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关于问题导向重要论述赓续了科学的理论方法、汲取了深厚的历史滋养,厚植了鲜活的工作实践,围绕根本问题导向、时代问题导向、价值问题导向、全球问题导向、作风问题导向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命题,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握问题导向,需要做到以“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研究问题,以“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发现问题,以“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分析问题,以“坚持自信自立”的原则解决问题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爱芹 《理论界》2007,(12):24-26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并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时期有关李白出生地问题、家世问题、入长安的时次问题、交游问题、生卒年问题、行踪问题等生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上述各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四川社科界》2006,(9):36-37,42
中科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著名地质学家刘宝捃,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的主要作者之一。以他们为首的相关学者专家纷纷呼吁,西线工程是一项复杂艰巨、影响深远的工程,决策应慎之又慎,从长计议。他们在书中对西线工程提出的质疑和建议,涉及的问题主要有8个:一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二是青藏高原冰川退缩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量不足的问题,三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四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西电东送工程发电影响的问题,五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居民、生态补偿的问题,六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藏区宗教、文化、文物等保护的问题,七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投资和运作模式的问题,八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替代方案的问题。总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与工程地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诸方面都有矛盾,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几个方面都体现得很不够。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城乡发展问题、就业问题、贫穷问题、腐败问题、家庭婚姻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犯罪问题等,都严重困扰着我们,使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异常复杂、异常艰难.在这些问题中,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当属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及特点人口问题首先是由人口自身的种种不协调构成的。因此,分析中国的人口问题,首先就要把握中国人口的现状及特点。】·人p台缓过大,增长好度过快。中国人口在1684年前后突…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内在思维理路是以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理论为核心而抉发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并展望其价值、意义与前景,因此,也可以说,梁氏是藉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反省设定了中国文化的问题性,这一问题性涉及着“直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分析的层次———文化哲学、历史、情境。如斯理解,我们自然称梁氏的文化理论为“文化问题论”。  相似文献   

7.
《西部观察》2002,(9):60-61
1986年至1992年,王志纲作为新华社记者,主要担负国家宏观重大经济题材的调研和报道工作。其中,对东西部关系问题、广东和邻省政策摩擦问题、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诸侯经济等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对珠江三角洲模式、温州模式、胶东模式进行过系统的总结,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作品有: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自然复合问题,是一场关于发展观的革命。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在观念认识方面、在制度及实施机制方面、在法律与政策方面存在缺失。因此,首先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加强绿色制度创新。立法中要注重发挥市场、政府和企业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再次。明确法律责任,强化法律监督。最后,循环经济法的立意要新,在求精、适用、管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当代的全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尽管全球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从思想根源上来讲,却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的缺陷密切相关,因此,解决全球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价值观念,树立新的价值观。在此问题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生生之道”、“和而不同”、“以义制利”等价值观念,将会提供宝贵的资源,从而显现其普世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解决好学风问题是题中应有之义。而解决好学风问题,从当前的情况看,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于理论研究领域里如何实现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问题。从大的方面讲,哲学社会科学的定位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现实,立足当代,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我省提出的“三兼顾、三为主”的原则就体现了这种功能。但从学理上讲,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辍学问题是近年来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之一。它的形成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同样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保障功能,形成合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辍学问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问题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因为这一问题体现了当代世界的主题和时代精神。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由此而辐射出的许许多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仅能激发诸多学科的理论兴趣,而且提供了从表层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到深层问题的形而上探究这种向纵深发展的理论梯度。目前,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关于当代世界的发展问题研究、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研究等等,都从某一侧面找到了理论研究的切入点。社会发展问题正在成为哲学与现实结合的一条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改革,须解决:国有事务所的脱钩改制问题,现有事务所的财产界定、分割问题,会计师事务所所有制形式的定位问题,以及资产重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过程中,两种经济体制的碰撞,必然产生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由于涉及面广、问题复杂,构成了社会问题。主要是:职工下岗、失业和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收入差距、贫富悬殊的问题;腐败现象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稳定社会的关键,是保证我国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笔者认为:只有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应对,而不是教条地、形而上学地对付。我们党从十五大以来,在认识和应付社会问题上形成了新的认识,突破了一些理论论禁区,为解决社会问题找到了良策。  劳动力富余的国情决定了…  相似文献   

15.
《四川社科界》2003,(5):58-60
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有农民收人问题、税费负担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土地市场制度问题、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粮食流通体制问题,还有农村市场消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6.
辛文 《天府新论》1999,(4):33-35
扩大内需,是一个非常重要也很急迫的问题,被称为重大决策、重大方针、重大战略。由此可见,扩大内需这个问题,不论是在当前还是今后的经济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特别的必要性。我认为,(1)扩大内需的关键问题是要扩大消费。扩大消费的障碍问题是购买能力,购...  相似文献   

17.
科技的进步往往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这要求法律与时俱进、废旧立新。计算机等个人资料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引发了信息革命,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个人资料保护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行政、立法、司法和实务界就开始关注个人资料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姑且把我们的地球比作天空,人就是天空里的星星。我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收集到关于地球上的人、社会的经验证据呢?这个问题乍一看和科学家们在现实世界遇到的问题差不多,无非是有关数量、分布、复杂程度等问题。但是,要不是拥有各种仪器设备,没日没夜地遥感遥测,不停地观察,  相似文献   

19.
"四假相"与假观念、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徐友渔先生指出,民间话语从官方话语的脱出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人们更真切、更直截了当地论说中国的实际问题”;但可悲的是,民间话语摆脱了意识形态语言,却陷入了另外的话语陷阱,由此制造了“一轮又一轮半真半假的问题、观念、争论”(见《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1期)。这话说得极为精当。我所感兴趣的是,怎样才能避免半真半假的问题、观念和争论(更不用说假问题、观念和争论了)进而提出真问题、真观念并形成真争论?谈到假问题或半真半假的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培根的“四假相”说。培根指出,扰乱人心的假相有四种,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