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中国学者介绍经过语义化的英语语气系统网络,其二是说明以新的语气系统网络替代之前旧的语气系统网络的重要性。文章的前半部分,即一至四章,通过介绍本文的研究方向,回答关于语气系统的三个问题,回顾早期对语气系统的语义化描述,并阐释影响语气系统语义化进程的因素,从而说明第二个目的。第一个目的由较长的第五章实现,它和附录一起构成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经过语义化的语气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2.
文章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中国学者介绍经过语义化的英语语气系统网络,其二是说明以新的语气系统网络替代之前旧的语气系统网络的重要性。文章的前半部分,即一至四章,通过介绍本文的研究方向,回答关于语气系统的三个问题,回顾早期对语气系统的语义化描述,并阐释影响语气系统语义化进程的因素,从而说明第二个目的。第一个目的由较长的第五章实现,它和附录一起构成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经过语义化的语气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3.
加的夫语法对悉尼语法的扩展:例证阐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内部的悉尼语法和加的夫语法这两种主要模式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文章从功能句法和语义两个层次,通过对两种模式在四个方面异同的阐释.旨在说明加的夫语法在句法结构的描述以及对形式层和语义层的区分上是对悉尼语法的一种扩展。文章讨论的扩展主要体现在加的夫语法对“主要动词延长成分”表达意义的充分关注和说明项的扩充识别,对词组单位界定标准的不同处理和对相关单位的不同概括,对助动词类型的基于意义的更为明确的区分,以及对语气系统网络的进一步语义化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笔者首先对成书于五代时期的《祖堂集》中的语气副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类,然后从话语和语用的角度重点对《祖堂集》中出现的中古以后新兴语气副词的语义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主观化、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角度对其形成过程做出了初步的探究,从而为汉语史语气副词的历时研究提供一个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5.
安阳方言的副词"可"分为两个,一个是评注性语气副词,一个是高量级程度副词.文章首先重点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语义成分,即非现实信息性,进而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附加语用色彩,并对其在程度副词系统中定位,然后讨论了评注性语气副词"可"与普通话的不同.最后附带谈了一下语义范畴以外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趋向动词“上”语法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华 《东方论坛》2003,(5):45-48
趋向动词"上"的语义十分复杂,分别表示动词的趋向、结果、时态、语气,我们认为,"上"的语义从表示动词的趋向到结果到时态到语气,是一个不断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再一个”为例,考察一则在现当代汉语中发生并完成的语义演变现象:从数量范畴到指代范畴再到连接范畴。文章认为,“再一个”从数量范畴演变为连接范畴,中间经过指代范畴。随着语义演变的完成,“再一个”从短语词汇化为一个三音节连词。“再一个”与“再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体、词汇化程度和主观性。汉语中的数量范畴存在双重演化路径:关联化和情态化。  相似文献   

8.
投射动词词组复合体是表征逻辑-语义关系的方式之一,具有非现实化语义特征。遵循形式是意义体现的功能原则,文章从功能语法视角探讨了投射动词词组复合体结构的语义特征。首先,从配列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介绍了动词词组复合体;然后概述了投射动词词组复合体的相关句法和言语功能,分别阐释了它在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所体现的不同语义特征;最后简要说明投射动词复合体结构与使役结构的区别。文章旨在为投射语言意义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打”的多义性认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打”的用法颇多,其语义结构复杂而有章,按照Tyler和Evans的多义网络模式理论,“打”的语义结构不是一堆分散的、毫无联系的语义项的集合,而是一个极为连贯的、自然的范畴。运用Evans语义区分的五个标准对“打”进行多义分析,指出“打”的基本义是“用手或者器具撞击物体”,其他义项是该基本义下引申拓展而成,它们和基本义一同构成“打”的多义网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程度、时间、情态、语气、否定和范围六个方面列举和描写吉县方言的副词,对与普通话不同的使用情况加以注音和解释,并进一步说明其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吉县方言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句法使用环境扩大,承担了普通话中许多由语法结构所表达的意义,语义特征相对丰富,在程度、时间、语气上划分出了更细的类别。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衍生了大量的网络新词,而微博应用程序作为新的交际媒介提供了充实的网络新词作为语料。经过对网络新词的归纳分析,网络新词语义呈现出以下特点:语素变异、语义范围扩大化、语义感情色彩反转化和结构互文化,而词缀结构压制、词汇压制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压制是网络新词语义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语篇中的语气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作为人际意义的语气在交际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不同的语气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文章从语境暗示、人际关系、连贯性和交际目的等方面阐述了语篇中语气的选择。第一部分阐述语气和语境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语气如何体现人际关系;第三部分阐述语气如何达到语篇中的连贯性;第四部分阐述语气的选择与交际的目的。其目的在于阐明选择恰当的语气,能实现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汉语副词“果真”语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果真”的语义、语义框架及语义指向。认为语气副词“果真”是表示推断语气的,推断的结果可能与所说所料相符,也可能不相符,在语义指向上不仅可以指向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指向整个句子。  相似文献   

14.
说“拜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托"的语义经历了"恭敬地托付→委托→请求→祈使语气→否定情态→话语标记"这样一个语法化过程。除"拜托者"和"拜托"不可缺少外,其他要素在"拜托"事件的认知框架中的变化导致了"拜托"语义的虚化。  相似文献   

15.
系统语法大家们将其研究的重点放在语言的纵聚合关系上,认为语言的系统是第一性的。他们视语言为供选择的系统集。系统集内的系统又根据其之间的关系组合为‘系统网络’。因此,研究系统语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详尽和精确地研究语言的系统网络和怎样使系统网络生成自然语言。关于系统语法的总体理论,国内已多有文章介绍。本文重点讨论系统语法的系统网络。一系统网络系统网络涉及系统、网络、特征、体现表述和选择表达五个部分。例[1]是英语语气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16.
情态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长期以来就是许多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之一。由于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语言的某一个子系统与其他系统必然存在着联系。本文讨论了语气系统与情态系统的关系,祈使句、条件句、目的句、让步句和虚拟语气表达的情态意义,指出了语气是情态的语法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语气的表达离不开语气词。语气词是语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气表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语气词的语法特征、分类及表达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万一"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用法较为复杂的一个词,但学界对其用法和功能的解释较为模糊且看法不一。因此,区分"万一"作为语气副词和连词的语义和功能,应追溯其语法化和消极取向的产生过程。语义内部制约、语境频率效应和交际互动策略是其演变的内在动因,其语法化和主观化进程有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性质、语义、语法、来源等方面对汉口方言中使用频率颇高的[nia]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1、汉口方言中有两个不同性质的[nia],一个是构形后缀,一个是语气词。2、构形后缀表示尊敬、不满等语法意义;语气词用于对比意义的句子中表示感叹语气。3、构形后缀[nia]是“老人家”的合音形式,语气调[nia]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复合词"横竖"是近代汉语中的一个新词,经过词汇化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文章指出了现代几部重要词典"横竖"条释义上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分析"横竖"的词汇化历程加以验证,同时探析了其词汇化的机制和原因。最后考察了副词"横竖"的使用情况,认为其主观性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