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文学概念,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陌生化的过程,是事物以崭新的面目呈现于人们的审美视野的过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又来了,爱情》中的运用,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2.
论《荒原》叙述视角上的陌生化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核心概念“陌生化”旨在分析现当代文学中“复杂化形式的手法”。而T.S.艾略特的《荒原》可谓是运用这一技巧的杰出典范。通过分析《荒原》在叙述视角上“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归纳了其在叙述视角上采用的各种“陌生化”技巧,如异化视角、全知叙述视角和叙述视角转换等,为解读这部现代主义诗歌的巅峰之作提供一种新的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聊斋志异》的“陌生化”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聊斋志异》的“陌生化”技巧安国梁“陌生化”这一术语的提出以及对这一术语作科学的界定,大概要归功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奠基人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他在论文《艺术即手法》中指出:“被人称作艺术的东西的存在,就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  相似文献   

4.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因此研究《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对全面把握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及写作风格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初步探讨了《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情节简单、主题深刻;运用象征手法;语言简洁,叙述凝练客观.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特征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形式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为“陌生化”下了这样的定义,即“艺术能使我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新鲜感是通过艺术这种形式把那些已经习惯成自然的事物陌生化而产生的”。这种习惯与陌生化的对立,按当代英国著名学者、牛津大学法语博士安·杰斐逊对形式主义的评析,不仅存在于实际语言与文学语言即文学与非文学的差别中,而且还表现在已经自然化了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传统艺术手法上并使之陌生化,使文学作品更生动,更感人。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意味着“使其陌生”,是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核心概念,它昭显了俄国形式主义的纯艺术观。以“陌生化”为基点,俄国形式主义构建了一个自主性的文学理论体系。在《高祖还乡》中,睢景臣通过陌生化的艺术处理,对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化正统和帝王权威进行了成功的颠覆,使接受主体摆脱了机械化的定势的感知模式,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体验、观照和审视历史。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关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思想。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使事物"陌生化",打破常识常规,延长审美,使人产生新鲜陌生感。《生活大爆炸》作为一部另类的情景喜剧,其艺术语言的运用独辟蹊径,别具匠心。本文从陌生化角度分析影片中的幽默语言、视听语言、造型语言等影视艺术语言的运用,深入探析其独特创新之处,阐释其偏离生活常态而产生的另类美感。  相似文献   

8.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核心概念陌生化旨在分析现当代文学中复杂化形式的手法。而T.S.艾略特的《荒原》可谓是运用这一技巧的杰出典范。通过分析《荒原》在叙述视角上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归纳了其在叙述视角上采用的各种陌生化技巧,如异化视角、全知叙述视角和叙述视角转换等,为解读这部现代主义诗歌的巅峰之作提供一种新的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源于亚里士多德,并最终由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发展而成。该理论认为,艺术的技法是使事物“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知(审美)的难度与长度,这也是文学的本质,即文学性。陌生化理论为评析《警察与赞美诗》的两个汉译本的得失提供了另一个角度:文学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要传递文学作品的内容或信息,而且应保留通过陌生化手法表现出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影响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就王蒙的“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上的多方面的继承、借鉴进行了比对分析和论述。情与政的双线交织:王蒙在构思和设置“季节”系列的主线和具体谋篇布局时,从《红楼梦》的“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结构艺术中得到启示并加以借鉴吸收;日常生活的注重和艺术直觉的崇尚:王蒙在“季节”系列的创作中受到了《红楼梦》的“善写日常生活诸事、写得津津有味”艺术旨趣的启发、感染和影响;闲笔与陌生化手法的采用:王蒙非常欣赏《红楼梦》中的“闲笔”和“陌生化”手法,并在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手法上的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时空及对象的变化而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最忌陈腐 ,作家以自己的作品给读者以全新感受 ,要求新求异 ,用“陌生化”的语言和“陌生化”的手法达到其目的。文章以《红楼梦》的艺术描写为例 ,阐释了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12.
老舍在旅英期间写成的域外小说《二马》,讲述了来自"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在英国的一段饶有意味的生活故事。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老舍的《二马》进行解读,认为在《二马》中,老舍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新奇陌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动物农场》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成名作品,这部作品以政治寓言的形式对当时的政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把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给读者。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深刻,文字浅显、明晰。被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并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以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依托,对《动物农场》进行解读,分别从故事题材、故事情节以及语言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陌生化”技巧运用在《动物农场》中产生的艺术效果。“陌生化”理论的应用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是文学性的代名词.陌生化手法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译者而言,如何看待和处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与否.以文学文本中的标记性主位结构为例探讨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具有双重审美层面,是海明威实践其创作原则的最高成就。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构置象征寓意机制,使小说内涵极为丰富,其中有作者对麦卡锡主义的否定,对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否定,以及通过“群狮”这一象征物表达对群体力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莫言小说《酒国》是一部关于酒的小说,大量运用了富于想象和感官刺激的隐喻,给读者以“陌生化”的艺术体验。葛浩文在翻译该作品时,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技巧,顺应了隐喻的认知思维方式,对小说中的隐喻性表达做了认真巧妙的处理,进而再现了原作“陌生化”艺术手法。文章以葛译《酒国》中“酒”的隐喻翻译为切入点,结合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理论,探讨葛浩文英译小说中隐喻翻译的理念和方法,以期能为小说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更好地欣赏葛译小说的翻译过程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和后现代艺术家森村泰昌都对米勒的名作《晚钟》进行了“陌生化”的处理,但二者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达利的《晚钟》实为他向超现实主义团体贡献的法宝“超现实主义物体”的一种,是用有意识来表现无意识,是对主体非理性的高扬;森村泰昌的作品则是对经典的戏仿,对传统的解构,只是其解构中有着明显的建构意识,即对当代文明的批判,这可以启发我们对后现代文化的美学特征作多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与艺术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则及其引发的艺术接受问题,指出“陌生化”在追求文学审美可感性的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和局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现代叙事理论,对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了解读,说明现代小说叙事手法的时空变异,挖掘其叙事结构的艺术特点.小说分别采用了“复调”叙述、“陌生化”叙述、“意识流”叙述、“多元”叙事的视角,以透视现代世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张颖  胡珊珊  刘妍 《新天地》2011,(12):11-11
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人在自然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被深刻反映出来。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运用生动深刻的象征手法使小说具有了很深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作品中所表现的象征艺术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