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联结的性质,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性质,这是正相反对、根本对立的两种性质,两者的界限不容抹煞和混淆。然而,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的两种性质,缺一就不能构成  相似文献   

2.
<正> 对立统一和辩证统一这两个哲学概念有一定的相近性,但含义不尽相同,不能混为一谈。 第一,从内涵方面来说,对立统一指的就是矛盾统一体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统一体的双方既互相吸引、互相联结、互相凝聚和互相肯定,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和互相否定。凡是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事物,其矛盾统一体双方必须在量上互为依存,质上互为规定,结构上互为渗透,而  相似文献   

3.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出:“相反皆相成也”。这包含着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互相连接起来获得同一性的思想。世界上任何互相联系着的双方,都是又对立又联系,组成对立的统一体。矛盾的一方假如没有和另一方形成对立关系,它自己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矛盾着的双方除了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之外,还呈现出其特有的复杂性。如:哭泣常常是软弱的表现,但有时却预示着坚毅与顽强的进发;笑是愉悦的迹象,又能是内心空虚传达在脸上的痉挛;直率可以是心地坦荡的表露,也可以作为简单粗暴的代名词;老实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无用的别称。所谓“长歌当哭”、“大智若愚”、“男愁唱,女愁浪”,对这些矛盾的双方所表现的复杂性的深刻认识、理解与把握,有助于我  相似文献   

4.
一先进与落后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就是矛盾,凡有问题即有矛盾.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互相对立而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正面和反面,过去和将来,发展着的东西和衰亡着的东西,新的东西和旧的东西,先进的东西和落后的东西.新与旧,先进与落后是互相统一,彼此联系着的.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落后也无所谓先进;同时,两者又是互相对立,经常斗争的.新的东西和旧的东西的斗争,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到  相似文献   

5.
矛盾是统一物的对立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都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他们既相对立和斗争着,又互相依附而统一着,并从而构成这一事物。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和斗争,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也没有社会的前进。这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存在着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无冲突论”(无矛盾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矛盾普遍性含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矛盾的普遍性包括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矛盾性质的普遍性两个方面。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和过程中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性质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具有共同性质的矛盾。弄清矛盾普遍性两种含义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澄清一些理论是非,坚持矛盾问题的精髓十分必要。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性质的普遍性的基本区别,在于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是以“事物”为其直接对象的,矛盾性质的普遍性是以“矛盾”为其直接对象的。前者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始终都具有作为矛盾而存在这样一种共有的普遍的性质。后者是说,某种矛盾在一定范围内的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着,或者说,某种性质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简言之,前者说的是事物的共性,后者说的是矛盾的共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外因究竟怎样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由《争鸣》一九八二年第二期节录发表。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矛盾性包括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斗争性说的是对立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同一性说的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以及一致  相似文献   

8.
我区哲学学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在包头举行年会。年会学术讨论的中心议题是矛盾的心斗争性和同一性问题。 讨论中,对这一问题基本有三种观点: 多数同志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自身两种基本属性,不能把这两种属性混同于对立面的双方,它们之间没有主次、高低之分。它们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共同作用,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在矛盾的统一体中,同一性规定着斗争的形式、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使对立双方在斗争中彼此相互渗透、贯通;斗争性又使对立双方力量彼此消长,使同一不致成为僵死的同一。一般说,在事物的量变阶段,同一性表现得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调和,本是人们常用的一个词汇,指的是配合得宜、协调一致的意思。汉朝贾谊的《新书》说:“五声宫商角徵羽,倡和相应而调和”。说的是不同音调的和谐。调和也指味道、颜色、样式等等的协调,引申为调解、调理、调停、调剂、调配等等。在哲学上,调和则是指矛盾对立双方和谐地、协调一致地结合在一起,是矛盾同一性的一种形态。世界上的现象纷繁复杂,矛盾多种多样。而矛盾能否调和取决于矛盾双方联系的性质。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对立双方无不互相联结,互相依赖,又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将矛盾双方与事物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等同起来,进而把矛盾双方的两次连续转化看作就是事物否定之否定的运动,例如:“事物内部包含着两种对立的因素: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唯物辩证法把肯定因素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情形叫做肯定,而把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而跃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叫做否定。”持相同说法的还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作为其统治者,是矛盾的肯定方面,无产阶级则是矛盾的否定方面。”我认为,对这种观点作进一步的商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对比法是把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列地摆出来,形成鲜明的对照。它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文章写作技法,它在文艺创作上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很好的表现方法。列宁说:“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这种关系和趋向势必要反映到作品之中,这种事物之间  相似文献   

