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比较了老子之"道"和爱默生之"超灵"的宇宙观、天人关系和直觉意识,指出了"道"与"超灵"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以保证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为前提的一套有关公司治理的权利安排、责任分工以及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文章重新界定了公司治理,分析并比较了三种典型公司治理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在公司治理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进而对"股东中心型"和"利益相关者模型"两种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得出"利益相关者模型"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会逐渐代替"股东中心型"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子系统,流通系统受重视的程度与日俱增。文章回顾了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指出传统的"现代化"在认识上所存在的不足;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中日比较探讨流通现代化的概念、必要性及评价标准;结合产业组织论与市场营销论,构建适用于中国市场的流通现代化理论分析架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将中国理工科研究生的作文与美国大学本族语者的作文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理工科研究生作文中"陈词"使用频率展开了研究。作者指出这类"陈词"对于研究生作文造成负面影响,其高频出现的原因是母语负迁移、书面语的口语化倾向和不当的英语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发展中国家继续向前迈进并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的时候,有时会落入"比较优势陷阱"。针对这一经典难题,对动态比较优势论与内生比较优势论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它们在解决比较优势陷阱问题上的局限性,提出并论证"只有重视人力资源,将发展重心放在人力资本增值上"才能突破这一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统计了<红楼梦>中的指代词"这个"和"那个"的使用频率和用法,并对其用法进行了客观的描写,还在此基础上采用历时的比较方法分析了它与前代和现代用法的不同,进而指出<红楼梦>时代它们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考据学与阐释学的角度,对于"比较"观念进行溯源,指出"比较"意识的形成是一种历史过程,它本身就具有人类思维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相互合一.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比较主义诸学科如比较文学、比较法学等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变革的产物.这些学科的目的不在于简单比附,而在于通过对学科对象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分析,形成一种世界性的视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译学研究中"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创造与叛逆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模糊。从文学翻译中的忠实性创造和叛逆性创造入手,尝试厘定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应在翻译这样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全面的分析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9.
指出《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人们所熟悉的计谋,且多数人认为诸葛亮的"空城计"吓跑了智勇双全的司马懿,表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运用博弈论思想对"空城计"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了司马懿攻下街亭后追击诸葛亮时的内心复杂心理,分析了司马懿识破"空城计"的原因;并通过双方所出方案的比较得出,"空城计"是"双赢"对局的结论;提出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企业要运用"空城计"思想,在不合作竞争关系中寻求到最优对局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北京大学叶朗教授在《美学原理》中提出的"美在意象"理论展开论述,在充分肯定其理论建构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理论的缺陷和问题。笔者一方面系统梳理了意象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对西方美学与文化的发展历史作了梳理。在中西文化与美学的比较视域中,指出了"美在意象"理论的双重困局,即要么固守中国古典美学的立场而无法涵盖西方的美,要么将意象泛化,只保留其情与景作为艺术品存在的基本条件,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问题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国"农业经营学"研究中土地集约概念的梳理,以土地投入产出的结构性解析为切入点,比较了城市与农业土地利用的区别.文章指出,从农业土地集约拓展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造成"集约"这一概念两个不同质的内涵与理解,这有违于科学术语一致性原则.文章对集约目标泛化造成研究中和政策实施上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简析长阳方言中的基本语气词及其用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指出长阳方言中的基本语气词是"底"、"哒"、"唦"并逐个分析其单用现象,然后分析"哒底"、"哒唦"、"底唦"、"哒底唦"等语气词合用现象,最后比较长阳方言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合用现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德里达的"继续生存"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同"以后生存"观点进行比较后指出,"继续生存"虽然源自"以后生存",但绝不是它的简单复制,而是它的某种意义上的继续生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人类学仪式过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甘肃文县麦贡山、四川平武厄里寨和木座寨三个白马藏族村落"跳曹盖"仪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跳曹盖"仪式是驱鬼敬神与狂欢庆典仪式的耦合,只是在不同的村落中,二者在仪式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寡.由此,文章从仪式与神话的层面分析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并指出"跳曹盖"仪式结构中这种二元性实为不同社会情境下价值观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两个艺术范畴的比较分析,阐释了中西艺术美学内在精神的合致与汇通,从而为中西艺术理论寻找到现代的对话平台,指出"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的共同点在于强调"意"和"意味"的传达,反对形似.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活动会产生外部效应或者说溢出效应,由此导致企业创新活动中搭便车的行为。目前,学界关于外部效应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企业创新活动溢出效应的研究还比较少。在检索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中国期刊网"等相关数据库后,对企业创新活动及其溢出效应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泛义动词"整"与"搞"在普通话中很常见,他们可以代替许多具体的动词,充当万能动词的角色,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探究"整"与"搞"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语义、语法、语用进行比较分析。语义上,主要从基本义、感情色彩两方面进行分析;语法上,从充当谓语、谓语中心,修饰语的搭配以及与词语的组合,词语重叠四个方面来比较,词语的组合主要从加补语、加宾语以及后加"着"、"了"、"过"来比较分析;语用上,主要从语体色彩、地域色彩两方面进行比较。对"整"与"搞"的比较分析,有利于加深对泛义动词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8.
比较艺术学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美学教授伍蠡甫先生早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探索中西比较艺术学并进行了研究与创作的双重实践。他指出西方艺术形式美经历了从理式中心向形式本体的进化过程。而中国艺术特别是绘画中的形式美则崇天人合一。西方形式美从内容与形式的冲突中得到升华,在现代艺术中形式美的独立性尤其突出。而中国艺术美则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得心源"与"外师造化"的艺术实践方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追溯了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拜民主义在"五四"时期的种种表现,并分析了"五四"时期这一思潮与后来拜民主义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联系,指出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中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屡犯"左"倾错误,拜民主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美国"南方文艺复兴"和"南方神话"的基础上,阐释了田纳西·威廉斯如何在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对"南方神话"相关主题进行颠覆与解构,揭示了"南方神话"的虚幻本质,并指出该剧所具有的重要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