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刘半农与刘大白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中国现代诗歌与声乐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现代诗歌创作受到了歌曲的影响,刘大白与刘半农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更为显明,不少传奇、杂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小说,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相较而言,戏曲改编《红楼梦》小说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学价值。但戏曲和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红楼梦》小说的戏曲改编者若不能恰当地取舍或化用原著的情节内容,其改编效果必会大受影响。清代很多《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对刘姥姥问题的失重处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3.
康相坤 《兰州学刊》2014,(5):200-202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界对关汉卿生平与籍贯问题展开了争鸣研究,2000年以后,该研究渐趋冷落。文章梳理了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种观点,重点剖析了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进而思考当下应该如何进行关汉卿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永济《屈赋通笺》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野,使用逻辑推论与诗性体悟并重的研究方式,同时在考据的基础上集解析、训诂与评论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小学功底、缜密的思辨力与独特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5.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瑰宝。研究屈原生平及其作品时代,能更深地理解屈原其人、理解其作品。这是继承这份文学遗产的重要课题之一。故本文就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考证之。  相似文献   

6.
辜鸿铭,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独特的保守知识分子,以其"东西南北人"的人生履历,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言说不尽的轶事层面的辜鸿铭形象。过多的轶事和轶事的过度消费,给辜鸿铭的生平轶事本身的真伪和轶事背后的精神现象研究带来许多难以确定的因素。在对辜鸿铭传记研究资料爬梳的基础上,对辜鸿铭生平轶事研究中有待证实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能够为准确理解其人其事和进行辜鸿铭与近代文化的关系研究以及辜鸿铭与其他文化人物的比较研究做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7.
彭丹华  刘红麟 《云梦学刊》2013,34(2):52-55,63
刘石林生长于汨罗,长期担任汨罗屈原纪念馆馆长,怀着对屈原的深厚情感而潜心于楚辞研究,出版专著《汨罗江畔屈子祠》,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他的楚辞研究以屈原与汨罗为中心展开,将屈子祠管理与屈原研究相结合,将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将屈原研究与汨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涉及到屈原遗迹、屈原作品、端午风俗等方面,观点时常能出新意,予人启迪,充溢着田野考古的芬芳,形成了屈原研究的显著特色,也为宣传屈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柳子明90年的生涯里,贯穿着鲜明的民族观、热烈的爱国情怀、探索性的科学观以及表现出的高尚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柳子明的人生体验是近代韩民族一部精神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理学家兼诗人——曾几的生平与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新 《船山学刊》2003,(2):85-87,152
曾几(1085~1166)字吉甫,其先江西人,后徙河南.曾祖父曾识,曾任泰州军事推官,祖父曾平,曾任衢州军事判官,父曾准,朝请郎,赠少师.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单位实行"无纸化办公",由办公自动化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使档案和档案工作发生巨大变化,并对档案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命本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本质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前苏联学者的生命定义局限于概括生命的具体生物化学成分 ,西方学者的定义仅仅概括了生命功能方面一些非本质的特征 ,它们都没有能够在生命本质探索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复杂性科学框架中发展起来的人工生命研究 ,从生命的功能和信息方面概括生命的本质 ,对我们很有启发。生命的本质应当这样概括 :生命是自复制、自适应、自组织的开放信息系统 ,它具有进化 ,对环境做出反应 ,不断自我更新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柳永词作体现出了明确的抒情本位意识,在具体的抒情过程中,时空观念的合理转换是他的主要手段,这主要存在着两种转换形式:一是以时间为主线,随着时间的流动作空间位置转换;一是在空间位置转换中突出抒情主人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发覆钱谦益、柳如是反清复明事迹,抉幽入微,颇具识见,但其有关黄甫及就是徽州人黄澍的推测,及由此得出的顺治六年冬黄甫及游吴盖为受张天禄秘使联络钱谦益抗清等一系列的推论,不免有误.黄甫及本名黄申,淮安人,与黄澍并非一人.黄甫及在明末任职鸿胪寺,明亡后为孤节遗民,放浪形骸.黄甫及多交故国遗老,虽有反清复明之意,但其访钱谦益,与清初的反清复明活动并无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科书与新史学--以夏曾佑、刘师培为中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著武  汤城 《河北学刊》2005,25(5):139-143
20世纪初到辛亥革命前的十年间,中国历史教科书大量出版面世,这些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出版,除了学制的因素之外,与新史学思潮有很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新史学为历史教科书提供了思想资源、史学观念,促进了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和出版;另一方面,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和出版体现了时代与社会的需要,促进了新史学思潮的广泛传播;双方体现了一种互动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极大地开拓了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精神视野,也提供让他们融入社会的难得的历史契机。而战争的痛苦和紊乱,带给联大现代诗人“智慧的痛苦”和“苦难的承担,”尤其是在战争状态下,如何战胜对“死亡”的恐惧,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就显得尤其重要。战争唤醒了人性,联大现代诗人表现出难能可贵的人性尊严和人性内涵,使他们的诗作超出当时一般战争诗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孙勇彬 《齐鲁学刊》2003,(2):142-144
鲍斯威尔的《约翰生传》通过人物同环境的冲突以及轶事和对话来展示性格。因此 ,鲍斯威尔以其艺术的眼光遴选了约翰生与环境、他人以及自身性格的冲突 ,展示了约翰生独特的个性。以灵魂的冲突为基点 ,鲍斯威尔的《约翰生传》为研究、写作传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于浴贤 《文史哲》2005,(2):66-70
从刘勰对“魏晋赋首”八家的称举与评述中,反映出他“尚宏丽”、“重讽谕”的赋学观,这一赋学观承传于汉人而迥异于魏晋。刘勰以汉人的辞赋标准来观照魏晋赋家赋作,缺失自然产生,对魏晋抒情小赋缺乏应有的重视。刘勰赋学观的偏执和缺失,因其反对齐梁文风而致,但归根到底,又决定于他的儒家思想及诗教观。  相似文献   

18.
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风情词是柳词的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其中的某些歌功颂德的内容,这类作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冷遇。实际上,这类作品所歌颂的,不仅仅是某个皇帝或某个地方大员的功德,同时也是一个承平而富庶的时代。其所歌之功与所颂之德是有历史依据和认识价值的。这类作品对北宋东京等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与节令风物的描写,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图景与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通仕宦与否、《元经》真伪等问题因资料缺乏一直难以确证,据新出《王勱墓志》可知王通确曾官蜀郡司户书佐一职,此前不载此事乃有意之隐瞒,其目的是为了刻画王通的隐士形象。同时可知王通确曾撰《元经》并亲自整理,今存本有后人增附篡改之处,但恐不能完全疑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