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办公室业务》2011,(12):10-10
中国官场存在一种“低调”之风,突出表现是很多干部信奉中庸之道“和稀泥”,不左不右随大流,攻坚克难往后拖,棘手问题不敢碰。在目前的换届期间表现更甚,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担当越多,责任越重,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官员“引咎辞职”成了见报率较高的字眼。其之所以被强烈关注,不是因为去职的是高官,而是因为高官去职所采取的“引咎辞职”方式。“引咎辞职”折射出我国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正发生质的突破,它带给我们的思索也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3.
把脉干部“本领恐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旭娜 《决策探索》2009,(17):50-51
7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关于干部“本领恐慌”的一段描述已经成为经典:“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相似文献   

4.
政绩是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外在体现,是衡量、评价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目前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给一些搞政绩浮夸的人提供了投机钻营的机会,因而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炒作政绩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夸大政绩、炒作政绩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更是误导了一些干部,使他们滋生了“政绩靠炒”,“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领导干部热衷于政绩炒作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5.
金笔头 《领导文萃》2008,(15):37-37
近几年来,对干部监督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会上说的,文上印的,墙上挂的,几乎“十八般武艺”都搬了出来,但往往却收效甚微,一些“带病”的干部照样在争议声、举报声中“稳坐钓鱼台”,而群众的声音却显得那么的脆弱与无奈。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问题就出在“选人用人的制度和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换句话讲。就是“带病提拔”的背后是选人用人上的“制度带病”。  相似文献   

6.
“不像话”与“不听话”——农村干群关系冲突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小平 《领导广角》2000,(10):28-30
一些地方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而某些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拖欠税费,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一个说对方“不像话”,另一个说对方“不听话”。双方就坐不到一块去了。  相似文献   

7.
引咎辞职 中国政坛刮起“问责风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 《决策探索》2004,(7):56-58
2004年4月,中国官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多名中高级官员因不同的责任事故相继引咎辞职。“引咎辞职”这一现代管理中的行政机制.第一次被大规模地引入到了我们的政治生活中。这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引咎辞职”就它的本意而言,是高层官员受到了舆论和公众的压力.以致产生道义上的愧疚感,进而辞去重要的职务。据统  相似文献   

8.
郭震海 《决策探索》2011,(23):72-72
干部换了,难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变了吗?在部分基层,一些乡镇换届、部门调换负责人后,新任干部对前任干部留下来的、没有来得及处理的问题多是拒之门外,理由是:“这是上一届留下的事,找上一届干部去,我不管!”为此,群众意见很大:“上一届干部是党的干部,难道换了个干部就不是党的干部了?”  相似文献   

9.
所谓干部的“隐性素质”,是指干部本身所具有的、日常行为中不经常表露、不易被人识别和发现,并最终有可能成为其领导行为、价值取向等重要支配因素的潜在素质。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干部的“显性素质”总是容易被考察到,而“隐性素质”却难以识别和发现,这往往是造成干部选拔任用失实、失真、失察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全面、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10.
祝灵君 《决策探索》2013,(24):48-48
所谓“教练型干部”,是相对于“自然型干部”而言的。教练型干部找问题,自然型干部争对错;教练型干部排情绪,自然型干部重利益;教练型干部找办法,自然型干部比高低;教练型干部评正负,自然型干部论好坏;教练型干部得爱戴,自然型干部算输赢。群众路线是我党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每天都能够感受到。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鲜活的现实话题。开展群众工作,重要的是干部。我们应该多培养“教练型干部”,少培养自然型的干部。  相似文献   

11.
李尚才 《决策》2005,(7):34-35
中国干部任用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人才的选拔,必须创新“官”念,健全机制,打破干部任用中的隐性台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9,(23):18-18
从2002年开始,大连市纪委、监察局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廉洁从政标兵”典型选树工作,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连续评选了四届,共有28位干部当选“廉洁从政标兵”。为体现“好官”就该得“好报”,大连市在褒奖的同时重用这些“标兵”干部,让“好官”得“好报”。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些地方在调整领导班子时,不作具体分析,只听“一把手”的意见,一味把与“一把手”有矛盾的干部调离,给领导班子建设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挫伤了敢于直言的干部,影响了班子整体建设。班子成员从工作和事业出发,向单位“一把手”提出了不同意见.有时却被视为与“一把手”作对、闹不团结,并把他们调离,这样不仅会挫伤这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现在,在少数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领导干部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热衷于编织关系网,在上级领导机关为自己寻找所谓的“靠山”。有的干部不是扎扎实实工作,而是通过老乡介绍、朋友撮合、与领导干部子女套近乎等手段,想方设法与领导干部“零距离接触”;有的拐弯抹角认  相似文献   

15.
实施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集中反映在干部“下”的问题上。解决干部“下”难问题,各地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当前,重点是要实施整体推进,在健全和完善干部“下”的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一些总体素质较好的干部被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后,没干几年就弄了个“人仰马翻”。由此有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官是风险很大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人格个性意欲充分张扬的时代,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各级组织部门正在深入探讨和尝试的一个课题。一些组织部门在运用传统的“以会代训”教育和集体谈话教育的同时,注重发挥“个别谈话”在干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如“组织部长夜谈”、“组织部长双休接待日”、“组工干部周五走访”等活动,已经高频率、高质量地付诸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孙勇杰 《领导文萃》2009,(20):86-89
不到28岁,“80后”,副厅级干部,“史上最牛公务员”,这些都是人们给张辉贴的“标签”。张辉,出生在山东版图上一个不显眼的地方。5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一名副厅级干部.他如此迅速的升迁引起人们议论和质疑。  相似文献   

19.
德、才、学、识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在长期的工作中,由于“识”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指标”,不易量化和显现,往往造成对干部考核、评价排不上位,正因为此,领导干部对提高“识”的素质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识”在领导干部的各种素质中起着掌舵导航的作用,正如诗人袁牧所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碹、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所以,要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强“识”要回归到应有重要地位,引起重视,注重培养。  相似文献   

20.
决策者说     
《决策》2006,(9):7-7
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他认为现在中国政治上的一大弊端是“官多为患”:“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县几十个县级干部,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过。更何况一个省、市除省长、市长外,还有八九个副职,每个人再配上秘书,个别的还有助理。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