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论证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论证进行重组 ,可以显示出其论证的关键是 :私人语言不能在语言游戏中表达。这虽然使得私人语言论者陷入自相矛盾 ,却同时也让维特根斯坦面临循环论证的指控。这场论证的终点应该是不置可否的沉默。排除私人语言是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本身的封闭性造成的。从哲学史来看 ,这一排除则继续着从“我”到“我们”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以“语言游戏说”为向导 ,分析“私人语言”的含义 ,着重考察维特根斯坦如何从否定私人对象的存在、指出私人定义的不可能性、遵守规则等方面对私人语言进行反驳 ,最后指出这一论证对于批判传统哲学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一个悖论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有关私人语言命题的提出,为语言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引起了学界的热烈争议。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定义出发,围绕争议的焦点,分析了该命题在理解方面存在的悖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论证为私人语言举行了一场宏大的葬礼.他在<哲学研究>中从"私人语言"概念出发,通过指出私人语言指称对象的不可能、私人定义的不可能、私有规则的不可能等,对私人语言进行驳斥,说明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并指出,在主客二分思想主导下,排除公共性因素的私人语言的荒谬性,以揭示出由于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隔裂所导致的语言与实在世界的鸿沟.进而揭示出,语言是牢牢镶嵌在生活世界中的,私人语言的荒谬性体现出唯我论试图在内在意识中寻找确定性的迷途,以此来埋葬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主体哲学.这就是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论证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主要通过对《哲学研究》进行分析和理解,结合相关的资料和评论,引出维特根斯坦否定私人语言存在的著名论题。通过私人语言与外在参照系、私人语言缺乏检验的标准、私人语言无法建立规则等三个步骤论述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题。最后阐述该论题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唯我论的反驳,以及对语言哲学流派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形而上学前提即二元分立基础上的符合论予以批判,认为语言的作用不只是对事物进行逻辑的指称和描述,它更是一种指示着人的行为的活动,其意义在于使用。他还对私人语言的自我理解性进行了批判,认为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私人语言不具有交流的特征,因而不是真正的语言。再次,他从语言遵循规则的角度对私人语言加以批判,认为人们不能“私人地”遵守规则,“遵从规则”只能是公共的,语言必须建立在共同体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不仅从实质定义的角度揭示了私人语言观的荒谬性,批判且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否定了私人语言的存在。通过阅读《哲学研究》和其他资料,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形而上学探讨概括为三方面:并不存在私人感觉;内在感觉经验不是"某种东西",而是一种不同于物理状态的精神状态和过程;感觉语言是对人内在感觉经验的一种表达,一种后天习得的文明表达。  相似文献   

9.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作为当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前后哲学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最后集中于他对私人语言的驳斥。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的三种区分和八种样式的解读,笔者认为:在对私人语言进行定义的方式中,前提性地蕴含了一种身心二元论的语言观:在这种二元论中,语言的作用就是指称对象,它起了一种奇妙的沟通两个平行世界的中介作用;在这样的框架里,“理解”一词的意思也必定是二元论的——说话人的语言在听者的心灵里引起的意义应当与说话人心里的意义一致;也只有在这种二元论式的“理解”意义上,在语言样式H(即维特根斯坦所定义的那种私人语言)中,由于语言指称对象是私人的内在感受——是严格私人的,而且独自使用该语言,这种语言才逻辑地蕴含了“另一个人不可能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以外部表现为标准和以主观心理为标准都不能有效地为私人语言提供意义,因为词语的意义必须经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而私人语言缺乏被检验的条件,因此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确立和赋予个人信息权是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主要路径,其内容是以个人权利为重心,构筑以个人知情同意为核心,以个人查询、更正、删除为保障的权利体系.个人信息权本质是将个人信息保护私权化,实现自然人对个人信息的对世性的、绝对的支配和控制.然而,面对大数据语境中的个人信息应用实践情况,与个体权利思维一脉相承的个人控制模式、意思自治理念,以及个体化、事后化的权利保障机制均存在局限,难以有效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为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应超越个体权利思维的局限,建立公共利益导向、分类分级管理、权利义务并重、彰显社会责任、强化政府监管、倡导自律规范的全链条多元共治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个体归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认为自我同一性源于身体自我,是一种多维立体的动态结构,渐次在心理发展中形成的认知、情感、态度、道德感、责任感与价值取向作为结构子因素形成类生物分子水平运动,并围绕价值取向融入结构大运动中。  相似文献   

13.
为私人使用而复制作品(以下简称私人复制)是传统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合理使用制度中的经典条款,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条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世界各国的立法者为平衡著作权人和使用者的利益,对传统的为私人使用而复制作品的制度都作出了适当的修正.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力图建构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立法现状的为私人使用而复制作品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个体的社会与社会的个体--对个体主义与人类解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近现代西方个体主义和马克思人类解放两种价值观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含义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历史命运,并对如何确立新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出发,探析了语言模因传播的本质,认为模仿与创新是语言模因的传播机制。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模仿的目的。只有正确认识语言模因的传播机制,才能保证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安全性,从而更好地保障语言模因向积极的一面发展,进一步丰富语言宝库和发展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17.
在当今中国,重新审视和探讨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历史价值归宿问题,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个体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归宿。一切重物轻人、重社会共同体而贬抑个体的理论偏颇,均应引起人们的警惕,并自觉予以拒斥。  相似文献   

18.
符号学是独特的认知理论和方法,它是人类文化的元语言,其功能是建立通用的文化理论和跨学科研究.全面、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符号学,了解语言现象和民族文化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代发展观的缺陷不在于"个体主体"维度,而在于将"个体主体"尺度当作唯一的、至上的、终极的尺度,在于"类主体"的缺位。可持续发展呼唤"类主体"出场,但决不意味着"个体主体"的退场,而是两者同时在场。对个体与类的矛盾的协调和合理解决,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道家独到地发现了人类个体生命的精神宇宙,是对人类个体生命自由精神的极度张扬.他们为人类个体生命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为人类个体生命飘泊的灵魂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为人类个体生命建造了一个恬静、自然、物化、逍遥的自由境界,为中国人塑造了一个飘逸、适性、逍遥的自由美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