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意识流”是威廉·詹姆斯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的用语,是他首先创造和使用的心理学名词,说明一种持续不断的思维活动,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后来,它逐渐演变为现代小说中的一种叙述方法。在20世纪以前,小说作者只是简单地告诉读者他作品中的人物在想些什么。意识流作家则突破这种传统方法,使读  相似文献   

2.
韩宁 《河北学刊》2008,28(1):242-245
詹姆斯建构彻底经验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清除二元论。传统二元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绝对相异的两个对立的实体。詹姆斯先是证明物质和意识是同质的,然后再去掉它们的实体性。不过他认为,贝克莱已经很好地消解了物质的实体性,留给他的工作就是否定将意识视为一个实体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詹姆斯引入了"纯粹经验"作为世界上最原始的存在,以消除物质和意识的不可还原性与不可约简性,从而消除它们的本体论意义。这样,通过对同质性的证明以及实体性的消解,传统的二元论就此瓦解。  相似文献   

3.
董雪 《学术探索》2015,(1):29-34
詹姆斯的情绪理论强调身体表现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从现代情绪理论的视角出发,詹姆斯的情绪理论被认为忽视了认知成分。本文试图纠正这种有偏视角,从三个更为宏观的角度来挖掘詹姆斯情绪理论中值得现代心理学重视的思想内涵,即他在情绪理论中所体现出来的还原情绪真实情态的特点,用纯粹经验打破身心二元论,以及强调活的身体的新视角。通过以上三点的论述,反思现代心理学理论之中一些有问题的思维模式,认识到詹姆斯心理学思想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精神分析学理论与心理时间学说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流派,20世纪20—4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和柏格森“直觉主义”、“心理时间”学说对意识流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时期中,意识流文学曾有过辉煌时期,并产生了像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及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一大批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5.
质化研究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悄然兴起.质化研究的特色是探讨主观体验,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心理和行为的意义.质化研究在心理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冯特的民族心理学、詹姆斯对意识流和宗教体验的分析、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探索等都是质化研究的典范.质化研究在心理学中经历了经验一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席卷整个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心理学中质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质化研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孙峻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59-160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是世界著名的意识流文学大师,其《尤利西斯》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意识流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简要介绍了他的主要经历及其独特的人生追求,重点介绍和评价了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及其意识流小说的创作道路,并指出超越真理一步就是谬误,为艺术创新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最早提出意识流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意识流小说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小说其最深刻的变革发生在小说时空体结构这一领域。通常这类小说的时空变幻莫测,令人在跳跃中感受人物情绪的起伏、心情的动  相似文献   

8.
波普宣称他杀死了逻辑经验主义。但逻辑经验主义实际上既没有被波普杀死,也没有死亡。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挑战是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及其后来的发展。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对于科学研究仍然有效,他的分析方法仍然是哲学分析的基本方法。科学哲学研究仍然沿用逻辑经验主义建立的概念系统,当代科学哲学所阐释的仍然是对逻辑经验主义提出的基本问题的进一步回答。  相似文献   

9.
“体验”概念在詹姆斯和维特根斯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詹姆斯遵循经验主义心理学研究的路径,肯定“体验”概念的主观特性,认为语词的意义是一种特殊的体验。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以反心理主义为语境,企图超越内在私人领域,私人体验和主观情感并不能赋予语言以意义。“体验”概念在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中被赋予一种独特的、全新的含义和性质,凸显出它的客观特性。体验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技能和经验,这种能力依托于后天的训练、教育和不断积累,旨在达到主体间的共同理解和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0.
“五四”之后直至1940年代,中国对意识流的译介主要分阶段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个阶段大致集中在1917~1925年,重点译介心理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第二个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意识流译介的鼎盛时期,研究意识流的文学论著以及部分意识流大师的文论和小说得到了较多译介。意识流的译介使中国文坛对人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流技巧、意识流小说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理性的认知,也为意识流技巧走入中国文学,最终为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一部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休谟哲学常常被诠释为一种具有心理主义倾向的经验论,但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在其哲学研究和探讨中较受忽略,因此,休谟哲学中所隐藏的历史性和历史意识的向度并未受到充分重视。文章旨在通过对休谟文本的再度诠释,揭示和展现其哲学中的历史意识,这也是一种深化和准确理解休谟哲学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2.
论贝娄小说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尔·贝娄写小说有两个特点 :一是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二是主人公的流浪意识。这两个特点使他创造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 ,即传统的流浪汉叙述模式与现代的意识流手法相结合。二者的完美结合使贝娄在众多的现代派作家中独树一帜 ,并在全世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盖恩斯在《刑前一课》里从零视点与悬念的建构、外视点与悖论的建构、内视点与意识流、多视点聚焦与立体感等方面来研究小说视点与叙事层面的相互关联。他从零视点的角度建构人称悬念、瞬间悬念和期待性悬念,从外视点的角度设置了主题悖论、言辞悖论和语境悖论。为了克服零视点和外视点描述的单调性和乏味性,盖恩斯把内视点与意识流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触景生情式意识流、内心独白式意识流和交织式意识流等方面探究人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内在关联。他还在人物评述和场景氛围等方面采用了多视点策略,从多层次和多侧面的角度来聚焦于具体的人物、物件或场景,构建了叙事层面的立体感,拓展了现代黑人小说创作的美学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14.
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他的小说《五号屠场》中同时运用了现代主义手法中的意识流和后现代主义手法中的黑色幽默。他打破传统,以荒诞不经的叙事方式叙述了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战后的人生轨迹,以这种独特的手段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虚伪。  相似文献   

15.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多视角人物性格的刻画及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立体化叙事角度契合的转换和巧妙的时空处理、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和新颖的零度结尾,体现了作者精湛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鲁绍臣 《河北学刊》2005,25(1):112-116
在康德的知识论中,纯粹自我意识同物自体一样是终极的,并且构成了康德先验主义的基础。经验自我意识的提出是西方近代哲学克服经验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而康德的纯粹自我意识则克服了笛卡儿"自我"实体化和休谟怀疑论的缺陷,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辉煌时代。但是,正是纯粹自我意识的超验性和与非生活性,使其又陷入了新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7.
重新认识马赫的“要素一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文史哲》2006,(2):140-144
在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马赫的要素及要素一元论思想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他的自然科学背景使他的哲学主张有了深厚的经验基础和较强的说服力,因而他的思想被看作超越了传统哲学的范畴;另一方面,他的思想是维也纳学派的直接思想来源,逻辑经验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与马赫的要素和要素一元论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