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自然法?自然法就是正义和自由,是根据自然本性的要求规定的法律。自然法要求达到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的统一,其本质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统一。它具有理性价值、正义价值和法律价值。自然法在整个法学思想发展中有三种重要作用:一、原则化,即为制定法提供一个道德原则和标准,以指导和约束人为法的制定和实施;二、正义化,即为制定法提供一种价值理性的正义性基础;三、推动性,即推动法律思想和法律规范的发展,创造新的法律和新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周琪 《社区》2008,(14):52-52
规则应当被遵守,但规则应当是合理的。规则的目的是为所有的人提供便利。为此,规则应顺应人的本性、引导人正确行为,而不是违背人的本性对其进行强制。  相似文献   

3.
人道主义的追问是一种思想的冒险:因为追问人道主义意味着要追问人的本性,而追问人的本性就必须从形而上学对人的规定着手。对于形形色色的人道主义的形而上学特性,海德格尔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批判,从而显现出人的本性:人是存在的邻居。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是一种需要通过人类本性倾向即人的理性知识去加以发现的不成文法.自然法思想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张扬人的理性.因而,存在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要求和目的,并能够通过实在法使其具体化并得到补充的自然法,而这种自然法可以通过人类理性探讨予以发现或者设计,从而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达到人类道德的理想目标,这便构成了自然法意义上刑法哲学的理论基础.这样,自然意义上的刑法哲学的合理内核则是在人性分析的基础上关注超越了社会的规范性秩序的具有普遍性和自治性的刑法的一般命题和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5.
奥古斯丁在反佩拉纠主义系列论文中,围绕"人有无罪的可能"和"人必然犯罪"这两个论题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一种不同于希腊化思维的可能性观念,即在上帝的可能与神所择定的可能。他开辟出从可能性出发理解现实性的思路,对希腊化哲学的中心概念"自然-本性"予以解构和重新赋义。而当代基督教宗教哲学家普兰丁格的偶态形而上学理论与奥古斯丁的可能性辨析,在思想出发点与深层结构上,具有诸多相互发明之处。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本性是什么?本文通过三个层面的分析,即通过哲学与时代、哲学与阶级、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的分析,论证了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是哲学的本性,否定了“思辨性是哲学本性”这一种说法,弘扬了传统哲学关于哲学本性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代道德哲学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是自然法。自然法首先不是一门法学科学,而是道德哲学。这种道德哲学最早在欧洲大陆第一个“自然法和国际法教席教授”普芬道夫的《自然法和国际法》第一、二卷中得到了系统的阐发。但普芬道夫的自然法阐释在莱布尼茨那里评价完全是否定的,为了准确把握他的历史地位,我们以莱布尼茨对霍布斯和普芬道夫的自然法阐释之批判为核心,考察自然法究竟是上帝意志之表达还是事物自然本性之规定,以此展开对近代早期道德哲学一段为现代道德哲学奠定基础和方向的学术史争论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重对神的报恩。天地、祖先、圣贤的图像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秩序之中,可使人超越当前现实世界,又可使心灵不陷溺于对超世的想象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在纯宗教心灵观照下的不脱节。因此唐君毅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家的超越智慧涵盖了西方的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9.
