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感觉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似仍有个别注释不当或当注而未注者。今略陈管见,就教于专家、同好。一关于“伸颈”和“侧目”《口技》一文(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在叙写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家四口人的种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备课、教学中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注释,要补充说明字、词的“本义”,概括义,联系句子上下文更好地理解其具体义.如《隆中对》:“躬耕陇亩”的“躬”,课本注为“亲自”,就应说明“躬”的本义是“身体”由此而引申为“自身”、“亲自”.再如陈毅同志《赣南游击词》有一句“贼子引狼输禹鼎”,课本注“禹鼎”为“指代中国”,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应该交代语源,说明“禹鼎”为什么能指代中国.这样学生就能知其所以然了.课本注不确、不当之处,要加以纠正、补充、说明.如杨朔《荔枝蜜》:“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来飞去,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沸沸扬扬”,课本注为:“活动纷繁,非  相似文献   

3.
描写汉末一出家庭婚姻悲剧的《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现又重新选入五年制中学语文课本。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誉为“长诗之圣”,但其中一些词义的诠释,至今尚有争论,对新编五年制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有关此诗的一些注释,笔者也有些不成熟的看法。现择其要者,略陈如下,以就正方家。“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不少注本把“为诗云尔”解作“句末的语气助词”,课本注释亦如此训。“云尔”,确实可作句末的语气助词。王引之《经传释词》:“云尔、云乎,皆语已词也。”王氏所说的“语已词”,即句末的语气助词。这种用法如《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其中的“云尔”可译作“而已”、“罢了”等。  相似文献   

4.
《记王忠肃公翱事》“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一句,课本将“相得”一词译注为“相处得很好。”只要稍加注意,就可发现原文中并无词与注文中的程度副词“很”相对应。《古代散文选》则处理不同,它是将句中的“甚”字与“相得”连在一起,合注为“相处得很好”。拿课本和《古代散文选》两种注法相比较,我倒觉得《古代散文选》的注释要妥当些。  相似文献   

5.
修订本高中语文第四册《阎典史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军围城者二十四万,死者六万七千,巷战死又七千,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城中死者无虑五六万。”其中的“无虑”课本注解为:“无须计虑就可知道,即不会少于。”(见课本366页注⑥)显然这是把  相似文献   

6.
一、“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是秦穆公因蹇叔哭师,出语不祥而诅咒他的话.“中寿”是古籍中常见的划分老人年寿等级的习惯用语.如《庄子·盗跖》、《淮南子·原道》、《吕氏春秋·安死》、《抱朴子·至理》等都有“中寿”的说法.“中寿”具体所指,说法不一,姑不论.至于“拱”字,几乎所有的本子(包括中学语文课本)都注为“合抱”,有的更注为“两臂合抱”.这些注,其实都不准确.古代比拟树木的粗细往往用“拱把”.“把”是只手一匝,也就是一手合围,“把”与“握”义同.“拱”是两手合围.如《后汉书·崔骃传》:“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聊斋志异·聂小倩》:“又顾殿东隅,修  相似文献   

7.
所谓复语,是指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连用,也指由同义词连用构成的语言形式。它“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现象”;但“由于字、词的古义在后代往往消失,因而易造成对于同义复用的误解”。现行全国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对复语的注释也多有错误之处。这里,我们拟就《语文》课本中的五则复语误释,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并皆:初中第二册《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课本注:“[并]两者(蛟和虎)。”此注显然大误。  相似文献   

8.
一、别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有《记王忠肃公翱事》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 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 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课本注“以半别公”的“别”为:“赠别,分别时的赠送。”一些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或辅导读物也照搬此注予以训释或翻译。实际上这条注释是靠不住的,它既有望文生训之弊,又有增文成义之嫌。  相似文献   

9.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首鼠两端”一词,课本注为:“也作‘首施两端’,比喻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首鼠、首施,都是首尾的意思。”由张寿康审定、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词语集释·高中第四册》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赤壁之战》一课中,有“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这样一句话。课本上对这句话中的“可以”注解为:“可以,即现代汉语的‘可以’。”(见课本270页注(13))笔者认为,这条注解是不正确的。“可以”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常用的字眼,但其含义则有所不同。不但古今含义有别,就是同样在古汉  相似文献   

