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社区》2005,(5)
由“凶宅”引起的联想 《社区》杂志的那篇《房子成为“凶宅”之后》的文章,引出了我几年来想说的话。我非常同情李松同志的遭遇,也很同情天普公司的无奈。他们心中由此产生的阴影,是不会因法律的裁决而消失的。因为,面对新房中出了人命案,人们心中那种说不明、道不清的“硌硬”是不会很快消失的。 现如今,二手房以它的价格便宜、位置尚好、物业费低廉、供暖、维修不用操心等优势成为购房者的首选,但也仅仅是“首选”。三年前,我曾有过买二手房的想法,那时几乎每周一、周四,我都要买刊登二手房源的杂志和晚报来细细查看。但是,一起起发生凶…  相似文献   

2.
老舍说:“我自己是寒苦出身,所以对苦心有很深的同情”(《老舍选集·自序》)。又说“我能描写大杂院,因为我住过大杂院”(《我怎样学习语言》)。大杂院是北京的贫民窟,寒苦出身的老舍常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对大杂院的描写,来反映“苦人”——城市下层劳动者的命运。抒发自己对社会的观感。《柳家大院》便是典型的篇什。熟悉生活并不意味着认识了生活,老舍认为一个作家“最要紧的”。是要“在平凡的事情中看出意义”(《事实的运用》)。《柳家大院》写的是王家小媳妇的惨死,但作品的深刻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20):13-13
编辑推荐 《山月不知心底事》最开始吸引我的是那段“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中关于“左岸”的精辟阐述。随着情节推进,向远的聪明能干更是让我爱不释手。只是喜爱的背后,总有着说不尽的叹息,究竟是怎样的决绝.让向远遗失了左岸的最后一抹柔软,而孤单地生活在右岸冷硬的规则中?  相似文献   

4.
说刘老老“不会说话”,乍一看来,读者也许会有点奇怪。其实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王熙凤等人对她的评价。《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向王熙凤求告贫困,话没说清楚反而骂孩子“只顾吃果子”,书中说凤姐“听他不会说话,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此其一。等到王熙凤赏赐了二十两银子,刘老老千恩万谢,周瑞家的却说:“我的娘!你怎么见了他倒不会说话了呢?”此其二。可见,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刘老老确实是“不会说话”的。  相似文献   

5.
一部《漱玉词》,人人爱不释手。有人凝视着天资聪颖、多愁善感而命运不佳的女主人公形象,默默地洒下同情之泪;也有人为主人公对生命与爱情的执着的追求和向往感动得颤抖不已;更有人从词中读出了深沉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而深受鼓舞,真乃“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也读,我却惊奇地读出了“孤独”二字:一个孤独的女性形象,一颗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孤独的灵魂,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孤独感。一部《漱玉词》,似乎是由于作者李清  相似文献   

6.
北岛 《可乐》2011,(9):32-32
我是靠说相声在全校出名的。记得那段子叫《乱形容》,我先在收音机里听过,后来从《曲艺》杂志上找到原本,查字典把生字一一注音,背得滚瓜烂熟。登上操场讲台,我头皮发麻,腿肚转筋,心中默念:“就把台下当成一块西瓜地吧。”果然灵验,我口若悬河,一发不可收拾,把听众都给逗乐了。一周内,我成了全校名人,无数目光迎来送往。一周后,再没人多看我一眼,有失落,也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相似文献   

7.
明天 《人生与伴侣》2010,(11):16-18
如果没有《武林外传》,“白展堂”沙溢不会这么快走入大众视野。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对沙溢来说,《武林外传》可能不过是蒙运气眷顾的昙花一现,也就不会有之后的《新上海滩》。  相似文献   

8.
张成 《北京纪事》2010,(1):46-49
只有老天爷可以灭我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灭了我,只有老天爷可以。”赵子琪(赵琳)高傲地说。看到自己的负面新闻,她既不会愤怒也不会悲伤。“总是朋友先打电话给我说,“网上有你的一条消息,是真的吗?”我才会上网看看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9.
对于《红楼梦》,我是再熟悉不过了,黛玉、宝钗、紫娟、妙玉等众多人物,我了如指掌。就让我来说说我心中的《红楼梦》吧!4岁爱宝玉《红楼梦》是我妈妈的最爱,可以说,我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受到《红楼梦》的熏陶了。4岁那年,我让妈妈读《红楼梦》给我听,听是听不太懂,就知道妈妈笑我也笑,妈妈哭我也哭。当我看到插图里的贾宝玉时,觉得他脸白白的,那么漂亮,就像童话里的王子一样。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7岁爱黛玉“妈妈,黛玉姐姐好漂亮哦!“”贾宝玉喜欢的女孩儿能不漂亮吗!”哈哈,我喜欢黛玉,也是从“漂亮”开始的。那时,我的心愿就是长大了能像黛…  相似文献   

