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仲鑫 《理论界》2008,(5):9-11
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其特殊的本土环境,本文认为两种背景环境对于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公益的伦理基础,这是导致人们对公益事业有无使命感的一个深层社会文化基础;个体之于行善助人的社会行为的内在行动取向或社会心理机制。本文采用梁漱溟的伦理本位、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及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心理取向理论来分析中国发展公益事业的宏观及微观背景,以期较综合地分析与思考中国发展公益事业的社会文化及社会心理环境,思考如何突破环境中的制约因素,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英敛之、《大公报》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公报》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创办人英敛之及其后继者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和王芸生等大公报人的历史考察 ,探讨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关系。认为《大公报》的出现与持续发展 ,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作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报纸 ,《大公报》不仅记录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历程 ,而且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重视文化研究是孙本文等社会学家在20世纪前期形成的中国社会学优良传统,尽管孙本文的文化社会学有泛文化论倾向,但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学研究取向。在"左"倾政治思潮的压抑下,中国社会学连同其文化研究被禁闭,改革开放后也未能对文化研究给予足够重视,这不利于避免社会学研究的表层化倾向。费孝通呼吁加强社会学的精神文化研究,对于重建中国文化社会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且,因社会生活网络化和消费社会到来而引起的价值观念变迁,也要求提升文化研究在社会学中的地位,为推进文化社会学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个体行为必然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具有他人导向性的明显特征,这一特征必然对译者个体的文化翻译活动产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译者的翻译思想和行为。从关注他人、"大我优先"和关系中心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对译者文化翻译的影响,能够深化对译者在文化翻译活动中心理特征的研究。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他人导向性特征,让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尤其关注他人、关注关系、重视集体利益。但是,社会行为取向对译者影响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的改革,使中国农村天翻地覆,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构,生活方式的改观,引起了整个农村文化的深刻变迁。许多观念更新了,许多准则在其原有的系列中调整了位置,许多事情的价值取向改变了方位,真善美的多种关系重新架构,文化心理和行为的社会意义被重新认定。所有这些,都是对农村改革的精神回应和历史性纪录。它迫使我们必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改革中的乡民及其内在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政党政治形态的生成及其变化,有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土壤.变革中的新加坡政党政治反映了该政治体系所蕴含的政治文化的变迁.本文重新考察和分析了新加坡一党独大体制的政党政治形态及其政治文化环境,认为近年来新加坡政党政治形态在向更为民主的方向转型,而这种转型的背后,政治文化所发生的变迁也悄然改变着新加坡社会的政治信念、态度和政治行为.这些新的元素包括参与式政治文化的生长、公民文化的成熟、理性的多元竞争、宽容性的政治文化等.  相似文献   

7.
陆丹尼 《学术界》2001,(2):163-176
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留美女学生的考察与分析,从妇女史、中美文化交流、留学生等交叉的视角,研究了这批知识女性在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观、道德标准、角色定位、专业选择、婚姻状态等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是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在政治文化视野下考察苏南现代化模式,有利于我们从更深层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角度,透视苏南现代化模式演进的政治文化环境,分析苏南现代化模式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根据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特点,提出苏南现代化模式的未来转型,必须采用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加强民间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以及提高建立在共同体意识基础上的公民文化素养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关系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取向问题是众多的社会心理学家、心理人类学家和跨文化心理学家多年来颇感兴趣并不断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大体上说,社会心理学家就这个问题所做的专门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七十年代,心理人类学家就此所做的专门研究则可上推到本世纪五十年代,跨文化心理学家则是从本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不同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如果考虑到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联系、较接近或有交叉重叠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的话,如关于国民性、民族性的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研究,则上溯的起始年代更为久远,因而可以涵括在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研究这一范畴之内的研究和文献也更加繁多,浩如烟海。在当前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问题,这不仅是因为以往这方面的研究今天仍在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南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苏南的发展模式变迁经历了双重循环,传统“苏南模式”变迁经历了第一重循环:制度环境变化—制度失衡—制度变迁—制度均衡—制度失衡;“新苏南模式”经历了第二重循环:制度失衡—制度变迁—制度均衡。当前,“新苏南模式”的第二重循环尚未完成,制度均衡局面的形成还有赖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苏南地区政府需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更高层次上完善“新苏南模式”:改革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构建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机制;推动和规范社会自治组织的发展;培育公民权利义务基础上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转型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及其突破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存在的土地市场供求关系使农村宅基地的转让有着极大的内在动力,但现行法律法规又不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导致农村宅基地的转让多为私下进行。这种"暗箱操作"一方面使得农用土地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又使得本属于农民的土地权益被第三方侵占。最近施行的《物权法》在某些方面放松了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管制但依然难以流转,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县也要转变发展方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也是其自身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民族自治县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战略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产业是崭新的任务.其基本途径是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合作构建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农业生产潜力,并行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管理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水灾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减少水灾的发生及危害,当时已意识到要重视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森林,从而达到防灾救灾的目的.在灾后采取祈天禳灾、散粟赈民、以工代赈、调粟平籴等赈济措施,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