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承接着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春风,我国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也进一步发展和深入,为保障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中当地居民的利益,实现资源开发利益与资源地居民的和谐共享,就必须对资源地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本文就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坚持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有机统一的开发模式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地质地貌复杂,人少地多,土地利用相对粗放,是我国未开发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区,同时也是气候干旱多灾、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项建设事业对土地的需求将会十分旺盛.如何根据西部地区特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来讨论西部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式、利用方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中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的战略重点已由沿海地区逐步转向广大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传导城市文明的有效载体,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以期为振兴西部地区提供一个启动点.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人新世纪以来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腾飞、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必由之路.鉴于西部地区的特点和现在的市场条件,我们不能套用当年东部大开发的模式,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因此,当前认真学习和运用江泽民的创新思想,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 (一)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建设资源接续区,促进优势资源转化;东北地区重点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稳定规模,保障振兴,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东部地区大力推进矿业结构优化升级,挖掘资源潜力,强化综合利用;加大我国海域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增储增产,稳定并提高油气产量.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四川旅游资源绚丽多姿、得天独厚的潜力,强化旅游业作为四川支柱产业的地位、功能以及作用,形成四川旅游业在西部经济空间发展和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四川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这是四川经济发展中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7.
努力实现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西部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实现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从总体上遵循如下原则:一、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原则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就数量而言,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其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如西北地区有500多万公顷的沙漠和1500万公顷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西部大开发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良好效果,固然受到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西部地区能否实现超前的全面的大开放.如果说国家要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实施扶持优惠政策的话,着力点要放在对外开放上,围绕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下功夫、做文章.  相似文献   

9.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已经实施近十年时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促使了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已经减少到规划指标之下.一方面说明了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和耕地的矛盾突出.在新形势下,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开展将①从空间上保护基本农田,②从质量上控制基本农田,③从类型上保证基本农田,以确保地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确定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部署,使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广大人民迎来了振兴民族经济、加快发展步伐的大好时机.但是如何才能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出一条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成功的发展道路,达到加快发展的目标,仍然是一个摆在西部地区各族人民面前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21世纪前十年内经济工作的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央提出这一战略构想,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变我国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对于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生产力宏观布局的战略性转移,是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开发结合起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中国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逐步由东向西转移,其旨在于达到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共同繁荣.这一"决策"既重大又英明,既现实又深远,既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是对西部地区经济跨入新世纪新技术产业化的挑战,作为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国西部生态旅游得到飞速发展,但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原因,其发展仍然受到不同程度阻碍,而生态旅游法律滞后是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以法律手段规制生态旅游活动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思路.贯彻和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历史发展环境和条件,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探索新的发展战略思想.西部与东部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现代经济文化建设水平严重地落后于东部地区,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主客观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部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恶劣与封闭,长期小农经济文化等诸多不合理因素仍在制约着地区的开放和发展,不合理的开发观念和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生产行为,不但影响到现代化建设,而且造成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实生活中,西部发展中生态、经济、文化相互关系间的矛盾和问题深层次地制约着地方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在新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研究西部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问题,对于实现西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抓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和江河之源的生态保护.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在进行新时期的开发建设,需要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发展经济学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考,在发展模式上能够创建独特的模型,能够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良好的参考。本文在分析该理论的基础上将其重点放在西部地区独特的市场经济环境,着力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挥其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建设中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可以预见 ,西部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与深化发展 ,将如同20世纪80年代的沿海改革开放战略一样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 ,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民族构成、教育水平、人口素质 ,文化传统 ,皆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由此决定了推行西部开发 ,既要借鉴东部地区2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 ,又要因地制宜 ,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开发措施与发展重点。在整个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制衡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 ,而西部地区主要是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青年人的素质将从中起到决定…  相似文献   

18.
李林 《城市》2009,(11):36-39
一、“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西三角”地区是指以重庆、成都、西安为端点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区域.是我国西部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它的发展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周边省市、保障三峡库区稳定、维护西部生态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统筹交通发展是关键。“西三角”地区是我国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东西差距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一年多来,西部地区基本建设和优惠政策纷纷启动,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西部大开发又作为一个主要内容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清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其中,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