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何跞 《唐都学刊》2013,(6):94-98
《红楼梦》第一回进入实境叙事之后叙写士隐一梦、英莲幼年、贾雨村发迹及甄家败亡,在叙事结尾或将结尾处依次插入幻境对联、跛道人诗、雨村对联、《好了歌》。这些诗词韵语使叙事有了节奏分层,在作为承上启下叙事界点的同时,作者也借诗语传达其深在旨意和情感态度,在交代真假的创作本事同时探求真假的存在哲学,感叹故事人物之“应怜”,暗写宝黛钗的差异特点,以佛道出世解悟人生如梦之旨。诗文交融、叙事抒情结合、创作情绪张弛有度,体现了作者血泪创作背后的“辛苦”经营。  相似文献   

2.
也论史湘云的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巧玉 《社科纵横》2006,21(7):128-130
史湘云的结局是《红楼梦》的一大疑案,多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笔者认为,按曹雪芹原来的意思,史湘云最后应当嫁给甄宝玉,后甄宝玉被充军边塞,致使湘云空守深闺,形同守寡,最后死去。提出这一看法的理由首先立足于史湘云的判词,其次是从作者对书中一些人和物的安排与寓意方面探讨这个问题,最后是从她所作的诗词等方面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晴雯散论──《红楼梦》探微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晴雯散论──《红楼梦》探微之三王人恩晴雯的出场虽迟至第八回,但薄命司册辞里第一个介绍的人物却正是晴雯。如所周知,《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不仅全面而细腻地体现了作者对全书内容、人物遭际的总体构思,正如鲁迅所说,人物命运“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再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大家庭盛极而衰的过程,描写了宝黛钗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又以众多女性形象作为主要角色群,从而揭示了作品主旨:对封建社会的合理性和永久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人性美及其被压抑毁灭的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5.
93年全国文摘报刊转载摘编《学习与探索》所发文章名列第八名94年所发文章仅在《新华文摘》转载、摘编、辑目44篇,占32%《学习与探索》1992年被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朕合发起、研制的课题评为全国“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共45...  相似文献   

6.
93年全国文摘报刊转载摘编《学习与探索》所发文章名列第八名94年所发文章仅在《新华文摘》转载、摘编、辑目44篇,占32%《学习与探索》1992年被北京地区高者学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发起、研制的课题评为主国“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共45...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史湘云编了一个谜语,是一阕《点绛唇》,打一俗物。词云:“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大家猜了半天,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都没有猜对。后来宝玉猜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  相似文献   

8.
市井小人物的深广意蕴──《红楼梦》醉金刚论析郭树文从《红搂梦》侠文说起“大旨谈情”,有《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题名的《红楼梦》,会有绘写义侠的文字吗?“醉金刚轻财尚义侠”,这赫然见于第24回回目。甲戌本第26回脂评有:“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茵四样使...  相似文献   

9.
大观园的中秋之夜。凹晶馆前,人声寂静,笛韵悠扬,明月皎皎,碧波粼粼。两位客居贾府的少女──史湘云和林黛玉,触景感怀,临水赋诗。史湘云俯首长吟“寒塘渡鹤引”,林黛玉仰面悲歌“冷月葬诗魂”。“冷月葬诗魂”。这“凄清奇谲”的诗句,预示了这位诗情洋溢、孤苦无依、口齿含锋的少女的悲剧命运。一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中心线索。林黛玉是曹雪芹怀着悲愤、理想和激情着力刻画的女性叛逆者的典型。正确认识和评价林黛玉的形象,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林黛玉容貌似不及薛宝钗“妖媚…  相似文献   

10.
绝旅     
男孩起价5000,女孩起价3000,再有一个孩子就到第50个了,50个一到,她就收手不干了,她要用卖的钱买一幢小楼,和老伴一起回江西老家共享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11.
张馨月 《东西南北》2009,(11):11-11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不多,在第十三回就匆匆夭亡,所以她给人的印象可能不是太深。但实际上,她是金陵十二钗中最风流妩媚的人物,称得上是“女人中的女人”。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戏曲小说中,“粉头”一词多有出现。《辞源》释“妓女”之意时说,“也指不正经的妇女”;《小说词语汇释》“粉头”条释曰:“原指唱妓,引由指不规矩的妇人。”;香港梅节校证、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第3回“粉头”注云:“妓女,也泛指作风不正派的妇女。”以上三部书的解释,“粉头”只有二意,一为“妓女’”二为“不正经的妇女”。其实,“粉头”在古代小说中还有第三意,即艺人,因为古代娼优混称,技艺不分。事例见于《水讲传》中。如51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中,“帮闲”李小二对雷横说:“都头出去了多时,不知此处…  相似文献   