10.
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吃饭时突然说:“爸爸,我把你的秘密丑事都跟老师说了。”有啥丑事可以说呢?我心中不禁好奇,却又有点紧张,这小子该不会说了不该说的吧?我故作镇定地问儿子:“哪有什么丑事呢?”宝贝儿子张大眼,一本正经地说:“有哇,很多呢!”他索性放下筷子,讲个清楚! 原来他将我无意间闲聊的往事全端出来了:喝得  相似文献   

11.
娱乐世界     
笑话 不好开价 《婚姻法》讲座上,老师问一青年:“你说一下近亲为何不能结婚?”“那还不简单?熟人嘛,彩礼方面不好开价呗!” 离题太远 爸爸;“孩子,我替你写的那篇作文,评上奖了吗?” 儿子:“没有,老师说写得离题太远了。” 爸爸:“不会吧!作文题目不是《我的爸爸》吗?”  相似文献   

12.
杨润身 《中华魂》2004,(2):50-51
我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参加抗日的小八路。在党的哺育下,我成为一名作家。我是电影《白毛女》的编剧之一,后来又是《探亲记》的编剧,离休前担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这话一点不掺假。我心里总在唱响那首人民心中永不消失的歌,这要导源于红色圣地西柏坡。西柏坡对我是那样神圣,半个多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13.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等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可乐》2007,(5)
有事没事,扔封信来!说咱好的,当然大家都高兴啦。说不好,您也甭担心,咱不会举着砖头去拍您,咱改,行不?地址:(430077)武汉市武昌黄鹂路65号《可乐》编辑部我与《可乐》有缘《可乐》编辑部的同志们,“你们”好!因为“你们”把《可乐》编得这么好看,所以我特地在“你”字下面加个“心”字,以表达我对你们的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早期“同情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弗赖堡学派的闵斯特伯格,这使他与主要受马堡学派思想影响的朱光潜等人有重大差别.“同情说”是丰子恺人生观与学术思考相统一的整体性学说,“绝缘说”和“童心说”都隶属于“同情说”.随着丰子恺人生际遇和社会经历的改变,“同情说”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侧重,它是由关注艺术活动中“物我交融”的问题所启发的,在丰子恺皈依佛门的时期开始形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既受认识论美学影响又以人生与宇宙之和谐统一的境界学说为旨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散文》中的这句话时,我总是眼前一片模糊,泪光中总是叠印着妈妈那慈善、和蔼的面容。  相似文献   

17.
狗狗大变装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我若不读书,便不会知道这个比喻的存在。这就是读书的第一妙用。文献综述,知道别人说了什么,省得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18.
张礼军(浙江):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皮鞋,我是刷。你是哈蜜我是瓜,你不理我我自杀。安吉(草编):那我赶紧轻轻的顶你一个肺。别想不开啊。我顶你了。(?)哈哈。哈哈。方竣宇(皖):好话我不会说,只能说我和同学都非常喜欢这本《许愿草》。它反映了我们这些人心里的某种心情,让我们勇敢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望之 《中华魂》2013,(5):32-34
来信 《中华魂》编辑部:我是一个在读的高校文科学生,贵刊的《忘年交书简》是我爱读的栏目。最近我在《炎黄春秋》2013年第一期上看到一篇文章《我反对神化和特权的代价》(署名戴煌),该文作者的遭遇,按照他自己的记述.那是值得同情的,但文章的结论却令人惊诧:“现在,有些人还认为毛泽东时代是清廉的、公正的。从我亲身经历的情况看,其实那个时候特权横行,腐败丛生,对不同意见的残酷打压.全社会万马齐喑,使人窒息。”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倾注了深深的情感,对女奴婚恋习俗进行多侧面的描写。书中通过鲜活生动的形象描写,揭示出“指配婚”、“收尾婚”这两种婚姻的不合理性,以及阶级压迫的残酷性。对“自由婚”,他则给予无限真诚的同情,这同情则是通过多层次多角度来表现的。《红楼梦》中所写到的女奴的各种婚恋形态,则是曹雪芹婚姻观的形象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