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曾祺的《受戒》讲述了一对年轻人朦胧而美好的纯爱故事。其不仅以清新、朴实、自然的笔调向世人展现了作者故乡令人神往的美好风土人情,而且整部小说也在叙述上充满了和谐的生态美意蕴:社会环境与大自然相映成趣、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受戒》所渗透出来的和谐生态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说《受戒》是阅尽人生沧桑的汪曾祺采取远距离的眺望和选择的回忆姿态构思的短篇佳构,"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的美学观使他更喜欢回归到单纯质朴的生命状态去打捞一种美好的记忆与梦想。这样,和谐与唯美的美学趋向展示出《受戒》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僧俗人情的和谐美和民间社会的和谐美生命本真的华彩乐章。跨越时空的和谐美也为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后新小说的散文化,从鲁迅开始,经过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更新变异,逐渐成熟,而后中断,到了80年代汪曾祺又将这条中断已久的线索延续下来。本文试图以萧红、汪曾祺的作品为例来探讨这种文体与作家个性的关系,及这种文体在文学发展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边城》和《受戒》作为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代表作,其蕴含的文化理想有明显的共同点,也有难能可贵的异质性.从时代背景、人生矛盾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对《边城》和《受戒》的文化理想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蕴藏的审美价值和沈从文与汪曾祺之间的诗学联系及差异.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自20世纪80年代初再次登上文坛,就以其小说淡雅平和的独特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作者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小说中蕴含着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精神,其代表作《受戒》便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简约、淡雅和玄远之风。汪曾祺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呈现,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继承,亦是对民族精神复兴的守望。  相似文献   

6.
7.
汪曾祺以清新、灵秀的笔调构筑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这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诗意的民情风俗、诗意的人情、人性美、诗意的结构,建构了一个和谐完美的伊甸园世界。这种和谐的最高人生境界的建构得益于汪所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在80年代初发表的轰动文坛的《受戒》,带有鲜明的风俗画特色,真实而生动的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创作特色:“小说中有诗的情调、散文的意境、有文人的雅趣、民间的世俗美。”汪曾祺在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塑造、语言四方面进行了文体的创造实践,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带有民间世俗美的像诗像散文的优美小说。  相似文献   

9.
食物不仅是一种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实物",同时,它还蕴含着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无论是《受戒》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清淡的"素食"意象,还是《异禀》中的不同"卤味",都再现了乡村小人物清淡的欢愉,透露出他们乐观豁达的人生哲学和朴素平淡的生活态度.在《受戒》和《异禀》中,简单的食物分别体现了出家人生活中的世俗烟火味和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人情味,凸显出主人公在物质与精神、生存与生活、生理与心理层面达到一种融合.本文以"食物"为引线,尝试把握汪曾祺小说《受戒》和《异禀》中的别样意蕴.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受戒》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受戒》都完全不同于建国以来的作品。《受戒》中汪曾祺建构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舒展的人性,诗意的空间,这里风光美、人情美、人性美、风俗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和谐一致。小说自由散漫的结构形式和舒展闲适的生活内容高度融合,是一曲美的颂歌。  相似文献   

11.
玳瑁是一种珍稀海洋动物.玳瑁最早以其独特的解毒药效被人们所重视,更因其甲壳独特的装饰性而为大众所钟爱.玳瑁属于稀缺资源,由海地、海国进贡或贸易而来,故身价颇高,流行于上层社会和富豪人家.由此,玳瑁成为了一个与海洋、富贵、权势等相关的文化符号.另外,作为龟属动物,玳瑁还附着上了长寿的文化内涵;由于玳瑁单独行动的生活习性,它还被赋予了孤独之含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仍然面临着先辈们所面临的问题,即生存问题。我们依然依赖于自然界,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对自然的依赖并不能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减弱,因为科技并不能确保我们的生存。人类与自然友善相处,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社会文化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或许就是我们从“Motherland”的始源意义所能看到的。  相似文献   

13.
侨批文化内涵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成为当下潮学研究的热点。侨批业是基于特殊的华侨社会需要而引发的特殊服务行业。它产生于19世纪末叶华侨侨居海外逐渐众多之时,集商业贸易、金融货币、交通运输、人文道德、风土民情于一身,具有地域性、商业性和服务性,以及突出的信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数词“三”的文化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数词“三”的产生及其特点。“三”是一个很平常而且大量使用的数词 ,含有“三”的词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作为一个数词 ,它具有“成熟”、“完满”、“概指”、“稳定”等内涵和特点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化变迁的“过渡性”形成“过渡状态”,从而完成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合理配置,构成了世界文化分布与呈现的图景。变迁的直接动力来自于文化的接触与影响。不经过“过渡状态”的文化变迁是不真实和不可靠的。文化从个别现象上看,可能存在暴风骤雨式的变革;从全局角度看,循序渐进式的“过渡变迁”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下人们对"诗意地栖居"的闲谈与误解,在文本细读、立足原著的基础上,从人之为人的生存论根基、诗作为此在的生存论言说、栖居作为有死者的存在方式、大地之为大地的生存论意蕴等四个方面揭示出"诗意地栖居"所包涵的生存论蕴含,从而在根基处为真正领悟"诗意地栖居"的意义廓清障碍。这种蕴含不可理解为印证与重复,而是思想的回行,是应合思想本身召唤之后的前行,只有从此出发,才可能真正理解在当今世界"无家可归"的状态下"诗意地栖居"的意义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GNP或GDP发展观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发展观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解释发展的全部内涵.人类发展指数(HDI)及托达罗的发展观对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但仍没有涵盖发展更全面的含义.其实,发展就是满足人类不同需求层次,发展就是可持续的问题.此外,发展也还应该包括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和进步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提高、男女平等等诸多方面,发展的涵义还应当扩展到世界的和平和谐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理解发展的全面含义对于我们中国这个正处在蒸蒸日上发展过程的国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元代众多的杂剧作品中,无论其作品反应的内容如何,情节如何的曲折,大多都以团圆的结局收场。形形色色的团圆结局形成了元杂剧中亦悲亦喜、悲喜交融、苦尽甘来的特有的构戏方式。这种文学现象的形成和那个特定环境时代不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