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稼祥是在苏联治病后,于1947年5月回国到达哈尔滨的,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负责指导哈尔滨市的工作。 当时正处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中共中央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已经陆续派遣十名中央委员、十名候补中央委员到东北工作。党的工作重点即将由农村转入城市,城市工作在全党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地提出来了。在东北,已经有哈尔  相似文献   

2.
<正> 今年3月日本中央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出版了《五四运动史再探讨》一书,该书的作者多数是活跃在史坛上的中国近现代史权威。该书是他们继《中国近现代史讲座》、中央大学《人文研纪要》之后的有关五四运动研究的第三次合作成果。中央大学教授斋藤道彦在该书序论中认为,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除收回山东主权以外还应当包括当时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变革;五四运动的起止时间应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到1922年,其中的收回山东主权运动应从1918年开始算起。  相似文献   

3.
<正> 臧克家的全部创作,诗与散文始终是“双管齐下”的。在现代,自是“诗压散文”;在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后,却是“散文压诗”了。作为“诗人”,他受到的关注、研究较为充分;而作为“散文家”,对他的关注、研究就显得太不够了!话头自然还得从“现代”说起。从1925年到1949年,即从作者20岁到45岁这25年中,臧克家共结集、出版散文著作7部,它们依次为《津浦北线血战记》(通讯集,1938年5月)、《乱莠集》(散文集,1939年5月)、《随枣行》(散文、通讯集,1939年10月)、《我的诗生活》(回忆录,1943年1月)、《挂红》(小说集,1947年6月)、《磨不掉的影像》(散文,1947年10月)、《拥抱》(小说集,1947年12月)。除去两部“小说”集不算,也还有5部之多。臧克家的这些“现代散文”创作,在我看来独创性强,自成一格,丰富和充实了白话散文创作的实绩,具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首先,表现在狭义的“抒情散文”自出机杼上。他擅长于“人物散文”的写作,《老哥哥》、《六机匠》、《悼》、《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拾花女》、《我的先生闻一多》、《海——回忆一  相似文献   

4.
考察毛泽东在五十岁期间第一次总结自己诗词创作的活动 ,界定这次总结起止时间为 194 1年 1月— 194 5年 ,论证总结有三方面成果 :毛泽东面对创作由高潮转入低潮 ,思考创作机理 ;面对自己走上中国共产党最高领袖位置 ,编印《风沙诗词》 ,纪念五十寿辰 ;面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共重庆和平建国谈判 ,选择《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 ,以文化力量抗衡对手。这次总结是尝试性质的 ,政治目的重于文学目的 ,为后来的四次总结开了头。  相似文献   

5.
1934年 2月 ,苏雪林先生的《唐诗概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的出版无论对苏先生本人还是学术界都是件大事 :从她本人来说 ,随着《唐诗概论》以及《辽金文学史》、《李商隐无题诗事足亦考》、《屈赋新探》的相继出版 ,她完成了由文学创作向学术研究、由文坛才女向学界泰斗的人生角色的转换 ;从学术界来说 ,《唐诗概论》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唐诗学专著 ,也是我国第一本断代诗歌史。从 1932年到 1947年这十五年间 ,此书不断重印并再版了三次 ,并被列为“国学丛书”和“新中学生丛书” ,获得了从文学史专家到中学生的广大读者面。如果联…  相似文献   

6.
桂林抗日文艺活动,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高——低——高的三个阶段,这就是前期的文艺运动形成高涨局面,中期的在低潮中坚持和发展,后期的文艺高潮的再度兴起。前后将近六年时间。划清桂林抗日文艺运动的三个时期,对于我们把握战时桂林文艺的内容和特征,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关于三个时期的起止,我取以下事件标定: 前期一九三八年十月下旬的武汉、广州失守,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救亡日报》被迫停刊; 中期一九四一年三月《救亡日报》停刊之后,一九四二年一  相似文献   

7.
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与蒋介石军队进行战略决战,毛主席亲自组织和指挥的两次大战役。从这两次战役的准备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两种军事思想、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而敢不敢进行战略决战,又是辽沈、平津战役中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根本分歧。当时,毛主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所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并纵观全局,正确地选择了战略决战的方向和战役的主攻方向。而林彪却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的立场上,用主观唯心主义去作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分析,极端害怕战略决战,极力反对毛主席制定的战略决战的伟大方针,推行了一条右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对此,我们必须予以彻底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隆中对》与夷陵之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吴夷陵之战,是三国形成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假如说官渡之战决定了北方的统一,赤壁之战形成了南北的对峙,那么夷陵之战就是最后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形势。这次战争也是我国战史上的一次名战。毛主席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都曾提到过这次战争。因此,无论就历史影响或战略指挥的角度说,夷陵之战都是值得注意的。这里,想集中说明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这次战争的发生,从蜀、吴双方政略方针看其原因何在?人们向来以为《隆中对》完美无缺,猇亭之败同它无关,是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感情用事、“忿  相似文献   

