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雷雨》的作者阿·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呈举世闻名的俄国剧作家,是俄国唯一毕生从事剧本写作的人。他一生共创作了五十部作品,被誉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他的剧作使俄国真正“有了自己的、俄罗斯的民族戏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五幕悲剧《大雷雨》(1859),是他的代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是本世纪20年代美国负有盛名的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在美国戏剧史上首次以深刻的个性形式对旧式乐观主义进行彻底挑战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作品是他个人悲剧经历、悲剧思想、悲剧创造的三位一体的充分表现。以心理悲剧为主要特征的戏剧作品,是在深刻的历史背景及本人生活经历的条件下产生的,他以特有的悲剧观念和美学理论,有力地反拨了当时流行于美国的虚伪的乐观主义,从而赢得了伟大戏剧作家的名声。  相似文献   

3.
九年前出版的昂·培埃教授的《当代法国小说》,在帮助人们了解法国小说的新形式方面,是一本有用的书;而他的最新著作《当代法国文学》,对了解法国文学新形式来说,则可以称得上一本有具体例证的指南。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选录了自1910年至1960年法国文学界中他认为近于最好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的作品。作者在每一个作家或每一类作家(他论述了超现实主义、“新戏剧”、“新小说”三  相似文献   

4.
“悲剧不同于喜剧的地方,往往在于它几乎完全是男性的。”这是英国戏剧界权威人士阿·尼柯尔教授在他的《戏剧理论》中说过的一句话。纵观西方古典悲剧,仅从剧名就足以佐证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古希腊悲剧中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古典主义悲剧中的《熙德》,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西方古典悲剧确是男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论古希腊悲剧的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的内在意义模式是引起观众恐惧和怜悯的由福转祸型。它作为一种悲剧精神和原则要求 ,成为古希腊悲剧文本叙事机制内容因素中的主要张力 ;古希腊悲剧的显在功能模式是作为一种隐含作者的歌队叙事。它通过歌队的合唱歌及歌队长的台词 (也包括其他作为隐含作者的人物或其它戏剧要素 ) ,在悲剧的情节结构、场景变化、人物塑造等方面制约戏剧 ,为悲剧的意义模式服务 ,成为古希腊悲剧舞台叙述的基本显在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艾·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问世不久,在一片强烈的反驳声中,有评论大声惊呼,艾·勃朗特在本质上是不可多得的悲剧天才,《呼啸山庄》是一部可与《李尔王》相提并论的悲剧小说。尽管艾·勃朗特被誉为最少受别人影响的天才作家.但我们仍不难看出古希腊传统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对她的影响。古典戏剧是作家蛰居偏僻的霍渥斯荒原所能接触到的不多的经曲作品,戏  相似文献   

7.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第一位把戏剧看作是一种严肃文学的剧作家。他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金钱所异化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得人们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甚至互相仇视。奥尼尔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琐碎、杂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新的题材,使美国现代戏剧散发出古希腊悲剧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不仅是英国戏剧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也是同期欧洲文学的高峰。这个时代人材济济,灿若繁星;剧作技巧娴熟,题材多样。因此,不少评论家认为,即使没有莎士比亚,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也足以为英国文坛增色添辉,令后人叹为观止了。“大学才子”之一的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就是这批戏剧巨匠中的佼佼者之一。他在世时间不长,创作生涯也很短暂,但却以奇特的想象、宏大的气魄为英国剧坛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人文主义戏剧遗产。本文拟就马洛的三部主要悲剧《帖木耳》、《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马尔他岛的犹太人》,略抒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一剧是西洋戏剧史上的一颗稀世明珠。三百多年来,这部剧作的上演历久不衰,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奎勒·柯齐在谈到《哈姆雷特》悲剧时曾说:“直到今天,任何一个巡回演出的剧团,在上演了这个或那个完全不能卖座的戏之后,已经没有钱再维持下去了,他们最后  相似文献   

