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文化的定义和解读,目前世界上较为有名的就有170种。无论那一种定义,一般都是讲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知识智慧的积累;是一个动态文明进程概念……。总之,文化是历史形成的并且在不间断地发展着。从它由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两大类的构成情况看,可以说,人类全部活动就是创造文化。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历史就会发现,时光流逝,社会变迁、山河改貌,世间唯一不被消失、继续留存下来的也仅仅是文化。不仅那些浩瀚无比的文山书海、鸿篇巨著,还是广为流传、活在人们心中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就是纯属物质的地…  相似文献   

2.
郭辉 《船山学刊》2022,(5):117-128
远古至今的洞庭湖孕育着文明,同时也饱经沧桑。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留下诸多关于洞庭湖的地理认知和人文、军事、灾害等多方面的记忆。在人文记忆方面,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与洞庭湖相关的传说、碑铭和诗词歌赋等;在军事记忆方面,洞庭湖是被视作天险的军事战略要地;在灾害记忆方面,洞庭湖的灾害史同时也是洞庭湖区人们的防灾抗灾史。地理认知影响文化表达,洞庭湖的“沧桑”,记录着洞庭湖的地理历史变迁,同时,也“书写”了洞庭湖区人们的勤劳勇敢和坚韧不屈,留下诸多文化记忆供后人体会和承续。  相似文献   

3.
王威孚  朱磊 《江淮论坛》2006,(2):190-192
人们对“文化”一词并不陌生,但是,要给“文化”这个使用率颇高的概念下一个简单而明确的定义,却非易事。随着研究的深化和文化热的几起几落,人们对“文化”的定义的分歧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了。据美国文化学家A·克罗伯和C·克拉克洪统计,由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精神病学家以及其他学者对“文化”一词下的定义已达160多个。当然,本文不可能穷尽这160多个定义,仅试图综述一些有代表性并被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同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河北民间刺绣,历来富有朴实浑厚、色彩强烈、富于装饰的情调。它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也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历史上有些珍贵绣品,很多出自民间艺术家之手。他们创造了许多立意新颖、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可惜这些宝贵遗产和精湛技艺没有载入史册,只是靠家族、师徒一代传一代地随着各个不同时期的需求而兴衰,一直沿袭至今。因而,使很多精湛的技艺在世代相传过程中被丢失。 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河北民间刺绣艺术做一简述,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没有“中国现代自由主义”?需要不需要“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呢?我认为:需要,可惜现在还没有。这就要提到什么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讲到“中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民族主义、国家利益,想到“中国文化”的特殊传统与价值,讲到“现代”,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西方最新潮的“前沿理论”。但我讲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与所有这些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图形遗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  徐百佳 《江淮论坛》2009,(3):175-178
以“徽州三雕”为代表的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样式和内容,还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图形遗产”。本文分别从审美、社会、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图形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审美文化穆纪光文化与审美是一体的讲文化,不讲审美不行;讲审美,不讲文化不行。文化与审美是一体的。凡称得起文化的,都是能够或可能引起审美的。不可能引起审美的,称不起文化。因此,并不存在审美文化与非审美文化的区别。这并不等于说,研究审美文化是没有意...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概念。这里讲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机构和活动,而非专指通常所说的文化部门即文学艺术领域,亦非个人的学识水平。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概念,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我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开放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文化的发展绝不是自身膨胀的结果,而是一个在与各种文化的冲撞、交流中吐故纳新、取长补短的过程。没有文化的开放,文化建设就会固步自封,以致走向沉沦。因此,开放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任何一种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隔绝有利于文明幼芽的生长和文化特色的积累;但到了一定阶段,没有传播和交流,已长成的文化也会毁于一旦。古埃及文明就是因为始终没有摆脱隔离状态而最后遭致自我毁灭命运的。中华文化能够延续不断几千年,这与它的开放、包容、融合功能是分不开的。中华不仅以中原文化为中心,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之长而成的一个大融合体,而且也是融合外来文化的结果。如东汉以后对印度文化的容纳,汉唐时期引进西域文化,宋  相似文献   

9.
一、迫近词义本质的文化研究新范式在古代,以认读为基本目的的语言研究对汉语词语意义的古今变化积累了无比丰富的知识。在结构观统领下的时代,人们对汉语词语的内部结构方式与外部组织形式,又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精深研究,构词法中的主谓、动宾、偏正、动补,或对词素结合规律名名、动动、形名、动名的划分,足以令人眼花缭乱。而构形法中对内部形态、外部形态的区分与描述,又使得词形的奥秘,得到了几乎无以复加的揭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又发现,对词语的理性认识远未结束。且不说现有的研究向西方语言理论认同的前提是否靠得住,也不说其结论的价值幅射面有多广,它起码给后人留下了关于词语认知上的两个大疑点:1.词义的这些属性是不是它的根本属性,人们对词义的理性认识是到此基本满足还是远远不够? 2.在词语表现出来的这些现有特征的背后,还有没有更为根本的因素在制约着它?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报仇之制”翮风有些人谈文化,认为西方文化重个人价值,讲人格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缺少这些。他们说话前先找一个外国人做旗杆,某某大师,某某权威,狠狠地摇晃一阵,先把中国的土包子吓唬住,然后才说出一点什么洋道理。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中国人有人格,也...  相似文献   