1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大家是没有分歧的。但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又是如何推动事物的前进运动?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应该作深一步的探讨。我以为在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时,要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之所以发展变化,就是因为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互相联结、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相互作用。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列宁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毛泽东同志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决定事物的生命,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矛盾同一性的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要讨论的矛盾同一性的质,实际上就是因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方面经过斗争实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变成同一,完成了质变,此刻的事物与彼刻的事物在质上有了根本差异,其内在规定性绝然不同了;其次,研究矛盾同一性的质,实际是研究实现了矛盾同一性的事物之质。倘从这种矛盾同一性的实现逻辑而言,它们又可以称作为必然性矛盾同一性和或然性矛盾同一性。如此,矛盾同一性的质也就划分为二类,即必然矛盾同一性的质与或然矛盾同一性的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质,需要分别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4.
<正> 在现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很多版本都用“矛盾无处不在”的提法,有的版本即使不用这个提法,也是大同小异,无质的差别。其实,矛盾并非无处不在。要讲清楚矛盾并非无处不在,必须首先从矛盾的规定谈起。最早给矛盾作出科学规定的是黑格尔。他说:“既对立又同一,这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在这里,黑格尔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凡矛盾都有两种属性或有两种最基本的规定,一是对立(斗争性),二是同一性,只有具备这两种规定的关系,才是矛盾。否则,不论何物,都不能称为哲学上所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论点至今看来似乎都是不言而喻的,即当我们谈到“对立”这一辩证法范畴时,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对立是绝对的,而且仅此而已.比如,《辞海·哲学分册》对“对立”的解释就是:“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我这里并不否认对立的绝对性.因为唯物辩证法是承认对立的绝对性的.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对立的绝对性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认为对立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具体地说,就是认为不但事物与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对立的现象,而且在每一事物的内部也都包含着对立  相似文献   

16.
“中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目前,在对中介的研究中,问题主要地不在于人们是否承认它的存在,而在于我们应如何看待它在矛盾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惟有正确地认识中介在矛盾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客观地反映中介之本来面目。为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些浅见。(一) 事物的绝对性总是和相对性联系在一起的,凡事物都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用辩证法的这种观点来看待事物的矛盾对立,我们就可以逻辑地得出结论:事物的矛盾对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任何一个事物(现象)都包含着相互排斥的两个矛盾方面。由于二者在性质上是正相反对的,因而它们之间的界限划分是确定的。对立面存在的普遍性和它们界限划分的确定性表明了矛盾对立的绝对性。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些对立和区别,虽然存在于自然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把矛盾同一性明确地表述为矛盾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两种含义。但近几年来,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同一性”不包括互相转化,而主张把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修改为“互相贯通”。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一、离开转化不会有“互相贯通”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互相贯通”作为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包括三层意思;矛盾双方的互相包含,矛盾双方的直接同一;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相通,包含着互相转化的趋势。让我们分别对这三层意思作一点分析。说矛盾双方互相包含,这无疑是正确的。任何矛盾,其对立双方总是存在共同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18.
论本质属性     
形式逻辑以属性一名词来表示事物或概念之间一切相同和相异的东西。例如某甲和某乙同是中国人;一个热情,一个冷淡。中国人是他们共通的属性;而热情与冷淡则是他们各自独有的属性,是把他们互相区别开来的一种属性。有些人因此就以性质来解释属性,以为中国人、热情、冷淡都是一种性质。其实,属性的范围比性质为广大。事物的同点、异点除了从性质显示出来外,从状态、行为与及行为的动机、行为的结果等等也可以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9.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的两种最基本的属性,是事物内部关系的最高概括。同一性指对立面相互联系、联结的性质,表现为对立面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斗争性指对立面间相互排斥和否定的性质,表现为对立面间的差异及其发展为对立和斗争。说它们是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它们不可偏废地并存于一切矛盾及其发展的任何形态、形式或阶段中,是内在发生的必然具有的性质、性能。说它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中介环节是整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事物之间极为重要的一种普遍联系。对于中介环节的普遍性,恩格斯、列宁和黑格尔都曾作过明确的表述。恩格斯曾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介环节而互相过渡……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列宁也说过:“一切都互为中介(Vermittelt),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