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杨炳珑 《社区》2014,(1):10-11
“政治是为弱者存在的’,只有为政府和居民之间搭建好一座桥梁,抓好社会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建设发展。如果没有这样一座桥梁,工作就会很被动,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社会代价。这座桥梁,我认为就是社区社工队伍。”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委副书记沈裕谋与记者交流社会建设时说。  相似文献   

2.
海边的小城     
在这个海边的小城市里,天空喜欢下雨。 尤其是空气湿润的五月,家家户户的阳台上总是腻着一层肮脏的黏液,汪出一种令人不爽的光亮。霉菌和爬山虎一类的藤蔓喜欢这样的天气。霉菌是白色的,一两天之内会迅速地膨胀发育,长成指甲盖大小的蘑菇状的菌体,肥硕得令人惊讶。  相似文献   

3.
山西寺庙戏场建筑研究--戏台位置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 ,与之相应 ,山西的戏场建筑数量多、价值高。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从戏场建筑的功能特点出发 ,阐释了山西传统寺庙戏场的布局特点 ,论述了戏台和山门之间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
爬山虎的梦     
在学校西边的墙壁上,长着许多爬山虎。下课时,我最喜欢到那儿去看爬山虎。那儿的爬山虎春天是嫩绿色的;夏天是翠绿色的;秋天是火红的;到了冬天是五彩缤纷的。刚下课,我又来到了爬山虎的对面,细细的品味,墙壁上爬山虎仿佛是一幅精美的彩图,把墙壁装饰得光彩夺目。这时,我的心里这样想:“爬山虎是怎样爬在墙上的呀?”好奇心促使着我让我走到了爬山虎下。我轻轻翻开密密的树叶,‘原来,爬山虎的脚是一个圆盘,用吸盘吸住了墙壁,我用力一拔,可它始终掉不下来,可见,爬山虎的脚有多么大的力量呀。后来,我使出全身力气,终于拔下了一小块,定睛一看,吸…  相似文献   

5.
爬山虎     
《阅读与作文》2007,(6):38-39
在屋檐上、围墙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碧绿碧绿的爬山虎。爬山虎的叶子密密麻麻,片片朝上,经历着风风雨雨,遮挡着火辣辣的阳光。看着它,你们一定会产生许多疑问:它为什么叫爬山虎?它是怎样爬上高高的墙壁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爬山虎,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6.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 ,兴盛不衰。与之相应 ,山西的传统戏场建筑数量多 ,价值高。在山西戏场建筑发展史上 ,元代 (1 1~ 1 2世纪 )是第一个高潮 ,该时期戏场建筑型制初步成熟。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剖析了山西元代戏场的建筑形式、空间特征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教研背景:上学期,宁海县教育集团举行了第二届求真、求美,绽放个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爬山虎的脚》。它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中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明清河西卫所建置的确立完善,汉族民俗文化在河西一带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尤其河西一带神庙戏场的建设发展具有独特的时空特征。明代至清中叶前,河西神庙戏场建设时间大多在卫所建置以后,空间上集中于卫所中心地域。晚清随着河西由边疆变为内陆腹地,卫所基层乡村的神庙戏场蓬勃发展起来,这对民间祭祀空间的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梦想都是一座房子,只要你认定了要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并坚持不懈地去建筑,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要忘记为房子去添砖加瓦,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自己梦想的房子。  相似文献   

10.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 ,极其兴盛。与之相应 ,山西的传统戏场建筑数量多 ,价值高。在山西戏场史上 ,清代又是最辉煌、最普及的时期。就全国来说 ,山西也是留存至今清代戏台数量最多的地区。这些戏场的建筑型制和建筑艺术颇为成熟。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了山西清代戏台在中国戏场建筑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 ,同时结合实地调研成果介绍了形态各异的山西清代戏台 ,剖析了其建筑形式、空间特征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鸟窝的启示     
在一次聚会上,有位朋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说是有一只住在山上的鸟与住在山下的鸟,在山脚下相遇。山上的鸟说:“我的窝刚搭好,参观参观去吧。”山下的鸟跟着去了,一看,什么鸟窝?不就是在光秃秃的石缝里放着几根干草吗?周围既没有树荫,也没有花香,甚至连根爬山虎都没有。  相似文献   