9.
日本于1907年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经1918年、1923年和1936年3次修订,成为其制定对外侵略政策和扩充军备的重要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海军一直将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国,强调要保持对美7成比例、“舰队决战”战略。日本制定及第一次修订《帝国国防方针》时,美国虽为日本海军的假想敌国,但只是后者扩充军备的参照国而已,至第二次修订时,美国成为日本海军战略的对象国。1936年日本海军“南进”战略施行时,美国已成为其必战国。可以说,日本《帝国国防方针》的制定与修订,清晰地反映出日本海军对美战略观的确立与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年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年鉴》1934年10月创刊,由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反映民国以来教育情况的年鉴。1947年又出了《中国教育年鉴第二次》共四册。两次均由当时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发起并任主编。两次《中国教育年鉴》虽时间间隔很长,但在取材上,是相互衔接的。关于材料来源,主  相似文献   

11.
<正>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人民民主运动。它在革命与反革命的决战时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综观第二条战线的全部斗争,它有以下特点: (一)规模大,范围广,次数多,时间长。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斗争有四次高潮,即“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和反美扶日运动。全国学生参加斗争的有一百多万人。工人参加斗争的仅1947年就有三百二十多万人。在农村,农民的反抗运动扩大到十七个省,起义人数达到一百万。斗争一般都是由局部地区、局部事件开始,然后迅速波及全国。并且时间持续也特别长,一浪高一浪,一直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规模之大,参加人员和地区之广泛,斗争之频繁都是空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谈谈这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邓小平同志关于“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同志关于“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是:第一步,从1981年开始,用十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再用十年时间,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这个战略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资中筠是我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1930年生于上海,1947年考入燕京大学,1948年转考清华大学二年级英语专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主编。著有《追根溯源:美国对华政策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斗室中的天下》《财富的归宿》《学海岸边》(与陈乐民合集)等,译有《公务员》《农民》(巴尔扎克)、《啊,拓荒者》(薇拉·凯瑟)、《廊桥遗梦》等。  相似文献   

14.
走向新世纪的热切呼唤─—评《二十世纪中国史》晨曦近些年来,史学界出版了不少断代史的著作、教材,尤以中国近代史为多,但其起止时间多为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再或延至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称为现代史。时间断限差不多,体例内容也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同志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发表已经三十多年了。现在重新学习,又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 《谈话》是一九四八年十月二日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讲的。那时,我国正处在一个天翻地覆的伟大历史转折关头。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我军全面反攻已经开始;蒋军节节败退,国民党统治正面临总崩溃的局面。曙光已经出现,黑暗即将过去,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为了迎接胜利,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进和加强党的新闻工作非常迫切。中共中央召集华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集中在当时  相似文献   

16.
<正> 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下称《战略》)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比下一年七月间问世的《实践论》早半年多时间。这篇著作中初步提出的一些精湛的认识论思想,为后来的《实践论》作了理论准备。因此可以认为,《战略》篇所包含的认识论内容是《实践论》光辉思想的初萌。《战略》篇所初步提出的如下认识论思想,值得重视和研究:关于主观要与客观相符合、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界说、认识的两个过程、实行过程是对认识的检验、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长时间的经验、正确对待过去经验的总结、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战争中应发挥主观指导的能力,等等。这些哲学思想,同《实践论》的有关论述相比较,理论内涵基本一致,语言也有不少共同之处。当然,《实践论》在理论上更成熟、更富有哲学一般性,《战略》篇的论述则带有理论上的朴素性和具体性。这是理论的完善形态和初萌形态之间的差别。用一句形象的话说,《战略》篇中初次展放的一朵朵认识论的鲜艳之花,都在《实践论》中一一结了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17.
正杜玉亭杜玉亭,山东人,1935年1月29日生。1947年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51年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1954年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1958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1962年晋助理研究员,1975年调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工作,1977年至云大历史研究所(该所1980年归新建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1979年晋副研究员;1983  相似文献   

18.
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后,便潜心于明史的研究.这已被国人所共知.但张学良为何要研究明史?有何心得体会?国人却绝少知道.《人文杂志》1988年第3期发表了宋文演题为《张学良与明史研究》的文章,对此略有披露.张学良在1982年接受台湾《联合报》记者时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中国一直被外国欺凌,想从中找出原因.”为此,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他已对明史有所留意.“据东北军一些将领回忆,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前夕就认真研究过明末历史;他认为抗战前夕国内形势。有点象明末.”一直到1947年6月他被  相似文献   

19.
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中共贵州省委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建议的重要内容,是事关贵州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进入90年代,我国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攻坚和最后的冲刺阶段.1994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地指出:“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贵州省扶贫攻坚计划》提出:“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1000万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到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中共贵州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再次强调:“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省贫困地区群众的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扶贫攻坚计划提出的目标.”现在距2000年只有5年的时间了,贵州的扶贫开发任务极为艰巨,需要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秦代的经济史资料,特别是有关土地政策的资料,在云梦秦简出土以前,留世者甚少。《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集解引有徐广曰““使黔首自实田”一语,为现代史家所注目。1947年翦伯赞在所著《中国史纲》第2卷《秦汉史》中解释曰:“所谓‘自实田’,即自由占有土地之谓也。”不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也说:“三十一年令人民陈报耕地实数”,为的是“推算实数,制定赋税”。1963年出版的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则谓:“‘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有田的人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并进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