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璧德所持守的文学理论批评学说范式,在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盛衰沉浮、扬弃伏现的现代沉浮命运。回顾白璧德学说在现当代视域中掀起的这一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得失嬗变、起伏显闭的隐隐演进之脉象流迹,进而对其特定内涵的思想学说在中国文坛引起的回应、接受、阐释、传播、批判、遮蔽、消退、敞开等诸现代文学现象相交织之根源进行重新回顾与彻底透视,发现其中隐含着某种为时代所疏于甚至忽略的学术探究之现代深远意义。一方面对白璧德思想学说内在理路蕴涵之超前性与新锐性的投射有基本的定位与把握,另一方面对白璧德理论学说在中国毁誉盛衰的现代命运遭遇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多元向度之隐现辐射则有所顿悟与鉴照。  相似文献   

2.
白璧德思想学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一度因学界的片面误读而渐趋消退、遮蔽、沉寂以致被边缘化而难觅其影响的踪迹,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事实上,从梁实秋文学理论批评的角度来重新探讨白璧德的文艺批评理论,从而把握白璧德与新月派批评家梁实秋等人内在偶合的思想内涵,一方面旨意于对白璧德这位大师的文艺理论批评思想在中国20世纪文学界的影响将隐含着赫然的价值意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系统地勾勒、揭示和凸显出梁实秋思想理论学说与白璧德学术理路的内在契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白璧德的师友和学生写的白璧德一生治学经历中有关其治佛学的史料,结合吴宓和胡适等近代学人日记中的一些史料,重点探讨了白璧德为学之阅历与20世纪初叶近代佛学之关系,并考察了白璧德与佛教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看当时以白璧德为中心的学术圈的学术兴趣与取径及其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白璧德翻译的《法句经》以及译文之后所附的讨论佛教与西方关系的长文。挖掘了白璧德与欧美两位印度学名家兰曼和烈维学习印度学佛教学的经历和治学重点。文章认为,白璧德的印度学兴趣源于从东方思想中寻找有益因子来补充西方思想的不足,其学术兴趣注重于佛教哲学思想及其价值观。同时,还关注了白璧德的印度学和佛学兴趣对20世纪留学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如陈寅恪、汤用彤以及吴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欧文·白璧德构建的新人文主义文艺观,与孔子的文艺思想高度契合。他们都主张文艺有益于个体的自我完善,白璧德倡导美国现代大学应该将学习、研究优秀文学艺术特别是上乘的古典文学作为提高人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孔子认为优秀的诗歌、音乐可以促使人成为理想中的仁德君子;他们都推崇节制均衡之美,白璧德认为想象接受理性的制约才能促进文艺活动的均衡发展,孔子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阐发等文艺思想呈现出节制、均衡的特点。这种契合在丰富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文艺观、助益梁实秋文艺思想的建立、为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提供启示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人文主义思潮包括直接继承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学衡派和梁实秋的文化运作,以及未受白璧德影响但在精神上与之契合的观念运作,主要出白干新人文主义先驱者辜鸿铭和各个世代的新儒家.这一思潮偏向于对文学资源的片面开发,思潮的运作者对新人文主义的服膺与契合意向往往侧重于文学写作、文学批评或文学研究文本.新儒学家们在尊崇传统文化和揭示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意义上言说中国文学史现象,其文字属于文学的学术本体的写作结果,辜鸿铭以及学衡派文人通过文学视角进行社会批评、文化批评和文明批评,其新之于文学领域的基本建树主要体现在批评本体意义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中“闲暇”的解读可以发现,白璧德的闲暇观与其人文主义思想密不可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立足点在于人的塑造与人格的完善.在白璧德看来,闲暇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休息,沉思性的闲暇有助于人的完善.白璧德基于人文主义视角的闲暇观对于现代学者的自我认识及其学术生涯和现代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梅光迪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初,梅光迪的文化思想经历了一次大的转折:从部分程度上对传统主流 思想的批判,到背依原典思想对五四新文化的主要倾向进行猛烈批判。造成这一转变的思想 引发和现实精神支持的,是美国新人文主义者欧文*白璧德及其人文思想。而与五四新文化 的重要倡导者、尤其是白话文学的倡导者胡适之间的关系,不仅成为梅光迪 的人文思想和人 文批评与现实发生关系的媒质,也使他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批评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8.
由于卢卡奇等人同第二国际“庸俗唯物主义”的激烈论战,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问题成为一个超越一般思想史意义而关乎对马克思学说之性质判断的议题。此一议题至今仍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意义。 本文试图论证:马克思学说与黑格尔哲学之相互关联的核心枢轴是社会现实的概念及其展开过程的具体化,必须依循此一枢轴来对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作出决定性的阐述。而那些否认或排除这一渊源的企图,实际上意味着阉割马克思学说中社会现实的一度及其实体性内容,从而也意味着使这一学说退行性地从属于主观思想及其外部反思。  相似文献   