10.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剧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长期以来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欧洲文学所提供的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他不仅在文学史上,就是对欧洲资产阶级社会的思想,也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300多年来,人们对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性格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柯勒里奇在谈到哈姆莱特的性格时说:“论到语言与一时的决心,他全是行动与果敢,然而当需要把语言和决心诉诸实效,他又全是犹豫不决。结果,他决心做出一切,但什么都没有做,他充满目的,但缺乏达到目的的思想品质.”弗朗西斯·兼特尔曼在《戏剧批评》中说:“至于人物,非常遗憾,作者本意把他写得可爱,而实际上却是一大堆显著的矛盾:他好冲动,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的戏剧表演要素的分析,探讨了由他首创并贯穿其戏剧创作生涯始终的"造型戏剧"理论--强调利用诗性语言、行为、色彩、音乐以及其他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去体现抽象主题的戏剧表现手法.这一理论可谓是威廉姆斯的戏剧理念总纲,对于解读其戏剧作品有着重要意义.但就作者所见,长期以来对此所作的表述往往流于宽泛.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欲望号街车>中对威廉姆斯戏剧理念近乎完美的应用和舞台表现,对其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具有浓厚艺术特色的文学巨著,洋洋数百万言,描写了一个生命的全过程,刻划了一位天才艺术家对于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哲学的沉思,以及一些连作者自己也解释不清的某些精神领域内的现象。也许,它的内容复杂与多主题,形式不拘一格和富有独创性,正是使人难以消化和把握这部书的重要原因。当然,《约翰·克利斯朵夫》并不是一部完美无缺的作品,主人公克利斯朵夫也并非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因为作者写《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意义,就在于他要把他自己少  相似文献   

13.
抒情叙事诗《诗经·卫风·氓》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劳动妇女的爱情悲剧。在论及这一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即那个“二三其德”的负心汉氓,谈到他对女主人公的婚前态度时,目前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 “欺骗说” 即认为他对女主人的爱情自始至终使用的是欺骗手段。 这里就作者所见略举几例: 《大学语文讲析》(石声淮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说:“……他换丝不  相似文献   

14.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183;奥尼尔的一生遭遇坎坷,这些不幸磨练成他观照世界与生命的独特方式。几乎从一开始,奥尼尔就认定生活是一出悲剧,这种悲剧观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一部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里(以下简称《旅程》),奥尼尔的悲剧观更是充分地投射其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分析,挖掘出影响奥尼尔创作的思想根源:深沉的宿命感、深刻的孤独感和深重的罪恶感,以期能更好地诠释奥尼尔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5.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最后的一部作品,也是篇幅最短、情节最集中、结构形式最单纯、戏剧动作发展最快、悲剧场面和悲剧气氛最阴森可怖、想象和幻想因素最丰富的一部作品,虽然没有达到前几部那样宏伟崇高的文艺复兴戏剧的顶峰,但在世界悲剧之林中,仍然不失为引人注目的稀有的杰作;特别是由于作者对现实生活里的人的观察更加深入,使它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技巧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就他的光荣而论,并没有缺少什么;就我们的光荣而论,倒是缺少了他。”这是莫里哀逝世以后,法兰西学士院在他的塑像座基上的题词,是对这位生前没有好运气,而死后在法国、欧洲,甚至全世界赢得了赫赫声誉的喜剧大师的高度评价。莫里哀以他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类戏剧事业,他在三十多部喜剧作品中,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喜剧人物形象,其中“伪君子”答丢夫,“悭吝人”阿巴贡等艺术典型至今还出现在戏剧舞台上,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作为西方戏剧正宗的悲剧的研究成绩显著,而对于喜剧的研究却有些逊色。我们社会主义时代,既需要悲剧,也需要喜剧,因此,加强对西方戏剧史上象莫里哀这样的喜剧作家的创作经验的探讨和总结,无疑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的需要,是一  相似文献   

17.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开一代风气的杰出作家。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以“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为美国戏剧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声誉,并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剧作家。 在二十世纪之前,美国戏剧也一如美国小说,是遵循英国文学创作传统的。舞台上上演的,都是些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剧,以现实生活题材为内容的轻松闹剧,或以历史题材为  相似文献   

18.
论奥尼尔戏剧人物的双重人格与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尤其是他提出的三重结构的人格学说深深影响了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创作 ,奥尼尔在戏剧中尝试用多种形象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两个“自我” ,效果独特。从幽灵、面具、旁白、内心独白 ,甚至从两个演员扮演同一人物的两种人格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奥尼尔戏剧人物双重人格的特点 ,并指出人的内心矛盾和人格分裂是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西方戏剧史上有命运悲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等类称谓,而中国戏剧史上却从未对自己的悲剧有过类的划分。有的文艺理论书把我国悲剧按照题材分成冤案悲剧、复仇悲剧、爱情悲剧等。这种划分我们认为是不科学的,它不是从悲剧的实质来界定悲剧的类别。而是停留在悲剧的表面形式——即悲剧的题材上来把握悲剧。如果照此划分,悲剧类型的界定明显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对此,本文拟对我国古典悲剧的类的分属问题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安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一个迷人的女性形象,自作品问世一百多年来,安娜悲剧的原因成了人们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读者和评论家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拟就这一论题也发表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和外国文学爱好者。笔者认为,安娜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性格、社会压力及作者的宗教观等促成了安娜的悲剧,形成了产生安娜悲剧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