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出现与繁荣,是时代的需要与作家群体文化自觉的自然体现。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李自成》《康熙大帝》《清明上河》分别代表着长篇历史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牵涉到我们的文学作品对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表现方式与文化立场问题。《李自成》获得时代的厚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是他长期的艺术积累与思想准备,一方面是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大历史与小历史及其互动问题成为文学发展的新命题。真正代表新时期以来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突破成就的不再是姚雪垠,而是凌力、唐浩明、二月河他们。他们因为思想解放而不断超越历史,使长篇历史小说的表现方式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表现。进入新世纪之后,高有鹏的《清明上河》则意味着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再一次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以风俗描写与历史文化生活再现为标志形成的文化生活的不断复原,历史文化的艺术表现方式表现出民族文化自觉的成熟品格。  相似文献   

2.
高有鹏的长篇历史小说《清明上河》系列小说《春潮》、《春歌》于2010年4月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继《袁世凯》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力作。《春潮》、《春歌》两卷,作者以恢宏的巨笔书写了宋代改革的历史,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3.
由我院外语系江诗苑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农民起义》,是南斯拉夫十九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奥古斯特·谢诺阿的代表作品。为了使我国读者对南斯拉夫的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本文试图对这位蜚声南斯拉夫文坛的大作家的创作以及小说《农民起义》的思想、艺术特色略作粗浅的评介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明上河》是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继《袁世凯》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前后历时二十几个寒暑,增删十余次,可以说是其呕心沥血的扛鼎力作。为了写好这部书,高有鹏通读了宋史和宋代笔记小说,在典籍文献中去钩沉史迹,追寻先贤身影。同时,他利用闲暇用脚步与历史对话,从开封到南京到西安,他到当年王安石、苏轼等人活动过的地方考察史迹,忖度古人的内心天地,从心灵深处去感触历史的真实与震撼。  相似文献   

5.
高有鹏教授是一位可遇而不可求的巨匠,一切都可以用事实说明、证明。他曾经出版“我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以来第一部中国民间文学史著”——《中国民间文学史》,出版影响广泛的《中国庙会文化》等论著,当年振臂高呼“保卫春节,守护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在巴黎国际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6.
《李自成》是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中的一个光辉闪耀点,它的不少经验做法,如"深入历史,跳出历史"的创作观、"单元共同体"的结构艺术、"生活化"的艺术描写等,丰富了我国历史小说的艺术宝库,深刻地影响了继姚雪垠之后的好几代历史小说作家。尽管它在人物塑造方面间杂着某些过于理想化的痕迹,艺术处理上枝蔓松散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但它的开拓之功是无可抹煞的。笔者拟分析和反思《李自成》,力求给这部刚竣工的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家庭文化对于历史小说家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家学传统给予历史小说家的文化熏陶对于历史小说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情感的苦乐体验使作家对历史小说如何以史鉴今、重塑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理解,家庭文化的负面因素也造成了历史小说的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家庭文化对于历史小说家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家学传统给予历史小说家的文化熏陶对于历史小说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情感的苦乐体验使作家对历史小说如何以史鉴今重塑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理解,家庭文化的负面因素也造成了历史小说的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万斌生同志苦辛十载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终于问世了,这是临川籍作家以小说形式深刻反映北宋熙宁时期那场波澜壮阔的变革运动,全面刻划“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12卷,第223页)王安石典型形象的艺术作品,是一部弘扬临川文化的力作。《王安石  相似文献   

10.
家庭文化对于历史小说家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家学传统给予历史小说家的文化熏陶对于历史小说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情感的苦乐体验使作家对历史小说如何以史鉴今重塑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理解,但家庭文化的负面因素也造成了历史小说的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14.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7.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