9.
实证科学的理论视域,或者从根本上来说,作为实证科学之哲学基础的传统本体论的理论根基,是在历史上以及在现实中导致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种种误读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决不是作为实证科学世界的伦理的、道德的、人性方面的外在补充,而是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内容的一个侧面;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来看就是关于社会的学说、关于人的学说,即马克思哲学存在论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文学批评思想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染实秋家庭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于现代时期的其他作家 ,所以在留学过程中所接受的是白璧德的古典主义文学批评观 ,而这一批评观的来源则是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又是一种超越时空而不变的思想和文明境界 ,为此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梁实秋归结为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文学批评尖锐、浮躁和意气的大背景下,茅盾文学批评凸显出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品格,这对当下中国的文学批评既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也具有异世而同时的比照和反思价值.茅盾文学批评开阔的历史识见、浓郁的社会气息、他的批评视角的及物性、他作为批评家的勇气和正直以及他对异域思想理论资源的理性态度,都值得当下文学批评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 ,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墨子认为“天”是现实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人必须顺天意才能得天之赏 ,才能达到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的目的。墨子的宗教思想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也并非墨家学说的主体 ,但却是为其主体学说服务的。探讨其宗教思想价值 ,是研究墨子学说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总结了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文学批评史并概括为四大学说即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及客观说.他还用三角形图示出作者、作品、读者和宇宙之间的关系.美国另一位学者基思在1994年出版的<批评视角>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艾氏理论,也构建了一个文学批评图,图示出作者、作品、读者、现实和文学五者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共同点都是采用了系统的方法示意文学批评理论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足之处是二者都是平面图,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学批评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4.
儒家生态理论思想对于传统儒家学说具有解构和重建的双重意义,这主要体现为:解构由天到人的德性生成模式,反向建构生态伦理的生生之德;解构“天”与“人”形上合一的模式,重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以差等之爱建构有限度的一体之仁观,解构“仁”与“欲”的现实紧张。儒家生态伦理的建构不是断章取义后的意义串联,对之保持反思是使其更具有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意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蒙昧是与智睿相差距的思想意识的暗昧性状。《周易·蒙卦》所论是古代之蒙,张载"正蒙"思想所论是中世纪之蒙,现实社会生活的流俗是现代新蒙。蒙昧阻碍着人们思想意识的真理价值观念的发展。《周易》处蒙与治蒙之论标志着中国古典的理性精神文明;张载正蒙思想具有兼综传统与时代正蒙学说的中世纪意义;漠视传统而喜近流俗是现代的新蒙问题。张载正蒙思想促使人们对现代新蒙问题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6.
论《珊瑚钩诗话》的文学批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钩诗话》承北宋元礻右诸公论诗余绪 ,在对江西诗派理论进行阐发、修正和补充的过程中 ,浸含了多方面的思想文化内容 ,对现实的关注、道义的激扬与个人性情胸臆的自由喷发融为一体 ,文学批评与针砭时势相结合 ,激荡着深沉的爱国之情。在宋诗话中 ,它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17.
<正>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化人中是个独特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对梁实秋的研究成果丰赡斑斓,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对梁实秋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想、人性论的阐释,对梁实秋散文艺术创作特色的论述,以及对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文人的文艺论战等评述,其中不乏相当极有价值之作,但是不能说对梁实秋的研究已经十分完善,这其中还有相当空间可挖掘。譬如研究者对梁实秋人文主义的梳理多局限于白璧德的人文主义,而对给予梁实秋极大影响的中国儒、释、道思想,古希腊精神,以及斯多亚派哲学,或者谈及不多或者避之不谈,这显然是一种缺撼。对梁实秋人性论的阐释,研究者也以白璧德人  相似文献   

18.
白璧德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人文主义思想家,一生致力于对其所生活的年代(1865—1933)的美国社会甚至整个西方的批判,倡导一种具有中庸品德的人文主义精神。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深受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影响,基于这一方面展开白璧德与中国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从而返观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自由个性学说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是关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最终归宿,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马克思自由个性学说的提出,对这一思想的正确理解,以及这一思想实现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价值与意义几个维度分析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各种文化学说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西方解构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与发展的文化渊源。同时指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在借鉴学习西方各种文化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具体实际,探索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