人性问题是个最为源远流长、争论不休的难题。作为一般科学术语的人性概念与伦理学范畴的人性概念并非同一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概括不能否定伦理学意义上的性善、恶论的理论价值;从德性上探讨人性与人的本性对国家制度设计与国家治理模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节俭标准,大致可划分为节乎本性的生存标准、俭不违礼的政治标准、量人为出的经济标准和节己济人的道德标准等四类。对中国古代的节俭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并批判继承,对于在新形势下确立合理的节俭标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指导人们的消费行为以及对其行为进行正确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哲学的本性就呈现出异常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但是哲学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即人的问题。同样,人的存在也呼唤着哲学。今天哲学发展越来越远离人的现实世界,相应的人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要促进入的和谐发展,首先就是要回归哲学的人性化的本性,其次,要拿起哲学的武器,对人的发展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进而找出切实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古典以来对人的动物性与理性的双重理解,导致自然法概念的双重内涵,这是至少自西塞罗始就是欧洲国家学说与法哲学中固定的组成部分;而人原本就有自然本性的欲望推动以及自然理性的认知能力,这也是古典哲学以及罗马法就已经阐释与分析的人的自然本性概念的双重内涵的人本源泉;霍布斯的自然法概念上袭古典亦有双重的内涵域,一方面,在被人的自私欲望所统治的自然状态中依然有“法”的存在,因而要克服人的自私欲望的推动;另一方面,尽管自然状态中存在着法,然而也依然存在着由理性所掌控的自然法则,而这样的自然法则应当成为立法的对象,由此,霍布斯认为,国家应当具有的任务就是实现自然法。本文重点探讨这一思想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是人类的一种伦理、文化传递,是对人们进行道德、品性、人文精神方面的培育。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人类自觉地将个体类化的行为、方法和过程。人的类的意义世界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前提。道德教育具有深刻的人文本性和人文精神,它以人性善为逻辑始点,以对个体的教化和培育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人类整体“人化”过程中积淀的社会性伦理为内容,造就和提升个体道德性。道德教育又是人类以文化为指导的对本体人进行“文”而化之的行为和过程,它因民族人化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切文化都是与价值相联系的,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化人”。文化通过何种方式“化人”以及在“化人”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出“人本性”的问题体现了文化价值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这便是文化价值的“人本”视阈。当下要在“化人”的过程中树立起“人本性”的终极价值指向;在具体可操作性层面上,文化“化人”之现实途径仍然离不开对“物”的依赖。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古罗马时代西塞罗与奥勒留的自然法思想与孔学天道观有会通之处,但两者貌似而神异。在本体论上,自然法有实体而孔学天道是神无方而易无体;在人生观上,自然法以人从天,是消极的,而孔学人能弘道,乃阴阳相交的活泼生机下的积极人生;在自然观上,自然法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孔学天道是参天地,育万物。因此,孔学虽不是古罗马自然法,但更适合中国之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个社会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都不是最终目的。人们不是为了效率而提高效率,也不是为了公平而追求公平,在公平和效率背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展开,显现为效率、公平及其关系。反过来,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实际处理,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实现和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作为最终判据。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道德起源学说只是考察了道德起源的某一个方面或环节而失之片颇。完善的道德起源学说,必须从道德发生学的角度全面地多层次地考察道德产生的基础及其过程,综合地把握道德起源的全部要素、过程及其环节。人类本性中的内在矛盾即生理需求与理智活动的冲突是道德起源的最深刻根源.道德的起源是由人类本性的内在矛盾冲突引起的从人与自然界的冲突再到个休与社会的冲突及其解决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发源地,自然法是由智者提出的。他们以自然这个概念为前提,提出并论述了自然法。"自然"就是真理或实在,法律和习俗规范都应有益于社会的自然本性即正义。自然法是公正的,与自然法则相违背的法律规范应当变更或废弃。自然法存在于万物之中,是高于人为法的绝对正义,制定法律应依据自然本性,它是实在法的源泉、尺度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石里克看来,伦理学的使命就是要对“善”做出因果解释。所谓“善”,就是社会要求和希望人们做的,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幸福和自我生存的行为方式。而它之所为为善的根据就在于合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与功利主义相较而言,两者都将“善”的根据置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之上,具有快主义倾向,但石里克以“社会欲望”的存在确保社会要求与个人快乐追求之间的一致性,在理论构建上更加圆融。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批评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关注的依然应该是本真意义上的"人"的主题。迫使人类远离自然的是背离了自然本性的人类,因而人类如果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必须回归人的自然本性,与其内在自然融为一体。《人民公敌》正是一部叙写捍卫人纯净的内在自然、从而建立人与社会、自然常态关系主题的剧作。斯多克芒医生与小城中唯利是图者的斗争过程经历了诉求人的自然本性、与人心的各种污染源博弈以及捍卫人的自然本性三个阶段。从深层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释读易卜生戏剧,其所包含的思想能够衍生出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