11.
疑义相与析     
一、释“六国互丧” 苏洵《六国论》有这样一句:“六国互丧,率赂秦邪?” 中学语文课本对“互丧”的注释是“互丧,彼此(都)灭亡。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 课本是用“彼此”注“互”;用“灭亡”注“丧。 “彼此”是由指代词“彼”(那)和“此”(这)合成的一个词,表相对关系,与现代汉语中的“互相”义同;一般可以互释。如“彼此照顾”、“彼此帮助”,可以换成“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意义一样,都是说甲、乙双方,彼此对待,甲方照顾、帮助乙方,乙方也照顾、帮助甲方。  相似文献   

12.
1.“无恙”。课本注为“祝愿语。无疾病”。笔者认为不尽准确。《说文解宇》注:“羔,忧也。从心羊声,余亮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恙,忧。无恙,平安无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咸知家门无恙’”。是故,“恙”注“忧”为妥;无恙,问候语。就是无忧愁,平安无事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徐世英在《中国语文通讯》83年1期指出语文课本在注音方面存在一些错误的问题.例如:“更无庄堡人家”,把“堡”注成bǎo,应为b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初中《语文》第三册).“番阳”,把“番”注成bǒ,应为pó(按,“番”通“鄱”,“番阳”即“鄱阳”,《赤壁之战》中的“番阳”即今江西波阳县一带,但不能把“番”注成“波”的音).(《赤壁之战》高中《语文》第一册)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察今篇》有这么一句话:“见人方引嬰儿而欲投之江中。”其中,“引嬰儿”之“引”是怎样一种动作?旧注本原无解释。中华书局出版的王范之《吕氏春秋选注》释此“引”为“牵”,而中学语文课本选入此文时,亦把此“引”字注为“牵引”。此实不妥。许慎《说文解字》:“牵,  相似文献   

15.
陆游《钗头凤》词有“红酥手 ,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之句。景幼南教授在 1 965年讲授此词时说 ,“红酥手”指猪蹄 ,释为女子之手者误。但相沿多年则释为女子之手。所以朱东润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高校文科教材 )注为“红润白嫩的手” ,徐中玉、金启华两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材料 )注为“形容手的红润白皙”。景教授的新解可谓一反过去。细味景教授之解 ,的是确诂 ,非故为标新立异者可比。形容女子的手美 ,未闻用“红酥”者 ,《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 ,《古诗十九首》“纤纤擢素手…  相似文献   

16.
高中文言文中用到“面缚”的语句有以下两处:1.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与陈伯之书》)2.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涕泗交颐。(《阎典史传》)这两处中的“面缚”,课本均注释为“缚手于前”,不妥。这里“面”应为正反同词,背、反背的意思。按《正学通》云:“面,通偭?薄端滴摹?“偭,向也。”段玉裁注云:“偭训向,亦训背,此穷则变,变则通之理。”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  相似文献   

17.
《墨子·公输篇》,是我国先秦诸子散文名篇.因此,一向被选人高教文科教材和中学语文课本.在笔者看来,某些高教教材和中学语言课本的注释,颇有几处欠妥.故提出商榷,聊备同行教学时参考.一、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云:“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何……焉为’;表疑问语气的一种句式.”中学语文课本注:“‘焉’和‘为’合用,表疑问语气.认为“焉”和“为”连用,表疑问语气,欠妥.问题在于,除《公输篇》外,在我国古书中,找不到“焉为”连用表疑问语气的例句.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其中“好女子”一词,中学语文课本未注,教学中也多为人忽略,而略加推究,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句,对于其中的“巴峡”,中学语文课本注:“巴峡,泛指长江流经四川省境内的一段;这一段峡谷很多,大部分属古代巴郡范围.”据此看来,注者认为当时杜甫是设想从梓州(此诗即是诗人流亡梓州时所写)到巴郡一带,再顺流东下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为具牛酒饭食 “为具牛酒饭食”句,课本中只注“牛酒”为“牛肉和酒”。对“牛酒”这样解释,愚以为不太贴切;为谁办“牛酒饭食”语文课本亦未注明。 先谈“牛酒饭食”,我认为这四个字要联起来讲,解释为“盛大筵宴。牛酒,杀牛置酒,代丰盛的佳肴,”这样讲可以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