12.
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城市,士人与市民阶层文化趣味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衍生出一种雅俗交融的戏场格调,在此语境中产生了李渔的戏曲叙事观念。李渔对戏曲审美意蕴的主要要求是"机趣","机趣"的突出特点是机智诙谐而意味深长,它融合了文人的才情与市民的智慧,是晚明文人重"趣"的人生态度与文化趣味在戏曲理论中的表现,反映出新的时代文化特征。李渔自觉地在戏曲创作中追求"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格调,将机智和才情隐藏在诙谐中,滑稽笑闹消解了现实世界的紧张与沉闷,精心结构的故事在戏场散布欢快,实现了文化心理的公共交流。  相似文献   

13.
冯小军 《社区》2013,(32):9-9
眼前是一座残破的古庙配房,房脊上零星地长着野草。庙堂不阔,地上落满了灰尘,墙上挂满了蛛网。一面木格子的窗户没有糊纸,一扇关不严的破门斜挂着,门和门框足有二尺的空隙。  相似文献   

14.
商亮 《21世纪》2011,(1):65-66
罗藤堡是这样一座城市:如果你是个孩子,你会爱上这座城市,因为她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不是孩子,你也会爱上这座城市,因为到了那里你就会变成孩子,那儿就是你童年时梦想过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5.
颧(上)     
《阅读与作文》2008,(11):21-23,20
在一个小村子最后面的一座房子上,有一个鹳的窝,鹳妈妈和自己的四个孩子住在里面。孩子们伸长了脑袋,翘起带着黑点的喙,因为他们的喙还没有变红呢。旁边不远是鹳爸爸,他一个人站在屋脊上,笔直地挺立着。他收起一条腿,好让自己在站岗放哨的时候不至于太无聊。人们会以为他是木头刻的,因为它站着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16.
吴太平 《金陵瞭望》2006,(19):47-47
看过一则故事,说一位女记者到外地采访.时间很晚了.前不着村后不靠店.只好借宿于一座寺庙。方丈把女记者带人一间客房:“施主可在这里安歇。”女记者将室内打量了一番.腼腆地说:“这门没有门闩。”“阿弥陀佛”.方丈双手合十,意味深长地答道.“没有门闩有‘心闩’,‘心闩’也是闩。”  相似文献   

17.
袁瑞 《今日南国》2013,(7):63-64
曹操陵墓:真假争论何时休 2009年,“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质疑声也此起彼伏。有史籍记载,曹操生前曾设72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而其中究竟哪座是真的,哪座是假的,目前尚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8.
观察的乐趣     
肖铭 《新少年》2024,(3):14-15
<正>记得教完《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告诉我:老师,长时间的观察真有用!若没有坚持观察,我们不可能发现爬山虎的脚向上爬以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学生的表述令我感到欣喜,同时也想趁热打铁,继续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当看到窗台上有盆朱顶红冒出花苞,我想到办法了。第二天,我抱着那盆朱顶红来到教室。  相似文献   

19.
蔡恩泽 《社区》2002,(10):12-13
在扩大内需、营造现代化气氛的名义下,一些城市的古老街巷和古朴民居正被成片地拆掉,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扶摇高耸的银楼商厦,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城市个性正在逐渐磨灭。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已面目全非,杭州西湖景观正被逐年蚕食。有关专家认为:城市的繁华在于个性的张扬,没有个  相似文献   

20.
英瑛 《成才与就业》2009,(21):24-25
张铎一家三口都是新上海人。六年前,他们舍弃了在江西省南昌市的良好生活条件,怀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人生的共同追求来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没有亲戚,没有朋友,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一家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父母在市重点中学教书,张铎在复旦附中就读,三年前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高档住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