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生命的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生命的美育是对生命的美进行感化、涵养和提升的教育。生命的美育不仅攸关青少年个体生命的发育、发展 ,还直接影响到国民的文明程度和新一代公民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这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生命的根本宗旨具有内在一致性.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理论基础,"三生教育"依据生命伦理学理论,构建起具有特色的生命伦理观,这可以从生命道德、生命责任、生命价值、生命正义这四个原则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人的自然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存在方式,它不仅包括被简单看作肉体存在物的低级内涵,还包括被视为富有能动创新性存在物的高级内涵.生命教育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始点,从自然生命之低级内涵和高级内涵两个维度,建构尊重和捍卫生命、完善和发展生命的宏大体系,为生命教育奠定理论基础.生命教育在与人的自然生命两重内涵的逻辑演进中,确立其理论始点、理论本质和价值目标,促进生命唯物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及其人文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生命伦理学虽然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生命问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其引起的价值冲突与规范冲突等使这个兴起不到半个世纪的学科备受关注.而由这门新学科所带来的诸如生与死的精确定义、生殖方式的改变、基因枝术的负面效应、生物技术的商用价值等理论困惑也成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重大课题.对生命问题的人文关注,也引起了伦理学理论的一系列转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法国新尼采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理论背景,集中讨论了以巴岱、福柯等为代表的新尼采主义的生命哲学的思想渊源、重点论题等理论特征,揭示了法国新尼采主义的生命哲学扭转对生命的传统看法,重新把握"内在生命/实践生命"双重性,思考生命的复杂性、矛盾性、神秘性及其永恒回归性的全新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6.
向翔 《学术探索》2002,3(3):3-5
理论研究和变化着的实践密不可分 ,新的理论一定要从新的实际出发 ,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与时俱进是理论研究的生命。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7.
略论西方美育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与西方美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联。现代中国美育的概念形式,大多是在译介和传播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美学等现代知识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代学者张君劢、沈建平在全面介绍并评述西方美育定义及其派系状态的过程中,对现代中国美育整体形式建构及其知识学之分类研究作出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8.
新近以来流行的身体美学研究不单可以从西学资源和理论命题中寻求思想支撑,也可以从我国现代以来的本土美学理论中汲取思维灵感。从我国当代生命美学的理论视野来考察,身体美学的概念与内涵不仅易于得以厘定、廓清,而且还能定位身体美学在人类美学史上的消涨态势和历史位置。在生命美学旗帜下,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实际上是以一种专题、实证研究形式参与、共襄生命美学研究的集体事业。  相似文献   

9.
以体"道"的方式,以顺应自然的态度,追求"至美至乐"的自由生命,从容地面对生死,静心养生,进而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境界,构成了庄子生命美育思想的体系。它对于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回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财富的本质内容是生命时间;为了生命时间的延长,演化出对使用价值的占有;自然生命的延长是有限的,社会生命时间是指人的社会实践,体现在人的自由度和全面性上;自然生命时间是社会生命时间的载体,在自然生命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人的社会生命时间就成了人的可扩张性财富;占有更多的使用价值是延长人的社会生命时间的重要手段,从占有使用价值到占有价值的财富观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财富虚拟化的开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限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为树立科学财富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冉祥华 《中州学刊》2008,(2):243-24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育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新的建树.尤其是在有关美育的本质、功能等理论命题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这是今后美育理论工作者的用力之所在.但相比而言,对美育具体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十分薄弱的领域,应引起美育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艺术理论的形成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宗白华的艺术理论与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关系出发,认为他接受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理论,由此确立了他的人生观,并提出人生艺术化的看法。他运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来解释艺术的本质、创作和欣赏。后来他逐渐超越柏格森的思想,把它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宇宙观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生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肥沃土壤,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人类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并将有力助推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与文学实践的生命之旅遥相呼应 ,在文学研究中人们也强调引进生命意识和生命活动视角 ,将文学置于生命美学的图景中进行审视和阐释 ,将对生命意识的考察上升到美学的层次 ,建构文学的生命观或生命文学观。理论和实践的共振共鸣 ,将文学活动引向深入 ,使文学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美学观念犹如一道行走的风景 ,在开放、多元的发展变化中昭示着文学的行进和存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着新的高校道德教育理念--生命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教育是真正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文章在论证将生命纳入到高校道德教育中的依据和界定高校生命道德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原则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从理论上科学地阐述构建高校生命道德教育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首先是一部现代女性精神成长史。借助“生命意识”诠释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价值现象学的意义。生命意识是探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和现代女性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交汇点。生命哲学作为女性文学生命意识表现的思想基础,为女性自我实现的主体意识赋予了现代内容。生命哲学和女性生命意识交汇在生命价值的基点上,强调了女性文学关于现代女性主体性的构想。生命意识作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生长点,印证出女性文学发展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美育思潮肇始于风雨飘摇、国贫民弱的清末民初之际,目的是通过美育"新民"以图自强;而其理论起点,则来自于西方现代美育理论,认为美育的基本内容是情感教育,美育的基本手段则是艺术教育。中国现代美育的历史需求与理论起点之间产生了诸多困境:在美育理论上,美育"新民"的目标性与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的独立性产生了矛盾;在美育实践过程中,中国现代美育"求新"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却只能借助于中国古老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8.
卢建华撰文指出,新世纪,特别是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在理论形态、理论方法和理论主题等方面取得一些新的成果,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具体包括:(1)关注德性主体的生命性、体验性,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引导主体生活建构,理论形态由注重单维客体内化向多维主体生成转变;  相似文献   

19.
沿着孙正聿老师哲学理论研究和探索的道路,能够清晰地把捉到其源于生命体验和理论想象的独特哲学研究风格以及系统独到的哲学观,而透过他的学术生涯更能体认哲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家自身生命领会的相互缠绕。对哲学抑制不住的渴望和热爱,尊重自己以使自己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的精神追求,以及力求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在经验的基础上达到具体普遍的哲学真理,是孙正聿老师理论想象和哲学创造的生命体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柴焰 《兰州学刊》2011,(9):18-22
英国当代著名的新左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始终关注当代文化政治研究中的种种困境,持续不断地对后现代文化进行尖锐批判,并且遵循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以伦理学为新的起点,对道德、真理、客观性、自由、公正、正义、幸福、人性等后现代主义所逃避宏大问题做出了哲学层面的思考和阐发。尤其在西方学术界宣布理论终结或死亡的"后理论时代"中,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身体力行地探索了"生命的意义"这一宏大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