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平凹以写商州知名,但是,他真正着力描写商州,而商州也借此而闻名的,是自《商州初录》开始,到《浮躁》结束的那一批作品。人们习惯把这批作品称为“商州系列作品”。“为商州写书”,这是贾平凹的夙愿,但在以前他对这个夙愿误解了。在对商州的整体文化气氛具有透彻的了解前,他要写得只是没有地域特点的“山地”而非商州。他后来追忆说:“我一直在写我的商州,只是那时无意识罢了。”只有改变了这种“无意识”状态,他才能给读者献出切切实实、独一无二的商州。也从此开始了他创作历程中的突破性飞跃。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并非散文家,写小说是他的主业。散文不过是他的副产品。但,这副产品和他的主产品一样,都是一流的。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是又薄又小的一本,名为《月迹》,收集了作者自1979年至1982年间的34篇作品。这便是贾平凹早期散文创作的全部结晶。  相似文献   

3.
近日,著名作家贾平凹推出了长篇小说收官之作《秦腔》,他称这是在一种“惊恐”的状态中写作完成的。贾平凹以其故乡棣花街为背景进行创作,小说中描写的很多故乡、家族内部事情和他有直接关系,但贾平凹一再声明,这不是他的自传。《秦腔》历时两年完成,小说自问世以来,已发行18万册,第三版正在加印中。“秦腔”既是小说的名字,也是一种民间戏曲,贾平凹在它身上寄寓了象徵意义。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写的是老家丹凤县棣花镇的事,“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其中大部分人、事都有原型,解读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创作中 ,贾平凹是一个不断探索且有个性的作家。《高老庄》比其以往作品更平实而厚重。《高老庄》是贾平凹关注现实品格的又一体现。其中精神关怀是最为迫切的关怀。作者通过对高老庄鲜活现实的原生态描写 ,表达出对历史与现实、乡土意识与现代文明的思考 ,传达出深沉的忧患意识 ,并赋予这种忧患以普遍的意义。同时 ,他又热切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想 ,给泥淖中的人们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祝兴义是一位描写乡村生活的能手。”“读他的小说,有‘乡情拂面、乡音在耳’之感。”1988年河南中原农民出版社为他出版乡土小说专集《只因河那边一段风流》作如是评价。作者自称偏爱这方面的题材。1985年江流在《杨花似雪》集序中说,本集“大都是写农村人物或农村出生的知识分子。”“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善于从‘微观世界’去揭示善良的人性,纯厚的人情,洋溢着传统的美,淳朴的美。”到目前为止,祝兴义小说绝大多数取材农村,他几乎把全部心身投入到这个领域。我想,农村不仅仅是他  相似文献   

6.
素有印度“小说之王”之称的普列姆昌德(1880———1936)是印地语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对农民怀有诚挚沉厚的感情,他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印度的广大农村为背景,把农村当作了他实现理想的天堂,他笔下的农村常常是充满诗意的。苏联作家爱伦堡曾说过“普列姆昌德的小说写得很真实,有时很动人,有时相当残酷,但总是富于人情味。”[1]也有人认为“他的长篇杰作《戈丹》是印度农村的一面镜子,是印度农民生活的一部史诗”[2]。“从艺术上看,《戈丹》在普列姆昌德小说创作中也是成就最高。不仅对乡村生活有逼真的描写,而且人物形象塑造及情节的安…  相似文献   

7.
德国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施笃姆后期作品重在人物个性的刻画,结构严谨而富于戏剧性,故事情节曲折有致,细节描写委婉动人。①与施笃姆早年脱离社会冲突与矛盾、着重爱情描写与生活场景描写的作品相比,他的后期作品《双影人》明显偏向于现实主义,关注一个穷苦失业工人不幸的一生,触笔所及,为我们揭示了一副19世纪晚期德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对当时社会的落后、人性的冷酷做出了一定批判。  相似文献   

8.
索尔仁尼琴是细节描写大师,他的成名作《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的经典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其中尤以“吃”的细节描写最为惊心动魄,堪称全书的“文眼”.着重考察了作品中“吃”的各种细节描写手法,并分析“吃”的细节描写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浮躁》之前,以商州为创作母题和审美载体,凸显商州浓厚的原生态传统文化氛围、文化景观的“商州系列小说”的创作阶段;自《废都》开始,以代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古都“西京”为故事发生地,主要反映社会转型期的传统文人和中国文化在两种文明冲突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文化忧思的“西京系列作品”创作期和以《高老庄》和《怀念狼》等作品中生活在“西京”的商州子弟“重返商州”的“回归系列作品”的创作。通过对这三个风格迥异时期作品的解读,清晰地看到贾平凹创作思想的裂变过程:赞美、眷恋———质疑、批判———尝试重构。  相似文献   

