜鹊啦,麻雀啦,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鸟的叫声,很是热闹。碰巧也有鸟儿来树上做窝。那时候,似乎鸟儿特别多,也没有什么禁止捕鸟之类的说法,时常能见到大人不知从哪里逮了鸟儿来哄小孩子玩,增添了孩子许多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看鸟     
乡下的土地总是被乡亲们种得满登登的,花生、大豆、谷子、高粱、玉米、地瓜等等,把地挤得喘不过气来。天气一转凉,作物都开始“上浆”了。这时节高兴的不光是农民,鸟儿们也高兴,可以随便地吃露天筵席了。于是,人们便让没啥正经活儿的小孩子们看(kān)鸟,不让鸟儿糟蹋粮食。乡下的鸟很多,但这阵儿主要防的是“家贼”。“家贼”就是现在叫的“麻雀”。顾名思义,这种家伙很贼,成天在南北二屯飞来飞去,专门钻进谷子地、高粱地、糜子地里。这几种作物一入秋就把果实高高地举着显摆“,家贼”最容易吃到嘴。父亲在村南的岗上种了谷子和高粱,这两样…  相似文献   

12.
妥协的意义     
魏晓彦  张君燕 《社区》2014,(23):24-24
林则徐发现女婿刘齐衔终日沉迷于逗鸟、遛鸟,而荒于学业,很是失望。当初林则徐果断地将长女嫁入寒门,就是看中他聪敏好学,现竞如此玩物丧志。问缘由,女婿说:“您老不是教导我要学会妥协吗?艰难的学业让人生畏,我决定妥协了。”林则徐随意说道:“这只鸟还挺听话,愿意待在笼子里呀。”  相似文献   

13.
读陶渊明的话,残们发现诗人特别钟情于松、菊、云、鸟等自然景物,它们屡见于诗人笔下,尤其是对于鸟,描写的次数更是远远超过松、菊和云,除有六首专门咏鸟的诗篇外,《陶渊明集》(速铁立校注本)中涉及到鸟的诗句还多达四十余处。这是一个饶有兴味而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只要将这些诗篇和诗句集中起来加以排比和审视,不难发现,原来在这些鸟儿的身上,部分别融合了诗人一生的思想情停。诗人与鸟同乐,文与乌同代。可以说,陶渊明诗中的鸟,无一不是诗人思想的物化反映。诗人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艺术手法,十分成功地营构出别具艺术…  相似文献   

14.
百科探秘     
《阅读与作文》2008,(11):56-56
鸟儿靠羽毛保温御寒,可是它们的脚上虽没有羽毛,全部赤裸着,也不曾听说,鸟儿的脚给冻坏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鸟儿腿脚上的血管排列十分巧妙,动静脉相互交织,并紧紧挨靠着,构成一个网络。动脉里的“热”血流向腿以下的部分时,在这网络里将大部分的热量转移给了流回来的静脉里的“冷”血。这种天然的对血液的“预热”作用,使鸟儿保持了身体主要部分的体温,  相似文献   

15.
贾依依 《百姓生活》2014,(12):33-34
爱鸟,18年前搭救被困冰面的鸟儿2014年3月的一天,江城吉林市松花江上,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一派万物即将复苏的景象。这天中午,在长白岛的江边上,脸膛黢黑的任建国带着一袋玉米粒,正在喂鸟儿。这是今春鸟儿们和任建国告别的午餐,它们一边尽情地进食,一边叽叽喳喳,好像在和任建国话别。鸟儿们吃饱了,任建国挥手目送它们腾空而去,深情地对鸟儿说:"咱们金秋时节再相见!"  相似文献   

16.
再次,我们看《诗经》里描写周王朝及其祖先兴起的历史.这些诗篇,有的具有神异色彩,有的是夸耀功德,但实际上保留了一些母系氏族社会的面影,描写了周部族与外族的斗争以及周王朝的兴衰过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大雅·生民》写周代始祖后稷诞生的奇异及其对农业的贡献.他是姜嫄“履帝武敏歆”,因之“载震载夙,载生载育”,而“时维后稷”的.所以姜嫄不敢养他,把他抛弃,但弃而不死,是:“诞置之隘巷,半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讦,厥声载路.”接着写他种各种庄稼,是“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搞(禾遂)(禾遂),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也总是有问必答。 小孩中有一个调皮鬼。有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他双手捧着那只鸟,然后招来一群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去耍弄一下那个老太太,好不好?我先问她手里有什么,当然她会说有只鸟。  相似文献   

18.
翻开《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不难发现散文的叙述主人翁是第一人称“我”,而“我”常常化为天真稚气的山村儿童。贾平凹散文中对儿童心理、言行的叙写,逼真传神,又各有特色,给文章平添了情趣。 《鸟窠》中“我”觉得白杨树上的鸟儿很寂寞,于是把树上的鸟窠搬到磨坊门口,想与鸟儿作伴。鸟飞回来看到树上无窠叽叽喳喳叫着,“我”大声地说:“窠在这儿,窠在这儿!”人鸟语不通,“我”的叫喊当然召不回鸟儿,但这些叙写十分真实地刻划了天真、纯洁的童心,既使人感到可笑,又令人觉得可爱。 《天上的星星》开头写道:天刚黑,我们孩子们才在家捉起迷藏,大人就来烦了,大声呵斥!“只好慑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后来,看到漫天满空的小星星闪闪发亮,天空十分热闹,孩子们又“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孩子们的活泼、淘气,大人的威严,跃然纸上,真切动人。  相似文献   

19.
以前我以为这世界上有种鸟从一开始就会飞,直到它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现在才知道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去过,那鸟儿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阿飞正传》  相似文献   

20.
通假字拾诂     
1.翼通(翼辶) 《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翼如”,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端好。”邢昺疏云:“谓疾趋而进,张拱端好,如鸟之张翼也。”朱熹集注用邢昺说。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当快走的时候,姿态的端整美好好象鸟儿舒展翅膀一般。”邢昺说增“张拱”二字来解释“翼如”,说是如鸟张翼,于义未安。“翼”应通“(翼辶)”。《说文·走部》:“(走翼):趋进,(走翼)如也。”《广韵·职韵》“(走翼)”字注同,足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