11.
巴蜀学术的渊源:先秦巴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蜀学术的渊源:先秦巴蜀文化邓星盈依照一般的理解,文化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现在社会上,把一切东西都称之为文化,仅吃文化就有酒文化、茶文化、营养文化等等繁多的名目。这些虽然与文化的定义并不相悻,但是,这样理解文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于一些企业获得的较高的价值 ,既有本企业劳动创造的 ,也有外企业转移的可能性都有论述 ,但是 ,马克思没有对这两种情况的内在逻辑关系作出较系统的分析和界定 ,这就为当代的经济理论研究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本文认为理论界将企业获得的日益增大的那部分价值完全归结为本企业工人创造或外企业转移来的说法都有些偏失。而将劳动的主观条件引入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分析中 ,将劳动时间作出自然劳动时间和密度劳动时间的区分后 ,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划分“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的界限 ,理顺“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的内在逻辑关系 ,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分析“科技价值”、“垄断价值”和“风险价值”这些在现代社会日益凸现的现实经济因素的价值构成等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春节时曾去看望久违的老师,在老师的书房里有一个特别的书柜,书柜上下七层码满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旧书,书不但陈旧且有些脏.在我看来,这些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装帧设计上都没有收藏价值.老师却深情地说,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留下的.老师的父亲曾做过废品收购工作,每次收回带字的物品,都让儿女把能读的书刊挑出来,闲余时,让孩子们轮流读给他听.老师和他的4个弟妹就是在给父亲的读书声中度过了童年.直到他们纷纷离家到各地读大学、工作后,老人家一直留着这些书刊直到去世.老师说他现在已有了孙子,他想把老父亲对书的敬畏与热爱传下去.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文化”定义何谓“文化”?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对此已经提出了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界说,但却没有一个定义能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这大概并非因为文化研究的不成熟,而是由于更深刻的方法论原因。问题的症结似乎在于,“文化”概念究竟能否被定义?“文化”带有人类学本体论的意义。文化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是等价和重合的。属人的一切也都是“文化的”。因此,“文化”是一个总体性概念。一方面,对于一切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印象中,像深圳这样的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现代化程度高,骡队这种原始的运输方式似乎没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然而,经济活动是要讲成本的,有些工程,机械化作业快则快矣,奈何成本昂贵,也不安全。如此一来,原始的骡队便有了生存空间和市  相似文献   

16.
文化危机与文化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成的原因虽然是复杂的,但文化生成的基础无疑是人的实践。一种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归根到底应从人们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中去获得最终意义的解释。然而,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变动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性与变动性决定着文化的变动性。文化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在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常是会伴随着文化危机的。文化危机通常会对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人们谈到文化危机时,通常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大多给予消极的评价。其实文化危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具有消极的意义,更多的具有积极意义,没有文化危机就没有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每个时代都会让我们经历点什么。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全球整合的大文化时代,历验自己所周遭的经济和人文环境,品尝了那么多使人喜又使人忧的东西,当比普通大众更能体验到“这一个”时代的真实。于是就思想,就言说,就撰写,通过人文知识分子的这些基本活动方式,使人们能读到无数谈话实录、文化时评类的文章。这些都是文化圈内人深刻观察,真切体验和自由思想的结果。细心的读者自然可从众说纷法中梳理出主要的话题类型,如现代人文精神问题、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建设问题、价值取向问题以及有关知识分子角色地位的变迁问题等,将它…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对之作结构分类?关于这些问题,不仅以前没有定论,时至今日仍众说纷纭。然而,要研究文化,对这些问题又不能不首先作出回答。 文化现象自身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研究文化现象角度的多样性,决定了揭示文化本质、界定文化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者们从特定的学科和角度出发,试图找到一个普适的、统一的文化定义,结果是对文化的界定越来越多。据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鲁伯与K·克拉克洪的统计,1871—1951年80年间,严格的文化定义就有164个之多。后来的法国社会心理学家A·莫尔新的统计资料表明,70年代以前,世界文献中的文化定义已达250多个。 对文化的界定多种多样,要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科与角度的统一的文化定义,恐怕是不太可能的。然而,要找到一个能够起指导作用的哲学的文化定义,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文化的哲学定义,不能停留在列举文化现象,对文化的具体  相似文献   

19.
盛新娣 《社会科学》2003,(10):120-128
要对“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问题做出断言 ,关键在于怎样理解科学的概念。在当代 ,科学不仅指一种知识 ,且是人类获得知识的社会活动。科学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同时 ,通过修正、扩充乃至更换内涵 ,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 ,不断地确立起自己的存在。从此意义上讲 ,中国古代科学就应当能够被纳入科学的内涵 ,从而成为科学的一种形态。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概念 ,并不构成我们使用“中国古代科学”这一概念的障碍。本文具体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这一概念的使用所要备具的三个方面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由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遂使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渐渐成为一门既具有现实意义叉具有学理深度的“显学”,不仅诸多的人文学者参与讨论,就连不少的政界人士也介入争鸣。然而,由于没有实现“价值中立”,使得“全盘西化派”和“维护国粹派”未能冷静、全面地看待两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遮避了自己的理论视野;由于没有实现“方法多元”,使得“中西调和派”未能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复杂的文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研究深度。它们所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的研究工作者加以汲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