10.
“鞋”这一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最擅长使用意象的作家之一,“鞋”意象在其作品中俯首皆是。以《废都》《高兴》《极花》三部作品为例,深度解读“高跟鞋”意象在作品中所承载的追寻主题和性隐喻,对解读贾平凹的女性观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常被字里行间浓浓的情感和拳拳爱心所感动,使人深深沉浸于他对亲情、爱情、阶级情、民族情的动人描写中。如《月牙儿》等作品中展现的亲情,《微神》等作品中抒写的爱情,《骆驼祥子》等作品中蕴含的阶级情,《四世同堂》等作品中歌咏的民族情,都为我们展示了老舍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老舍说:“我自己是寒苦出身,所以对苦心有很深的同情”(《老舍选集·自序》)。又说“我能描写大杂院,因为我住过大杂院”(《我怎样学习语言》)。大杂院是北京的贫民窟,寒苦出身的老舍常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对大杂院的描写,来反映“苦人”——城市下层劳动者的命运。抒发自己对社会的观感。《柳家大院》便是典型的篇什。熟悉生活并不意味着认识了生活,老舍认为一个作家“最要紧的”。是要“在平凡的事情中看出意义”(《事实的运用》)。《柳家大院》写的是王家小媳妇的惨死,但作品的深刻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孙犁创作的短篇小说《山地的回忆》充分凸现出作者创作的艺术特色:他那充满浓郁的诗情和隽永的诗意,以及语言清新、朴素、自然、洗练,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他那通过平常生活挖掘不平常思想内容的艺术手法,曾引起文坛的注目。作品以“我”陪一位从阜平山乡来的农民代表参观天津工业展览会,“我”想买几尺布送给他为开端,引出“我”对一九四一年冬在阜平山地生活的回忆,抒写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美好思想情操。作品通过“河边斗嘴”、“送袜子”、“买织机”等情节,生动地表现了难苦的战斗岁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卷首,曹雪芹借“石头”之口说,他创作此书“不敢以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这里所说的“儿女笔墨”,从作品的实际来看,主要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描写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悲欢离合的种种情事,所谓“唐突朝廷”,是指作家通过作品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批判。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封建阶级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为我们刻划了那个社会的众生相,从而使这部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杰出作品,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他“不敢唐突”是假,如实描写是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的陕南出身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典型陕西作家没有的“南方”气质,所以他更接近沈从文和孙犁这样风格“柔美”的一派,更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贾平凹创作的这种“南方”气质使他对沉实的陕西文学的主流叙述有一种隐隐的挑战性.不过,贾平凹的“南方”不同于“江南”.商洛虽然山清水秀,却是穷乡僻壤,没有“江南”的繁华和奢靡,没有“江南”文化在汉文化圈中的自信和统领地位,也没有江南叙述中落魄豪门式的伤感和怀旧,而有着底层小民的现实感和向上挣扎时的文学想象.贾平凹的特点就源自于他与“南方”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源自于他创作的现实性和抒情性.他的不纯粹的“南方”出身和纯粹“北方”的创作环境反而造就了他无法复制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6.
《金洞》中"狼孩"意象的商州民俗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洞》是贾平凹作品中较早触及生态美思想的作品 ,是其后期生态力作《怀念狼》的先声。在《金洞》中 ,贾平凹抒写了一个亦人亦兽的“狼孩”意象。作品中的“狼孩”被狼叼走后却大难不死 ,受狼庇护 ,回到人群中却被视为异类 ,被抛乃至死亡。其实 ,“狼孩”的悲剧并非个案。在商州 ,到处都有“弃儿”的民间习俗。商州人弃扔婴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此 ,笔者作了挖掘和剖析 :一方面是客观生存条件所致 ,另一方面是主观上受“生殖崇拜”和“轮回超生意识”制导 ,同时有着很深的民间文化根源 ,打上了作家自身的生活烙印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古代诗歌总集《万叶集》中,山上忆良是独具异彩的一位歌人。日本文学史家一般都称他为“社会诗人”或“人生诗人”。他的创作都以社会生活为内容,抒发诗人对时代的慨叹。他的作品充满着饱满的历史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人生的深厚的爱。作品内容充实浓缩,形象逼真,感情炽烈。日本文学家高木市之助正确地指出了山上忆良独到的艺术风格。他写道:忆良的作品“交织着人生的苦闷和贫困的苦楚,在黄钟大吕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中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塑造真实而动人的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使作品具体、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恩格斯把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看作是现实主义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历来许多著名作家也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就这样说过:“现在当一切可能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一切不可能的都已试过,这时作者坚信,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个人生活场景》一版《后记》)我国杰出的文学巨匠茅盾在谈到人物形象塑造时也曾说:“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作家,不但用大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描写。” (《鼓吹集·关于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9.
具有特指意义的“抗战文学”,应该是指“九一八”至1945年抗战结束期间所创作和发表的直接反映抗日斗争,或者描写与抗战相关的生活,以抗日为思想指向的文学作品,而不应该只是指“八年抗战时期所产生的直接描写抗日战争的文学”.这一文学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前表达的是悲愤的情怀,之后则是洋溢着奋发、乐观的精神.它的内容特点是把描写抗战和揭露国民党的丑行结合起来,塑造出的典型都是反面形象.此外,它还具有突出的文化性、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色泽分明的人物描写等特点,同时也展现了许多作家的个人风格.作为整体的抗战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反侵略文学.  相似文献   

20.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但他的视野已远远超出了“白桦”派的创作思想范畴,他倡导的新理想“一元生活论”和“本能生活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注重理智、循规蹈矩、排除热情、禁忌欲望的基督教上层社会。作家通过小说《叶子》,对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充分地体现了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目前学术界对于《叶子》(又名《一个女人》)这部作品的优美的语言技巧、“梦幻”的描写、“叶子之死”的评论较多,但是对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评论也不多见,对此,文章试图通过对《叶子》这部作品的分析,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来透视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