13.
开光明傅憎享“西门庆要亲自与他开光明,强着陈经济做孝子,与他抿了目。”(第63回)吉林文史版《金瓶梅词典》引姚灵犀《金瓶小札》,“以水滴入死者目中,为之冥目。”此说不确,“开光”与“抿目”是两码事。“开光”是以水(或酒)为死者“洗眼儿”,使之眼目光明...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说到,老太妃死了,朝廷昭示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于是官宦人家凡蓄养优伶男女的一概都予以遣散,贾府里养的那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也面临着下岗再就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两个宝玉:一个是甄宝玉,一个是贾宝玉。贾宝玉是书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意刻划和描绘的艺术形象,他在书中几乎是贯穿始终的,我们不待读完全书,一个活生生的宝玉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与之相比,作者对甄宝玉的描绘与刻划却是很少的,在前80回中作者没有对他进行直接的描画,只是在第2回、第56回通过贾雨村和甄府的几个老仆妇之口道出了他性格上的一些特点及他的相貌与贾宝玉一般无二,仅此而已。就是他身上的这些性格特点,也都是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相重复的,没有他自己的独特性,因而他给我们的印象也是模模糊…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大约250年前曹雪芹的一部伟大著作。流传到今大抵是80回,这80回是经典,任何人不能乱动。有人把这80回比喻成断臂维纳斯,这个比喻是恰当的。现在大家看到的通行本是120回,后面的40回是别人续的。8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断臂维纳斯,12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接臂维纳斯。  相似文献   

17.
王婆的“十八两秤”豫生《金瓶梅》第6回“王婆打酒遇大雨”中说:“且说婆子提个篮子,拿着一条十八两秤,走到街上打酒买肉。”古代十六两为一斤,无十八两为一斤之制。大约因此,“崇祯本”和“张竹坡本”的《金瓶梅》皆将“拿着十八两秤”的八字删去。1988年第2...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有三处纰漏,却被人们忽略了两百多年.纰漏之一,按照辈份,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庄是王熙凤的侄孙,却被误为王的侄儿;纰漏之二,按照排行,板儿与青儿本是兄妹关系,却被误为姊弟关系;纰漏之三,二十年前,刘姥姥的女儿刘氏大约十岁,尚未嫁给狗儿,刘姥姥没有理由到狗儿的远族亲戚──金陵王家去串亲戚.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一本政治倾向非常浓厚的小说,书中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以蔡京为首的官员的贪贿、吏治的腐败,甚至直接把矛头了指向皇帝--谩骂皇帝,这一切与晚明万历时期的"非君"思想有关.<金瓶梅>对的政治的书写主要集中在吏治的腐败上,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官商勾结、买官卖官这类的内容.但是,这类的吏治腐败并不是此书写政治最为主要的内容,还有更为深刻的内容在此书中隐藏而未被揭示,这就是官商勾结在经济上倒买倒卖,而此类勾结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危害极大,动摇了国之根本.这件事主要表现在<金瓶梅>第48回蔡京所提出的"盐引"之事上,而在54回到57回,理应写的就是西门庆和蔡京的门徒蔡蕴勾结贩卖"私盐",但是这几回却不翼而飞.因这几回的丢失,<金瓶梅>对晚明政治批判的力度没有彻底地显示出来,由此,我们对这部小说的政治目的也感到朦胧.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人来说,1992年11月4日是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发行量达150万份的《新民晚报》在第3版登载了一条社会新闻:居住在自忠路322弄16号、年仅22岁的新疆回沪知青子女易军,残忍地杀害、肢解了自己的亲外婆。一时间,凶手易军和整个案件,成了街头巷尾的议论中心,随之而来的是,回沪知青子女问题也成了前所未见的社会舆论热点,传媒连续报道,各界人士踊跃参与讨论。从1989年初上海市府决定接,纳在外省区工作的原上海城镇上山下乡知青子女回沪就读入户以来,上海人至今才开始普遍地关注起回沪知青子女问题,认真地思考起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诸如: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